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其包括小火道逆火环和大火道逆火环,小火道逆火环位于大火道逆火环内圈,小火道逆火环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小火道逆火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逆火环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大火道逆火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用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主燃火焰的二次助燃,空气含量高的助燃气路对燃气含量高的主燃气路燃烧的火焰进行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属于燃气灶
。其包括小火道逆火环和大火道逆火环,小火道逆火环位于大火道逆火环内圈,小火道逆火环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小火道逆火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逆火环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大火道逆火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用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主燃火焰的二次助燃,空气含量高的助燃气路对燃气含量高的主燃气路燃烧的火焰进行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专利说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属于燃气灶
。
技术介绍
燃气灶在社会上应用十分广泛,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燃气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大小小很多问题。 现有的燃气灶,采用燃气压射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气体。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在适当范围内,混合成的可燃气体中含氧量高,火焰温度就高,热效率就高;含氧量低,火焰温度就低,热效率就低,消耗的燃气就多。燃气灶分大小火二档,混合器多为二个混合管,混合管口设有风门,通过风门限定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比例,加大风门可提高空气的混合比例,在增加含氧量和提高风速时、会使混合器腔内气压升高流速加快,燃烧时火焰由内向外燃烧,会出现点不着火、飘火、跑火、熄火现象,影响正常使用,造成不安全因素,浪费能源。 现有的燃气灶,可燃气流沿着燃烧器上的火盖圆周边的孔洞喷出,由内向外直线燃烧,尤其是大火盖周边的火离中心有一定的距离,火焰没有对锅中心加热,火焰的高温区流向锅的外沿,造成锅中心温度低,锅外沿温度高,甚至未能充分燃烧巳流失锅外,流速越快,流失越多,效果差,资源浪费,使用时灼热,污染环境。 现有的燃气灶,一般都只用到火焰的上表面和上部侧面,火焰的下表面和下部侧面的热能在燃烧过程中白白浪费。特别是锅具贴近火焰时,火焰上部无法产生助燃火焰,只能靠两侧的助燃火焰助燃,所以紧贴锅具的火焰得不到充分的助燃。火焰靠的锅具太近则造成锅底黑迹,燃烧不充分,太远太远则火焰燃烧过程中因距离造成热能损失,究其原因在于缺少火焰中补氧,助燃不充分,燃烧热值不高。 常用的燃气器的火盖一般都只有单路多档出气燃烧,单路出气燃烧的火焰不够稳定,温度不够高,燃烧的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能够用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主燃火焰的二次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包括小火道逆火环和大火道逆火环,小火道逆火环位于大火道逆火环内圈,其特征是:所述小火道逆火环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小火道逆火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大火道逆火环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沿大火道逆火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均为斜孔。 进一步的,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均为斜孔。 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用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主燃火焰的二次助燃,空气含量高的助燃气路对燃气含量高的主燃气路燃烧的火焰进行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小火道逆火环、2-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3-大火道逆火环、4-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小火道逆火环I和大火道逆火环3,小火道逆火环I位于大火道逆火环3内圈。 如图2所示,所述小火道逆火环I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沿小火道逆火环I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小火道逆火环I安装时位于逆火小火盖盖体内,与逆火小火盖盖体内设置的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均为斜孔,小火道助燃燃气沿着斜孔进入内圈对小火道主燃火焰进行二次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 如图3所示,所述大火道逆火环3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沿大火道逆火环3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火道逆火环3安装时位于逆火大火盖盖体内,与逆火大火盖盖体内设置的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所述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均为斜孔,大火道助燃燃气沿着斜孔进入内圈对大火道主燃火焰进行二次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 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用于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的主燃火焰的二次助燃,空气含量高的助燃气路对燃气含量高的主燃气路燃烧的火焰进行助燃,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燃烧稳定,燃烧的热效率高,废气少。【权利要求】1.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包括小火道逆火环(I)和大火道逆火环(3),小火道逆火环(I)位于大火道逆火环(3)内圈,其特征是:所述小火道逆火环(I)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沿小火道逆火环(I)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大火道逆火环(3)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沿大火道逆火环(3)圆周方向均匀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均为斜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均为斜孔。【文档编号】F23D14/46GK204100249SQ201420589821【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专利技术者】孙凤枝, 施央君 申请人:慈溪市神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火富氧聚能燃气灶逆火环组件,包括小火道逆火环(1)和大火道逆火环(3),小火道逆火环(1)位于大火道逆火环(3)内圈,其特征是:所述小火道逆火环(1)上设有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多个小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2)沿小火道逆火环(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大火道逆火环(3)上设有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多个大火道助燃燃气出气孔(4)沿大火道逆火环(3)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凤枝,施央君,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神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