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478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20:39
一种电动车辆(10),其具备连接有供给能量的供给部的连接部、和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设置于外部的输电部接受电力的受电部(20),车辆包括:前区域(R2),其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位于前方;后区域(R3),其与车辆的中央相比位于后方,受电部(20)以从前后方向的中央起向前区域(R2)和后区域(R3)中的一方偏移的方式而配置,连接部被设置于前区域(R2)和后区域(R3)中的另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辆(10),其具备连接有供给能量的供给部的连接部、和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设置于外部的输电部接受电力的受电部(20),车辆包括:前区域(R2),其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位于前方;后区域(R3),其与车辆的中央相比位于后方,受电部(20)以从前后方向的中央起向前区域(R2)和后区域(R3)中的一方偏移的方式而配置,连接部被设置于前区域(R2)和后区域(R3)中的另一方。【专利说明】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关心环境的观点出发,使用蓄电池等电力来对驱动轮进行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和电汽车备受瞩目。 尤其近年来,在上述那种搭载了蓄电池的电动车辆中,不使用火花塞等而是能够以非接触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备受瞩目。而且,最近在非接触的充电方式中,提出了各种充电方式,尤其是,通过利用共振现象从而以非接触方式传输电力的技术备受瞩目。 例如,日本特开2010-17208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11-49230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具备一次核心和卷绕在一次核心上的一次线圈。 日本特开2010-193671号公报所记载的车辆也具备从设置于外部的输电单兀接受电力的受电单元。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2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492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936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车辆的不同,而具备连接有充电插头或供油插口等的连接部、和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的受电部。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中,关于连接部和受电部之间的配置位置,未进行任何考虑。 因此,例如,如果在使用受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时,使用连接部来实施供油操作和充电操作,则根据连接部和受电部之间的配置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操作者所拥有的电子设备将受到形成于受电部的周围的电磁场的影响。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被完成的专利技术,并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辆,该车辆通过对受电部和连接部之间的配置位置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降低对使用连接部来实施操作的操作者所携带的电子设备造成的影响。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具备连接有供给能量的供给部的连接部、和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设置于外部的输电部接受电力的受电部。所述车辆包括:前区域,其与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位于前方;后区域,其与所述车辆的中央相比位于后方。所述受电部以从前后方向的中央起向前区域和后区域中的一方偏移的方式而配置。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受电部包括以包围卷绕轴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的线圈,线圈以使卷绕轴穿过前面和背面的方式而配置。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右侧面和左侧面中的至少一方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受电部包括以包围卷绕轴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的线圈,线圈以使卷绕轴穿过右侧面和左侧面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受电部以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相比向前区域偏移的方式而配置。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背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受电部包括以包围卷绕轴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的线圈,线圈以使卷绕轴穿过前面和背面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受电部以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相比向后区域偏移的方式而配置。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前面上。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上表面。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上表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前面、背面、右侧面、左侧面中的最远离受电部的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还具备蓄电池。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有供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的充电部。所述蓄电池被设置于受电部和充电部之间。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底面。所述受电部被配置于底面侧。 优选为,所述输电部的固有频率与受电部的固有频率之差为受电部的固有频率的10%以下。优选为,所述受电部和输电部的耦合系数为0.1以下。 优选为,所述受电部通过被形成在受电部与输电部之间且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的磁场、和被形成在受电部与输电部之间且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的电场中的至少一方而从输电部接受电力。 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具备连接有供给能量的供给部的连接部、和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设置于外部的输电部接受电力的受电部。所述车辆包括:右区域,其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相比位于右方;左区域,其与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相比位于左方。所述受电部以从宽度方向的中央起向右区域和左区域中的一方偏移的方式而配置,连接部被设置于右区域和左区域中的另一方。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受电部包括以包围卷绕轴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的线圈,线圈以使卷绕轴穿过前面和背面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受电部以与宽度方向的中央相比向右区域偏移的方式而配置,连接部被设置于左侧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受电部包括以包围卷绕轴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的线圈,线圈以使卷绕轴穿过前面和背面的方式而配置。受电部以与宽度方向的中央相比向左区域偏移的方式而配置,连接部被设置于右侧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受电部包括以包围卷绕轴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的线圈,线圈以使卷绕轴穿过右侧面和左侧面的方式配置。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前面和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上表面。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上表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前面、背面、右侧面和左侧面中的最远离受电部的面上。 优选为,所述车辆还具备蓄电池。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有供供电力的电力供给部的充电部。所述蓄电池被设置于受电部和充电部之间。优选为,所述车辆包括底面。所述受电部被配置于底面侧。 优选为,所述输电部的固有频率与受电部的固有频率之差为受电部的固有频率的10%以下。优选为,所述受电部和输电部的耦合系数为0.1以下。 优选为,所述受电部通过被形成在受电部与输电部之间且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的磁场、和被形成在受电部与输电部之间且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的电场中的至少一方而从输电部接受电力。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能够在使用受电部进行受电时,降低对使用连接部来实施操作的操作者所携带的电子设备造成的影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电装置、输电装置和电力传送系统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电动车辆10的左侧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电动车辆10的右侧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4为电动车辆10的主视图。 图5为电动车辆10的后视图。 图6为电动车辆10的俯视图。 图7为电动车辆10的仰视图。 图8为表示受电装置11的剖视图。 图9为受电装置11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固定部件27以及铁氧体磁心21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表示二次线圈22的立体图。 图12为俯视观察二次线圈22的俯视图。 图13为表不使受电部20和输电部56对置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为在从电动车辆10的铅直方向上方观察电动车辆10时,模式化地表不受电部20 ( 二次线圈22)、供油部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具备:连接部,其上连接有供给能量的供给部;受电部(20),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从设置于外部的输电输电部接受电力,所述车辆包括:前区域(R2),其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位于前方;后区域(R3),其与所述车辆的中央相比位于后方,所述受电部(20)以从所述前后方向的中央起向所述前区域(R2)和所述后区域(R3)中的一方偏移的方式而配置,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于所述前区域(R2)和所述后区域(R3)中的另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真士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