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9596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包括第一微波传感器、第二微波传感器和PCB板,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具有探测角为30°的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具有探测角为80°的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均设置在PCB板上,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形成25°~32°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和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叠合形成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较为全面、精确的覆盖汽车所在位置相邻车道所需要探测的长方形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
技术介绍
一般单个微波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是锥形,在横向和纵向的探测角度范围是扇形的。只是不同传感器的扇形夹角不同。由此,将常规微波探头应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时,如果将常规微波探头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设置的过小,其将难以全面覆盖汽车所在位置相邻车道所需要探测的长方形区域,从而对相邻车道的汽车进行探测时有可能会遗漏;如果为了全面覆盖汽车所在位置相邻车道所需要探测的长方形区域而将常规微波探头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设置的过大,则容易探测到超过相邻车道范围内的物体而造成误报警。因此单个传感器很难满足要求探测范围为长方形的这种要求。如在汽车的并线辅助系统中,要求安装在汽车后面的两个角上的微波探头能够对车侧后方的方形区域3*8m进行探测即相连的两个车道进行探测。对于此要求,采用一个传感器是很难做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探头包括第一微波传感器、第二微波传感器和PCB板,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具有探测角为30°的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具有探测角为80°的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均设置在PCB板上,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形成25?32°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和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叠合形成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形成30°的夹角。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PCB板设有信号放大电路和用于实现模数转换的处理器,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信号放大电路与处理器电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微波探头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第二微波传感器和PCB板设置在该壳体内,所述壳体安装在汽车的左车尾部,所述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水平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汽车所在位置的左车道,所述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与汽车行进方向形成130°的夹角。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微波探头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第二微波传感器和PCB板设置在该壳体内,所述壳体安装在汽车的右车尾部,所述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水平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朝向汽车所在位置的右车道,所述第二微波传感器的探测方向与汽车行进方向形成130°的夹角。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均为24GHZ双通道多普勒微波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设有第一微波传感器和第二微波传感器,它们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叠合形成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从而能够较为全面、精确的覆盖汽车所在位置相邻车道所需要探测的长方形区域,避免常规微波探头由于过小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而造成探测方位不全面、以及由于过大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而容易造成误报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微波探头带横向探测面表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微波探头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微波传感器探测方向设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包括第一微波传感器1、第二微波传感器2、PCB板3和壳体(图中未不出),第一微波传感器1、第二微波传感器2和PCB板3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微波传感器I具有探测角Ql为30°的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la,第一微波传感器2具有探测角Q2为80°的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2a,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均设置在PCB板3上,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la、2a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1、V2形成30°的夹角,以使得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Ia和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2a叠合形成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4。 参见图2,本技术的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可采用常用的24GHZ双通道多普勒微波传感器即芯片U2和芯片U6,常用的24GHZ双通道多普勒微波传感器为双通道输出:1和Q,I和Q信号相差90°。当有人或车辆在传感口的探测范围内靠近传感器时,I超前Q 90°。当远离传感器时,Q超前I 90°,无移动的障碍物时,I,Q无输出(此为传感口的特性)。因此当CPU通过A/D采样,检测到I与Q的相位关系时,就可以知道是否有人或车辆进入探测范围靠近探头,并通过串口输出数据报警。无论是传感器A或是B探测到就都报警。这样就能实现在整个近似的长方形区域内对靠近的车辆或人进行报 m 目O 参见图2,本技术的PCB板3设有信号放大电路Al和用于实现模数转换的处理器U3,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信号放大电路Al与处理器U3电连接。具体的,信号放大电路Al包括:由U7A,U7B运放及外围电路组成交流放大器,其对传感器U6的IFl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信号送入CPU的Pl.0进行A/D检测;由U8A, U8B运放及外围电路组成交流放大器,其对传感器U6的IFQ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信号送入CPU的PL I进行A/D检测;SU9A,U9B运放及外围电路组成交流放大器,其对传感器U2的IFl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信号送入CPU的Pl.5进行A/D检测;由U10A,UlOB运放及外围电路组成交流放大器,其对传感器U2的IFQ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的信号送入CPU的Pl.6进行A/D检测。通过调节该信号放大电路Al的放大倍数即能相应调节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范围大小。 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微波探头可应用于对汽车所在位置的右车道进行探测,在此情况下微波探头的壳体安装在汽车的右车尾部,上述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4水平设置,并且,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2朝向汽车所在位置的右车道,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2与汽车行进方向VO形成130°的夹角Q3。 另外,本技术的微波探头还可应用于对汽车所在位置的左车道进行探测,在此情况下微波探头的壳体安装在汽车的左车尾部,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4水平设置,并且,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2朝向汽车所在位置的左车道,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2与汽车行进方向VO形成130°的夹角Q3。 实施例二 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微波探头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1、V2形成25。的夹角, 实施例三 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微波探头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1、V2形成32°的夹角, 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探头包括第一微波传感器(1)、第二微波传感器(2)和PCB板(3),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1)具有探测角(Q1)为30°的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1a),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2)具有探测角(Q2)为80°的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2a),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1)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均设置在PCB板(3)上,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1)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1a、2a)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1)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1、V2)形成25~32°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1a)和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2a)叠合形成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并线辅助系统中的微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探头包括第一微波传感器(I)、第二微波传感器(2)和PCB板(3),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I)具有探测角(Ql)为30°的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Ia),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2)具有探测角(Q2)为80°的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2a),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均设置在PCB板(3)上,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类扇形横向探测面(la、2a)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探测方向(V1、V2)形成25?32°的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类扇形横向探测面(Ia)和第二类扇形横向探测面(2a)叠合形成类长方形横向探测面(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⑵的探测方向(V1、V2)形成30°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板(3)设有信号放大电路和用于实现模数转换的处理器(U3),所述第一微波传感器(I)和第二微波传感器(2)的输出端分别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奇舰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