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镜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452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光镜单元,即使在由于制造上的尺寸误差导致反光镜主体的厚度不均时,通过以其表面的反射面为基准限定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从而提高取景器光轴的位置精度并得到期望的光学性能,同时在将反光镜主体装配到反光镜支架时不会损伤反光镜主体表面的反射面。其具备:反光镜主体,其表面具有反射面;反光镜支架,其具有支撑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的反光镜支撑面,和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限位突起,及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俯视时在与所述限位突起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上形成的施力构件插入部;以及施力构件,其插入到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通过将所述反射面压紧于所述限位突起,从而限定所述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反光镜单元,即使在由于制造上的尺寸误差导致反光镜主体的厚度不均时,通过以其表面的反射面为基准限定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从而提高取景器光轴的位置精度并得到期望的光学性能,同时在将反光镜主体装配到反光镜支架时不会损伤反光镜主体表面的反射面。其具备:反光镜主体,其表面具有反射面;反光镜支架,其具有支撑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的反光镜支撑面,和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限位突起,及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俯视时在与所述限位突起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上形成的施力构件插入部;以及施力构件,其插入到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通过将所述反射面压紧于所述限位突起,从而限定所述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专利说明】一种反光镜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反光镜支架支撑表面具有反射面的反光镜主体而成的反光镜单元。
技术介绍
在单反相机的内部,在被插入到成像光路上将被摄物体的光线反射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反光镜下位置和避开成像光路使被摄物体的光线通向成像元件侧的反光镜上位置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可动反光镜(急回反光镜)。这种可动反光镜,通常是由反光镜支架支撑表面具有反射面的反光镜主体而成。 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使反光镜(反光镜主体)的背面与在支撑构件(反光镜支架)的卡合部所形成的用以设定镜面的状态位置的支撑部相抵接,在支撑构件卡合部与反光镜表面(反射面)之间夹设板簧,通过板簧使反光镜表面以面接触状态压紧固定而成的反光镜装置(反光镜单元)。 然而,专利文献1,使反光镜的背面与用以设定镜面的状态位置的支撑部相抵接,由于限定了反光镜在厚度方向的位置,因此当由制造上的尺寸误差导致反光镜的厚度不均时,相对于支撑构件便产生了反光镜表面(反射面)的安装误差,结果是对取景器光轴位置产生不良影响,取景器成像偏离并对视野率产生不良影响,无法得到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另夕卜,设有多个用以设定镜面的状态位置的支撑部,在多个支撑部的中间部,由于设有板簧压紧部,由板簧的自重导致反光镜的挠曲,存在对取景器可视性产生不良影响的隐患。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主反光镜主体(反光镜主体)上预先贴附第I遮光片,通过将该贴附体压入到支架(反光镜支架)的底部与第I?第4突起部之间,由支架支撑主反光镜主体而成的主反光镜结构体(反光镜单兀)。即,将主反光镜主体与第I遮光片贴附体的厚度,设定为大于支架的底部与第I?第4突起部之间的距离。 然而,专利文献2,在将主反光镜主体与第I遮光片贴附体压入到支架的底部与第I?第4突起部之间时,主反光镜主体表面(反射面)会被支架的第I?第4突起部擦伤(在主反光镜主体表面(反射面)出现沿压入方向的凹痕)。 【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实开平5-904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266708号公报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是基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使由制造上的尺寸误差导致反光镜主体的厚度不均,通过以其表面的反射面为基准来限定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提高取景器光轴的位置精度并得到期望的光学性能,同时获得一种将反光镜主体装入反光镜支架时不会损伤反光镜主体表面的反射面的反光镜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反光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光镜主体,其表面具有反射面;反光镜支架,其具有支撑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的反光镜支撑面,和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限位突起,和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在俯视时与所述限位突起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上形成的施力构件插入部;以及施力构件,插入到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通过将所述反射面压紧于所述限位突起,从而限定所述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 所述限位突起与所述反光镜主体的反射面的接触部,以及,所述施力构件与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的接触部分别相向,较为理想。 所述限位突起具有向所述反光镜主体表面的有效反射面外侧的边缘部弯曲的弯曲部,所述施力构件具有向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弯曲的弯曲部,所述限位突起的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施力构件的所述弯曲部,将所述反光镜主体的表面及背面夹住并对接,较为理想。 所述反光镜主体的厚度,设定为小于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与所述限位突起之间的距离,在未将所述施力构件插入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的状态下,所述反光镜主体表面的反射面并未被压到所述限位突起,仅在将所述施力构件插入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的状态下,所述反光镜主体表面的反射面被压紧于所述限位突起,较为理想。 所述限位突起,分别设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所述反光镜支架中,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限位突起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将所述反光镜主体沿其板厚的平面方向插入的反光镜插入部,较为理想。 所述反光镜插入部,从设有使所述反光镜支架在反光镜上位置与反光镜下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轴一侧可将所述反光镜主体沿其板厚平面方向插入,较为理想。 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可以使所述施力构件,在所述反光镜主体的板厚平面方向上,从所述反光镜主体的边缘部向所述反光镜支架的向内滑动插入,较为理想。 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分别设在距所述转动轴较近一侧和距所述转动轴较远一侧的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在距所述转动轴较近一侧的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上,所述施力构件从所述反光镜主体的插入方向被插入,在距所述转动轴较远一侧的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上,所述施力构件从与所述反光镜主体的插入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被插入,较为理想。 在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上,形成有第I粘合剂注入用开口,通过向该第I粘合剂注入用开口注入粘合剂,粘合所述反光镜支架与所述反光镜主体,较为理本巨 ο 在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上,形成有第2粘合剂注入用开口,通过向该第2粘合剂注入用开口注入粘合剂,粘合所述反光镜支架与所述施力构件,较为理想。 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由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上,与所述施力构件的平面形状相对应地凹设的施力构件插入凹部形成,较为理想。 或者,在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上,形成有与所述施力构件的平面形状相对应地切开的反光镜插入用切口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中,与所述反光镜主体的所述反光镜插入用切口部相对的部分,能够构成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 所述施力构件可由板簧、橡胶件、缓冲件或者压簧构成。 技术效果 根据本技术,即使由制造上的尺寸误差导致反光镜主体的厚度不均,通过以其表面的反射面为基准来限定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以提高取景器光轴的位置精度并得到期望的光学性能,同时获得一种将反光镜主体装入反光镜支架时不会损伤反光镜主体表面的反射面的反光镜单元。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中图1 (A)?图1 (C)是表示根据本技术的反光镜单元的反光镜主体的单体结构的图,图1(A)是从反光镜表面侧看的斜视图,图1(B)是从反光镜表面侧看的平面图,图1(C)是从反光镜背面侧看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技术的反光镜单元的反光镜支架从表面侧看的单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同一反光镜支架从背面侧看的单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同一反光镜支架从距表面侧的反光镜转动轴较远一侧看的单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同一反光镜支架从距表面侧的反光镜转动轴较近一侧看的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光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光镜主体,其表面具有反射面;反光镜支架,其具有支撑所述反光镜主体背面的反光镜支撑面,和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限位突起,及在所述反光镜支撑面,俯视时在与所述限位突起至少一部分重合的位置上形成的施力构件插入部;以及施力构件,其插入到所述反光镜支架的所述施力构件插入部,通过将所述反射面压紧于所述限位突起,从而限定所述反光镜主体在厚度方向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田慎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理光映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