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彦锋专利>正文

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9777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0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包括穿刺针管、握手柄、支撑主体、一对万向节、一对支撑架、引流针、通孔、密封膜、密封塞、一对平衡指环、一对连接条、限位环及弹性橡皮环;握手柄套在穿刺针管上,密封塞连在穿刺针管上,支撑主体设在握手柄一端;一对支撑架通过一对万向节连支撑主体;通孔位于穿刺针管上,密封膜位于穿刺针管内,覆盖在通孔上;引流针位于穿刺针管内,连接在通孔上;一对连接条连一对平衡指环及穿刺针管;限位环设在穿刺针管上,弹性橡皮环套在穿刺针管上,弹性橡皮环连限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辅助麻醉师精准且快速的进行麻醉操作,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提高诊疗和手术的成功率和效率,降低麻醉科室的工作压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病人在就医、诊疗和手术过程中,身体和患处可能受到创伤而引起不适甚至强烈疼痛,为了减轻病人的痛楚,医生往往会给病人实施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等。大部分的麻醉通过血液和脊柱等部位完成,需要医生能较准确的定位,且对针头插入的深度有很大的限制,一旦发生失误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医生的专业度和熟练度要求很高,经常导致医院的麻醉师人数不能很好的配合其它科室的医生进行诊疗和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能确保麻醉过程干净无污染,麻醉操作全程可制成,降低麻醉师的工作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包括穿刺针管、握手柄、支撑主体、一对万向节、一对支撑架、引流针、通孔、密封膜、密封塞、一对平衡指环、一对连接条、限位环及弹性橡皮环;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一端呈针尖状,所述的握手柄是中空结构,且所述的握手柄的一端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的另一端上,所述的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握手柄内,所述的支撑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握手柄的另一端;所述的一对支撑架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万向节连接在所述的支撑主体上,所述的支撑架绕所述的万向节转动;所述的通孔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中部,所述的密封膜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内,且覆盖在所述的通孔上;所述的引流针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内,所述的引流针呈“L”形,所述的引流针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通孔上,所述的引流针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所述的一对连接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平衡指环连接,所述的一对连接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密封塞之间,所述的一对平衡指环及一对连接条关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对称;所述的限位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通孔之间,所述的弹性橡皮环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限位环之间,所述的弹性橡皮环的一端与所述的限位环固定连接。 上述的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穿刺针管的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的刻度线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限位环之间。 上述的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密封塞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位于所述的握手柄内。 上述的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的一对连接条是中空结构,所述的一对连接条内分别设有软钢丝。 本技术能辅助麻醉师精准且快速的进行各种麻醉操作,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提高诊疗和手术的成功率和效率,降低麻醉科室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的穿刺针管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包括穿刺针管1、握手柄2、支撑主体3、一对万向节4、一对支撑架5、引流针6、通孔7、密封膜8、密封塞9、一对平衡指环10、一对连接条11、限位环12及弹性橡皮环13 ;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一端呈针尖状,用于麻醉时的穿刺,所述的握手柄2是中空结构,且所述的握手柄2的一端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另一端上,通过握手柄2控制穿刺针管I刺入患者身体的方向,所述的密封塞9密封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I上,位于所述的握手柄2内,所述的支撑主体3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握手柄2的另一端;所述的一对支撑架5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万向节4连接在所述的支撑主体3上,所述的支撑架5绕所述的万向节4转动,可将支撑架5转动角度和翻转,撑在患者身上或手术台上,利用支撑架5对穿刺针管I和握手柄2提供支撑力,有利于麻醉工作,稳定麻醉师的手部,便于用力;所述的通孔7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中部,所述的密封膜8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内,且覆盖在所述的通孔7上;所述的引流针6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内,所述的引流针6呈“L”形,所述的引流针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通孔7上,所述的引流针6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针尖端,麻醉药水通过注射的方式穿过通孔7上的密封膜8注入引流针6内,内嵌式的引流针6干净卫生,便于操作,防止麻醉药水的污染,同时便于控制麻醉药水的注射量;所述的一对连接条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平衡指环10连接,所述的一对连接条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一端,位于所述的通孔7与所述的密封塞9之间,所述的一对平衡指环10及一对连接条11关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对称,麻醉操作时,可将拇指和食指分别穿入平衡指环10内,通过两只手指来进一步平衡穿刺针管I ;所述的限位环1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管I上,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通孔7之间,用于限制穿刺针管I刺入患者身体的最大深度,防止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述的弹性橡皮环13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I上,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限位环12之间,所述的弹性橡皮环13的一端与所述的限位环12固定连接,穿刺针管I未刺入或刚刺入患者身体时,弹性橡皮环13包裹在穿刺针管I上,当穿刺达到一定深度后,弹性橡皮环13的一端接触到患者身体对穿刺针管I产生反作用力,提醒麻醉师穿刺已经达到一定深度,弹性橡皮环13的宽度可根据不同的穿刺部位选择,从而达到穿刺深度提醒的目的,当麻醉师继续推进穿刺针管1,弹性橡皮环13向后翻起并与穿刺针管I垂直,此时弹性橡皮环13贴在患者皮肤上,穿刺达到最大深度。 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表面设有刻度线14,所述的刻度线14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I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限位环12之间,可随时观察穿刺的深度,帮助医生调整穿刺力度。 所述的密封塞9上设有单向阀15,所述的单向阀15位于所述的握手柄2内,当穿刺针管I刺入患者身体后,穿刺针管I内的空气通过单向阀15排到中空的握手柄2内,避免空气进入身体、血液或麻醉药水内对麻醉产生不良影响。 所述的一对连接条11是中空结构,所述的一对连接条11内分别设有软钢丝16,可用于控制连接条11的扭转、弯曲、定型等,便于保持穿刺针管I的平衡。 综上所述,本技术能辅助麻醉师精准且快速的进行各种麻醉操作,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提高诊疗和手术的成功率和效率,降低麻醉科室的工作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管、握手柄、支撑主体、一对万向节、一对支撑架、引流针、通孔、密封膜、密封塞、一对平衡指环、一对连接条、限位环及弹性橡皮环;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一端呈针尖状,所述的握手柄是中空结构,且所述的握手柄的一端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的另一端上,所述的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握手柄内,所述的支撑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握手柄的另一端;所述的一对支撑架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万向节连接在所述的支撑主体上,所述的支撑架绕所述的万向节转动;所述的通孔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中部,所述的密封膜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内,且覆盖在所述的通孔上;所述的引流针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内,所述的引流针呈“L”形,所述的引流针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通孔上,所述的引流针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所述的一对连接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平衡指环连接,所述的一对连接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密封塞之间,所述的一对平衡指环及一对连接条关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对称;所述的限位环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通孔之间,所述的弹性橡皮环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与所述的限位环之间,所述的弹性橡皮环的一端与所述的限位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嵌式麻醉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针管、握手柄、支撑主体、一对万向节、一对支撑架、引流针、通孔、密封膜、密封塞、一对平衡指环、一对连接条、限位环及弹性橡皮环;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一端呈针尖状,所述的握手柄是中空结构,且所述的握手柄的一端套在所述的穿刺针管的另一端上,所述的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的穿刺针管上,位于所述的握手柄内,所述的支撑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握手柄的另一端;所述的一对支撑架的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万向节连接在所述的支撑主体上,所述的支撑架绕所述的万向节转动;所述的通孔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的中部,所述的密封膜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内,且覆盖在所述的通孔上;所述的引流针位于所述的穿刺针管内,所述的引流针呈“L”形,所述的引流针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通孔上,所述的引流针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穿刺针管的针尖端;所述的一对连接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锋
申请(专利权)人:刘彦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