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363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8 23:44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部分、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一对平行侧壁和第二对平行侧壁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对平行侧壁中的每个与所述底部分的交汇形成的角部分,所述角部分在第一区域处具有第一曲率半径,并在第二区域处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二曲率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冲击电压可由于例如发生在电极组件内部或外部的短路、过充电或过放电而发生在二次电池中。由于冲击电压产生的过热可导致着火或爆炸。因此,测试二次电池的安全性是重要的。对二次电池进行安全测试时,在诸如单电池短路、异常充电、过充电和强制放电之类的电条件下和诸如振动和冲击之类的物理条件下对二次电池进行着火和爆炸测试。特别地,在二次电池的纵向压缩测试中,可突然将压力从二次电池的外部施加到电池罐的两个相对侧,与变形有关的电池的安全性被检查。当二次电池被纵向压缩时,可由于电极组件的变形而发生正电极板的活性物质与负电极板的活性物质之间的短路,导致二次电池的起火和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能通过使罐在例如纵向压缩测试期间以预定方式变形而提供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描述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部分、具有第一宽度且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一对平行侧壁、具有比所述第一宽度小的第二宽度且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二对平行侧壁和通过所述第一对平行侧壁中的每个与所述底部分的交汇形成的角部分,所述角部分在第一区域处具有第一曲率半径,并在第二区域处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角部分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角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外角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所述外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曲率半径。所述内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可大于所述外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所述内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可小于所述外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所述内角部分可在所述第一区域处且在所述底部分中形成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可包括阶梯形表面。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可大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并可在所述第一区域处形成槽。所述底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厚度可为所述底部分在所述第二区域处的厚度的约65%至约95%。所述角部分可包括两个第二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区域可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区域之间。所述第一区域可沿着所述第一宽度的约1%至约35%延伸。所述角部分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角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外角部分,并且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曲率半径可大体上等于所述外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曲率半径。所述角部分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角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外角部分,并且所述外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处的曲率半径大体上等于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二区域处的曲率半径。所述角部分可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角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外角部分,并且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处的曲率半径可大体上等于所述外角部分在所述第二区域处的曲率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描述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和被联接到所述壳体的顶部分的盖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一对较长侧壁、一对较短侧壁、连接所述一对较长侧壁和所述一对较短侧壁的底部分以及在形成在所述一对较长侧壁中的每个和所述底部分联接的位置的每个角部分形成的凹槽区域。所述凹槽区域可被形成在沿着所述一对较长侧壁的每个的所述角部分的中心区域。所述角部分可包括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内角部分和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的外角部分。所述凹槽区域可被形成在所述内角部分,并可形成从所述一对较长侧壁的每个的内表面延伸到所述底部分的内表面的槽。所述凹槽区域可被形成在所述外角部分,并可形成从所述一对较长侧壁的每个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底部分的外表面的槽。所述凹槽区域可包括第一凹槽区域和第二凹槽区域,所述第一凹槽区域被形成在所述内角部分,并且所述第二凹槽区域被形成在所述外角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区域可形成从所述一对较长侧壁的每个的内表面延伸到所述底部分的内表面的内槽,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区域可形成从所述一对较长侧壁的每个的外表面延伸到所述底部分的外表面的外槽。相应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方面的二次电池能控制电极组件的短路,由此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示出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3a为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3b为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5为沿图4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6为例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变形部的剖视图;图7a为图1中示出的二次电池的俯视图;以及图7b为例示图1中示出的二次电池被纵向压缩的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从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专利技术。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示出的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3a为沿图1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3b为沿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10、罐120(在此也被称为“壳体”并可替换使用)、盖组件130和变形部140。电极组件110包括具有被涂覆有正电极活性物质的正电极集电体的正电极板111、具有被涂覆有负电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集电体的负电极板112以及介于正电极板111和负电极板112之间的用于电绝缘正电极板111和负电极板112的隔板113。电极组件110通过将正电极板111、负电极板112和隔板113卷绕成类似于果冻卷的构造而形成。这里,正电极板111可由铝(Al)箔形成,负电极板112可由铜(Cu)箔形成,并且隔板113可由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形成,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被限制于在此列出的正电极板111和负电极板112以及隔板113的材料。另外,正电极接线片114被联接到正电极板111,以从电极组件110的顶部分向上突出,并且负电极接线片115被联接到负电极板112,以从电极组件110的顶部分向上突出。罐120可具有大体上六面体形状,并具有开口120a,电极组件110通过开口120a被容纳。更详细地,罐120包括面向彼此并具有相对大的面积的一对长侧壁121、面向彼此并具有相对小的面积的一对短侧壁122以及联接该对长侧壁121和该对短侧壁122的底部分123。这里,该对“长”侧壁表示其比该对“短”侧壁长,该对“短”侧壁表示其比该对“长”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和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部分;具有第一宽度且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一对平行侧壁;具有比所述第一宽度小的第二宽度且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二对平行侧壁;和通过所述第一对平行侧壁中的每个与所述底部分的交汇形成的角部分,所述角部分在第一区域处具有第一曲率半径,并在第二区域处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二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05 US 61/843,305;2013.10.21 US 14/059,434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和
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底部分;
具有第一宽度且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一对平行侧壁;
具有比所述第一宽度小的第二宽度且与所述底部分连接的第二对平行侧
壁;和
通过所述第一对平行侧壁中的每个与所述底部分的交汇形成的角部分,所
述角部分在第一区域处具有第一曲率半径,并在第二区域处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
曲率半径的第二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
其中所述角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角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壳体的
外部的外角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所述外角部分在所述
第一区域处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内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大于
所述外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内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小于
所述外角部分的所述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且
在所述底部分中形成凹入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凹入部分包括阶梯形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
率半径,并在所述第一区域处形成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底部分在所述第一区域处的厚
度为所述底部分在所述第二区域处的厚度的65%至9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角部分包括两个第二区域,并
且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两个第二区域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沿着所述第一宽度的
1%至35%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
其中所述角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内角部分和形成在所述壳体的
外部的外角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内角部分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宰一吉尾英明尹智园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