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248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相互接近、拥有彼此平行翼缘的两根叠梁之间,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金属粘合剂层,所述上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叠梁上梁的底部,所述下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叠梁下梁的顶部,所述金属粘合剂层灌注在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形状相配合,且通过所述金属粘合剂层相互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采用连接器的叠梁大大提高了原结构的刚度;2.抗剪能力优良;3.构造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
,特别是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
技术介绍
集成式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高完成度的建筑模块在工厂环境中完 成90%以上的施工。制作完成的模块通过大型运输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装过 程主要是通过对关键的建筑模块节点进行现场结构连接,形成结构整体刚度,其次是对建 筑模块间的接缝处进行封闭,设备管线进行连接,保证其安全、防水、隔声和防腐等建筑需 求。因为运输、起吊和安装的限制,建筑模块常常以长方体模块形式进行生产、运输和安装。 建筑模块的长边梁最长约为18米,短边梁最长约为4. 5米,高为建筑单层高度,即3. 1米到 4. 5米。一个标准的长方体模块主框架由四根天花板梁(两根长边梁和两根短边梁),四 根地板梁,四根角柱焊接而成。除设有墙承重的模块以外,上下相邻层建筑模块在角柱处连 接,除此以外均不设结构连接,形成典型的柱承重式模块建筑(柱承式)。这种建筑模块 的优点在于其框架布局,承重方式简单直接;上下层间的模块相对独立,隔声隔振性能好; 更重要的是该结构形式有利于高效的工厂制造和简单的现场连接。该建筑模块形式充分考 虑了现代化模块建筑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现在普遍使用,符合集成式模块化建 筑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建筑形式。 但是,上述现行的集成式模块化建筑也存在缺陷: 其一,建筑模块之间连接依靠角柱连接,对短边梁方向而言强度、刚度尚可;但对 于10米以上的长边梁方向连接而言,其坚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连接点的间距过大,以至于 该建筑模块的整体力学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设计; 其二,就柱承式模块建筑而言,上层建筑模块的地板梁与下层建筑模块的天花 板梁分离,两梁独自承受其坚向荷载,梁间没有组合效应,因此总体结构效率较低,因此 其结构的耗钢量较大。计算表明,柱承式模块结构的耗钢量为同样的钢结构耗钢量的 120%-130%,其主要原因就是长边梁的耗钢量比较大。 其三,由于柱承式模块建筑的叠梁没有组合效应,长边梁的截面高度均较大,一般 在150mm到300mm间;加上上下建筑模块间必要的安装缝隙,以及地板厚度和天花板吊顶厚 度,下层天花板到上层地板间距离一般大于500mm。这样显著的减少了用户室内实用高度, 提高了建筑成本。 有鉴于此,本技术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现 行的集成式模块化建筑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现行的集成式 模块化建筑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所 述连接器设置在相互接近、拥有彼此平行翼缘的两根叠梁之间。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连接件 和下连接件、金属粘合剂层,所述上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叠梁上梁的底部,所述下连接件固定 连接在叠梁下梁的顶部,所述金属粘合剂层灌注在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所述上 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形状相配合,且通过所述金属粘合剂层相互结合。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采用连接器的叠梁大大提高了原结构的刚度。计算表明,两根简支的叠梁上安 装五个连接器,其组合效应可以达到理想的充分连接的叠梁刚度的85%以上。 2.抗剪能力优良。以带斜面的宽钝齿作为上下连接件的咬合面,既有利于在现场 安装时提供足够的安装误差补偿,也提供了连接件之间的金属粘合剂的填充空间;同时优 化金属粘合面布局,提高了连接器抗剪强度。计算表明,其连接强度为理想连接强度的35% 以上,满足了集成式模块叠梁的实际工作需求。 3.构造简单、成本较低、安装效率较高。不改变钝齿尺寸而增加钝齿的数目,可以 有效的提高抗剪性能,而且价格低廉,因为铸钢连接件而增加的耗钢量可以忽略;以金属粘 合剂现场粘合构件,施工简单、速度快,避免了现场的焊接和复杂的螺栓连接,特别适应于 高完成度的集成式建筑模块的现场施工,保护了模块不会因为现场焊接和复杂的螺栓连接 而受损坏,选取适当的金属粘合剂,在粘结后24小时内可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a ;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b ; 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c ; 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d ; 图中,1-叠梁上梁,2-叠梁下梁,3-连接器,31-上连接件,32-下连接件,321-盆 缘,33-金属粘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以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在于将原来独立工作的上下相邻梁组合成共同工作的叠 合梁。该组合梁的关键环节为梁间抗剪连接器,以传递两梁共同工作时产生的剪力。本实 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满足如下要求:其一,给予叠梁可靠的抗剪强度,且连接器的最终刚 度要求不低于理想连接的50% ;其二,针对于模块结构现场施工空间小、应尽量避免焊接或 螺栓、锚栓连接的特点,该连接方式的连接器部件的体积小,施工简便可靠,能够达到快速 连接的目的;其三,成本低廉。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连接器设置在相互接近、拥有彼此平行翼 缘的两根叠梁之间,所述连接器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金属粘合剂层,所述上连接件固 定连接在叠梁上梁的底部,所述下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叠梁下梁的顶部,所述金属粘合剂层 灌注在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形状相配合,且通过所述 金属粘合剂层相互结合。 上述叠梁多见于集成式模块建筑上下相邻的两个建筑模块的地板梁和天花板梁 所组成的结构。其中,此处建筑模块可为长方体模块形式,其长边梁最长约为18米,短边梁 最长约为4. 5米,高为建筑单层高度,即3. 1米到4. 5米,通常由四根天花板梁(两根长边梁 和两根短边梁),四根地板梁,四根角柱焊接而成,上下相邻层建筑模块在角柱处连接。本 技术对其连接上下相邻层建筑模块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在上下两层建筑模块叠梁 之间,尤其在长边梁方向设置连接器。连接器的结构可以包括的地板梁底部焊接(或采取 其他固定方式,如螺栓连接)与梁等宽的上连接件和在天花板梁顶部焊接下连接件,其中 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配对设置,形状相配合,两者可结合,沿纵向误差少于2. 0_。 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材质可为钢铸件,铸件精度为0. 5_。 连接器可沿长边梁方向均匀设置,将长边梁分成偶数段,设置间距不大于3. 0m。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的金属结合面可为钝齿结合,咬合的金 属齿的齿侧面有50度至90度的倾角,根据钢铸件齿面与金属粘合剂的摩擦系数确定倾角 角度,倾角大于90度减摩擦角;齿顶面为平面,所述齿顶面长度大于等于齿高的0. 5倍,所 述齿高大于等于20mm。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均包括连接部和结合部,所述上连 接件的连接部为连接板,其用于与叠梁上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设置在相互接近、拥有彼此平行翼缘的两根叠梁之间,所述连接器(3)包括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件(32)、金属粘合剂层(33),所述上连接件(31)固定连接在叠梁上梁(1)的底部,所述下连接件(32)固定连接在叠梁下梁(2)的顶部,所述金属粘合剂层(33)灌注在所述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件(32)之间,所述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件(32)形状相配合,且通过所述金属粘合剂层(33)相互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设置在相互接近、拥有彼 此平行翼缘的两根叠梁之间,所述连接器(3)包括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件(32)、金属粘 合剂层(33),所述上连接件(31)固定连接在叠梁上梁(1)的底部,所述下连接件(32)固定 连接在叠梁下梁(2)的顶部,所述金属粘合剂层(33)灌注在所述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 件(32)之间,所述上连接件(31)和下连接件(32)形状相配合,且通过所述金属粘合剂层 (33)相互结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应用于集成 式模块化建筑中,所述叠梁上梁(1)和叠梁下梁(2)分别为上下相邻两个建筑模块上建筑 模块的地板梁和下建筑模块的天花板梁。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梁粘合式抗剪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 (31)和下连接件(32)均为钢铸件,其金属接合面为钝齿咬合。4.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天心竺·理查德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国绿投资集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