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051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包括单一反挑梁模板、双重反挑梁模板和六重反挑梁模板;单一反挑梁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拱形肋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纵向肋板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双重反挑梁模板由单一反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二次得到;六重反挑梁模板由单一反挑梁模板作为基本单元在左右方向上重复延续五次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和与其配套的卡扣连接件配套使用,模板间相互拼接严密牢固不漏浆,模板的抗压能力强,安装、拆卸省时、省力,节约工时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214377.8,申请日为201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塑料建筑模板及卡扣连接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现代工程建筑中,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进行梁、立柱、立面墙、楼面等单元的施工时,必须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模板,传统的建筑模板一般采用木质模板或钢质模板。木质模板容易腐烂,重复使用次数少,且使用过程中容易与混凝土粘结,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木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钢质模板重量大,成本高,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锈蚀。木质模板间的连接一般用钉子,钢质模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搭建和拆装均比较麻烦。近年来,出现了用塑料模板代替传统的钢质和木质模板的实际应用。这些塑料建筑模板内部的筋肋设计一般采用扣板形状的小方格形式,抗压强度存在不足;在支撑腿的设计上,有一根单筋的、有小方格的,单筋的塑料模板的筋由于成型工艺水平限制不能制造得很厚,因而承压明显不够,另外一个很小的侧面碰撞就会折断;小方格设计的模板,拼装连接比较困难,大多以钻孔然后螺栓连接或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螺栓连接现场拼接费工费时,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在混凝土浇注时因震动往往松动脱落,造成漏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塑料模板抗压能力不够、模板连接组装不便以及模板连接部位有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及与其配套的卡扣连接件,抗压能力强,模板连接组装及拆卸快捷方便,模板连接紧密不漏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其结构特点是:其为单一反挑梁模板;上述的单一反挑梁模板为由聚氯乙烯材质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模具挤塑而得的板框形构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右支承脚、纵向肋板、拱形肋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纵向肋板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左侧纵板、右侧纵板和各纵向肋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各纵向肋板和右侧纵板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右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和中间横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位于中间横板的前方;前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中间横板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上,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第一纵向肋板、第二纵向肋板和第三纵向肋板均连接在前侧横板与中间横板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一纵向肋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占左右向总长的1/8的部位相连;第二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第三纵向肋板(34-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的占左右向总长7/8处的部位相连;拱形肋板的拱顶朝向后方,该拱顶与第二纵向肋板的后端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拱顶的后侧与中间横板的前侧中部相连;拱形肋板的左前部与第一纵向肋板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交错部位至拱顶的弧长占拱形肋板的左部的整个弧长的2/3;拱形肋板的左前端连接在左侧纵板与前侧横板的连接处;拱形肋板的右前部与第三纵向肋板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交错部位至拱顶的弧长占拱形肋板的右部的整个弧长的2/3;;拱形肋板的右前端连接在右侧纵板与前侧横板的连接处;左支承脚和右支承脚均为整体呈框形的部位,且左支承脚与右支承脚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的后端上而作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接,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侧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第二斜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接,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的后部、中间横板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右支承脚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右支承脚的左侧面、右支承脚的左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后端部的左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用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代替传统钢模和木质模板,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保护环境。(2)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具有与其它塑料制品相同的防水和防霉性能,并且优选采用具有耐腐蚀、不易变形和阻燃性能的材质,从而适合建筑施工要求。(3)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采用弧形拱肋设计,较之常见的格栅型模板,较大程度地增加了模板主框架的朝向混凝土浇注面也即工作面的抗压强度,由于拱形肋板的弹性极限较大,可以适应捣浇混凝土时需要有较大振动幅度的场合。(4)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设有2个支承脚,支承脚采用框形结构,其作用是:第一、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节省了塑料;第二、不仅增加了塑料建筑模板的整体的平稳性,还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第三、与相应的斜板共同形成被夹部位,以便通过配套的卡扣连接件与相邻的塑料建筑模板之间形成可拆式固定扣接。(5)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设有2个使用时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侧向连接部位,每个侧向连接部位上均设置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使塑料建筑模板在受力变形时,通过圆弧板段的变形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有利于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由于拼接的两块塑料建筑模板的对接面均有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可继续保持配套的卡扣连接件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扣合连接的状态,使得相邻塑料建筑模板拼接严密不漏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的单一反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的双重反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的三重反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的六重反挑梁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与本专利技术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一种结构的卡扣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一反挑梁模板(301)、双重反挑梁模板(302)和六重反挑梁模板(306);所述的单一反挑梁模板(301)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左侧纵板(32‑1)、右侧纵板(32‑2)、左支承脚(33‑1)、右支承脚(33‑2)、纵向肋板(34)、拱形肋板(35)、第一斜板(36‑1)和第二斜板(36‑2);纵向肋板(34)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34‑1)、第二纵向肋板(34‑2)和第三纵向肋板(34‑3);左侧纵板(32‑1)、右侧纵板(32‑2)和各纵向肋板(3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32‑1)、各纵向肋板(34)和右侧纵板(3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侧纵板(32‑1)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右侧纵板(32‑2)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前侧横板(31‑1)和中间横板(3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31‑1)位于中间横板(31‑2)的前方;前侧横板(3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3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3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3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31‑2)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3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上,中间横板(31‑2)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3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上,从而由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左侧纵板(32‑1)和右侧纵板(32‑2)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第一纵向肋板(34‑1)、第二纵向肋板(34‑2)和第三纵向肋板(34‑3)均连接在前侧横板(31‑1)与中间横板(3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31‑2)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3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二纵向肋板(3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3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拱形肋板(35)的拱顶(35‑1)朝向后方,该拱顶(35‑1)与第二纵向肋板(34‑2)的后端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拱顶(35‑1)的后侧与中间横板(31‑2)的前侧中部相连;拱形肋板(35)的左前部与第一纵向肋板(34‑1)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35)的左前端连接在左侧纵板(32‑1)与前侧横板(31‑1)的连接处;拱形肋板(35)的右前部与第三纵向肋板(34‑3)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拱形肋板(35)的右前端连接在右侧纵板(32‑2)与前侧横板(31‑1)的连接处;左支承脚(33‑1)和右支承脚(33‑2)均为整体呈框形的部位,且左支承脚(33‑1)与右支承脚(33‑2)相互间左右对称设置;左支承脚(3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32‑1)后端上而作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右支承脚(33‑2)从后方连接在右侧纵板(32‑2)的后端上而作为右侧后部框形部位;第一斜板(3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36‑1)的右前端连接在第一纵向肋板(34‑1)与中间横板(31‑2)的连接处,第一斜板(3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3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接,从而由左支承脚(3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32‑1)的后部、中间横板(31‑2)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36‑1)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301c);左支承脚(3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32‑1)的左侧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3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3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3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3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3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3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3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36‑1)的左后端部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301a);第二斜板(36‑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36‑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三纵向肋板(34‑3)与中间横板(31‑2)的连接处,第二斜板(36‑2)的右后端与右支承脚(33‑2)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接,从而由右支承脚(33‑2)的前侧右部、右侧纵板(32‑2)的后部、中间横板(31‑2)的右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36‑2)共同构成右侧中间框形部位(301d);右支承脚(33‑2)的右侧面与右侧纵板(32‑2)的右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右支承脚(3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右支承脚(33‑2)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右支承脚(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挑梁结构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其为单一反挑梁模板(301);所述的单一反挑梁模板(301)为由聚氯乙烯材质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模具挤塑而得的板框形构件,包括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左侧纵板(32-1)、右侧纵板(32-2)、左支承脚(33-1)、右支承脚(33-2)、纵向肋板(34)、拱形肋板(35)、第一斜板(36-1)和第二斜板(36-2);纵向肋板(34)有3块,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为第一纵向肋板(34-1)、第二纵向肋板(34-2)和第三纵向肋板(34-3);左侧纵板(32-1)、右侧纵板(32-2)和各纵向肋板(3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32-1)、各纵向肋板(34)和右侧纵板(32-2)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侧纵板(32-1)的中后部设有向右侧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右侧纵板(32-2)的中后部设有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前侧横板(31-1)和中间横板(31-2)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31-1)位于中间横板(31-2)的前方;前侧横板(31-1)的左端与左侧纵板(32-1)的前端相连,前侧横板(31-1)的右端与右侧纵板(32-2)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31-2)的左端连接在左侧纵板(3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32-1-1)上,中间横板(31-2)的右端连接在右侧纵板(32-2)的向左弯曲的圆弧板段(32-2-1)上,从而由前侧横板(31-1)、中间横板(31-2)、左侧纵板(32-1)和右侧纵板(32-2)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第一纵向肋板(34-1)、第二纵向肋板(34-2)和第三纵向肋板(34-3)均连接在前侧横板(31-1)与中间横板(31-2)之间,且均由各自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相连,均由各自的后端与中间横板(31-2)相连,并且第一纵向肋板(34-1)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第一纵向肋板(34-1)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的占左右向总长的1/8的部位相连;第二纵向肋板(34-2)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左右向的中间部位,第三纵向肋板(34-3)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端偏左部位,第三纵向肋板(34-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31-1)的占左右向总长7/8处的部位相连;拱形肋板(35)的拱顶(35-1)朝向后方,该拱顶(35-1)与第二纵向肋板(34-2)的后端部位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拱顶(35-1)的后侧与中间横板(31-2)的前侧中部相连;拱形肋板(35)的左前部与第一纵向肋板(34-1)的中部以构成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且交错部位至拱顶(35-1)的弧长占拱形肋板(35)的左部的整个弧长的2/3;拱形肋板(35)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箴杨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