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536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包括输送辊本体、传动轴、轴承装置、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以及水套装置,在输送辊本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固定在输送辊本体的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后,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在轴承装置上,传动轴上设有轴向的输水孔,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径向的排水孔,该排水孔与输水孔相互连通,传动轴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轴承装置上穿过后,与水套装置连接,水套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与传动轴的输水孔连通。本实用通过在输送辊内部进行冷却,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不但使输送辊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整个输送线的结构和管理均变得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包括输送辊本体、传动轴、轴承装置、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以及水套装置,在输送辊本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固定在输送辊本体的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后,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在轴承装置上,传动轴上设有轴向的输水孔,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径向的排水孔,该排水孔与输水孔相互连通,传动轴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轴承装置上穿过后,与水套装置连接,水套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与传动轴的输水孔连通。本实用通过在输送辊内部进行冷却,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不但使输送辊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整个输送线的结构和管理均变得简单。【专利说明】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薄带连铸的带钢要经过连铸设备和热轧后,进入带钢输送辊道,此时的带钢的温度很高,带钢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把热量传递到输送该带钢的输送辊子,从而带钢输送辊子在输送带钢时的温度会很高。长期在高温环境工作下的输送辊的寿命会受到影响。 为了降低输送辊的温度,需要对输送辊进行冷却降温处理。传统冷却方式是在输送辊的旁配设喷淋冷却装置,通过喷淋冷却装置将冷却水喷涂到输送辊的表面进行降温。然而,由于输送辊自身的温度很高,积蓄的热量不仅仅存在于输送辊的表面,更多的热量通过热传递进入到输送辊的内部积存下来,内部在无法及时得到散热的情况下,是输送辊寿命缩短的最大因素。从而,这种表面冷却方式实则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很好的使整个辊子冷却,输送辊的寿命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另外,在外部配套喷淋装置后,喷淋后的水滴落后需要通过收集容器进行收集,因此,喷淋装置自身会占用一定的安装空间,使整个输送线的结构和管理均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本实用通过在输送辊内部进行冷却,在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不但使输送辊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整个输送线的结构和管理均变得简单。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包括输送辊本体、传动轴、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以及水套装置,在输送辊本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固定在输送辊本体的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后,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在轴承装置上,传动轴上设有轴向的输水孔,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径向的排水孔,该排水孔与输水孔相互连通,传动轴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轴承装置上穿过后,与水套装置连接,水套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与传动轴的输水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第三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位于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之间,第三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上设有轴向的导水孔; 传动轴由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组成,第一传动轴支撑在第一支撑套和第三支撑套上,第二传动轴支撑在第二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上,第一传动轴上的输水孔为盲孔,第二传动轴上的输水孔为通孔。 优选地,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与输送辊本体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优选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轴身上均设有台阶,第一传动轴通过其轴身上的台阶限位在第一支撑套和第三支撑套的轴向端面之间,第二传动轴通过其轴身上的台阶限位在第二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的轴向端面之间。 优选地,第一传动轴的两个台阶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套和第三支撑套的轴向端面之间焊接固定,第二传动轴的两个台阶端面分别与第二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的轴向端面之间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水套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输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安装座上,输水管的一端与进水口连接,输水管的另一端插入到传动轴的输水孔中。 优选地,输水管的外径小于传动轴的输水孔的孔径。 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可以在输送辊本体内部流满冷却水,这种大面积的热交换方式,使得冷却水对输送辊本体上的热量能够及时地进行吸收,并且,在不断通入冷却水的情况下,输送辊本体内部的水又能够被排走,因此,是以循环的方式对输送辊本体进行冷却。由于传动轴等零件的结构较为简单,输送辊本体内部的有效冷却空间大,提升了冷却效果,有结构简单新颖和易于维护等特点。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输送辊本体内部采用水循环的冷却方式,优化了现场环境,延长了辊子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生产率,增加了效益。采用两个短轴代替了传统的长轴,并去除了辊子配套喷淋装置,降低了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套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中,I为输送棍本体、2为轴承装置、3为第一支撑套、4为第二支撑套、5为输水孔、6为排水孔、7为第三支撑套、8为第四支撑套、9为导水孔、10为第一传动轴、11为第二传动轴、12为进水口、13为出水口、14为安装座、15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包括输送辊本体1、传动轴、轴承装置2,还包括第一支撑套3、第二支撑套4以及水套装置。在输送辊本体I上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支撑套3、第二支撑套4固定在输送辊本体的通孔的内壁面上,第一支撑套3和第二支撑套4与输送辊本体I之间均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后再进行焊接,焊接前进行MT探伤,焊后进行试水试验,确保密封性。第一支撑套3和第二支撑套4与输送辊本体I配合后,通过点焊的方式与输送辊本体I焊接。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一支撑套3和第二支撑套4后,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在轴承装置2上,由于第一支撑套3和第二支撑套4的中心与输送辊本体I的内表面有一定的间距,当传动轴支撑在支撑套上后,传动轴与输送辊本体I的内表面之间也存有一定的间距,这样的间距成为了让冷却水能够在其中流动的空间。传动轴上设有轴向的输水孔5,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径向的排水孔6,该排水孔6与输水孔5相互连通。 还包括第三支撑套7和第四支撑套8,第三支撑套7和第四支撑套8位于第一支撑套3和第二支撑套4之间,第三支撑套7和第四支撑套8同样也与输送辊本体I采用过盈配合,第三支撑套7和第四支撑套8上设有轴向的导水孔9。传动轴由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11组成,第一传动轴10支撑在第一支撑套3和第三支撑套7上,第二传动轴11支撑在第二支撑套和第四支撑套10上,第一传动轴10上的输水孔5为盲孔,第二传动轴11上的输水孔5为通孔。本技术将传动轴采用两段传动轴组成,两段传动轴在轴向上相隔一段距离,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增大了输送辊本体I内部有效容纳冷却水的空间,使冷却的效果更好。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11的轴身上均设有台阶,第一传动轴10通过其轴身上的台阶限位在第一支撑套3和第三支撑套4的轴向端面之间,第二传动轴11通过其轴身上的台阶限位在第二支撑套4和第四支撑套8的轴向端面之间。第一传动轴10的两个台阶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套3和第三支撑套7的轴向端面之间焊接,焊接后退火,第二传动轴11的两个台阶端面分别与第二支撑套4和第四支撑套8的轴向端面之间焊接,焊接后退火。 传动轴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轴承装置上穿过后,与水套装置连接。水套装置上设有进水口 12和出水口 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输送辊的内冷却结构,包括输送辊本体、传动轴、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以及水套装置,在输送辊本体上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支撑套、第二支撑套固定在输送辊本体的通孔的内壁面上,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一支撑套和第二支撑套后,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在轴承装置上,传动轴上设有轴向的输水孔,所述传动轴上还设有径向的排水孔,该排水孔与输水孔相互连通,传动轴的一个端部从所述轴承装置上穿过后,与水套装置连接,水套装置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与传动轴的输水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立龙赵纪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