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斌专利>正文

一种黄芪的气雾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9525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芪的气雾栽培方法,包括搭建钢结构的栽培构架,定植前消毒和种子处理,定植黄芪幼苗,营养液的配制和供给方法,定植后温湿度管理,以及成熟后加工采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极大节省人工,克服黄芪连作障碍,节约土地资源,缩短黄芪生产周期,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方便管理和采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种植
,具体是。
技术介绍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营养成分齐全,富含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生物碱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疲劳及延缓细胞衰老、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适应性等保健功效,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脱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能,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补气药物之一。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北等气候较干旱的地区种植,2006年以来我国黄芪种植面积在不断下降,产量不断降低,其主要原因是黄芪生长周期长,田间管理要求高,种植管理技术落后,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加上黄芪黄芪连作障碍导致病虫害发生加重,使产量品质下降。目前我国黄芪种植主要采用大田散播种子自然生长繁殖的方式,干燥根亩产量为175?275kg/6672。 经查阅,现有技术都是针对黄芪露地栽培。如中国专利CN102550244B公开了一种提高黄芪产量的种植方法,该方法是在黄芪种植中利用异地移栽和酵母粉发酵营养液浸泡黄芪苗根,以及大豆蛋白水解物复配酵母粉发酵液制备营养,强化护理相结合技术手段,同时配合田间管理来大幅度提高黄芪的产量,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 中国专利CN102144509B公开了一种黄芪根腐病预防方法,该方法在处理土壤和种子过程多次使用杀菌药剂,虽然可以有效预防黄芪根腐病,使用大量药剂降低了黄芪的有效药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I)、搭建钢结构的栽培构架,构架的内侧设置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水池和营养液池连通,构架的外侧铺设种植板,构成栽培床,种植板上均布设置有种植孔,孔距10?15厘米,用于黄芪种苗的定植; 2)、定植前,开启喷雾装置用添加了生石灰的清水对栽培床进行清洗,洗清完毕后对栽培床内部进行通风,待栽培床内部风干后通过喷雾装置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对床体内进行消毒; 3)、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C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 4)、选用长势优良、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黄芪幼苗,用海绵条作为包缚固定植株的附着体,把黄芪幼苗的根部用海绵条包缚住后植入栽培床的种植孔中即可; 5)、定植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以气雾态的形式直接喷射到附着体上,直至黄芪幼苗的根部穿过附着体伸入到栽培构架的内部,之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直接喷射到黄芪的根部进行培养,定植后的第一周,每2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0S,一周后每4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S ; 6)、温湿度管理,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摄氏度,夏季正午需开冷气降低温度; 7)、采收加工,播后I?2年收获,采收时掀起种植板,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智能温室或具有环境调控功能的大棚进行黄芪生产。 所述步骤2)中种植板材料为挤塑板,其厚度为5?8厘米。 所述步骤5)的喷雾装置为自动喷雾装置,包括供液管及均布设置在供液管上的喷头,所述供液管设置在栽培构架的内部两侧且靠近种植板设置,且每侧设置的供液管至少上下两根。 所述步骤5)中营养液为改良霍格兰营养液,具体配方是: 四水硝酸韩945mg/L,硝酸钾506mg/L,硝酸铵80mg/L,磷酸二氢钾136mg/L,硫酸镁493mg/L,铁盐溶液2.5mL,微量元素液5mL。 上述改良霍格兰营养液配方中,铁盐溶液成分是:七水硫酸亚铁2.7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 3.73g,蒸馏水 500mL。 上述改良霍格兰营养液配方中,微量元素液成分是:碘化钾0.83mg/L,硼酸6.2mg/L,硫酸锰22.3mg/L,硫酸锌8.6mg/L,钥酸钠0.25mg/L,硫酸铜0.025mg/L,氯化钴0.025mg/Lo 上述营养液用蒸馏水配制,使用前用烧碱(NaOH)调整pH为7?7.5。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节省人工: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具有气雾栽培系统的智能温室栽培黄芪,属于无土栽培技术,无需除草,营养液喷施由电脑系统控制,极大减少了人工劳动量。 (2)克服连作障碍,节约土地资源:黄芪属豆科植物,忌连作,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避免了土壤次生盐溃化、化感作用和土传病害引起的连作障碍,气雾栽培采用立体栽培模式,节约土地资源。 (3)生产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本专利技术在智能温室中进行生产,调控最适黄芪生长的小环境,营养液直接接触黄芪根部,避免营养流失,极大缩短黄芪生长周期,同时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 (4)方便管理和米收:气雾栽培黄苗,黄苗根部裸露在空气中,便于通气,放生病害时可以及时发现处理,不会影响周围黄芪的正常生长,采收时掀起种植板即可采收,不会伤根。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1 搭建钢结构的栽培构架,构架的内侧设置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水池和营养液池连通,构架的外侧铺设厚度为5cm挤塑板材料的种植板,构成栽培床,种植板上均布设置有种植孔,孔距15厘米,用于黄芪种苗的定植。 定植前,开启喷雾装置用添加了生石灰的清水对栽培床进行清洗,洗清完毕后对栽培床内部进行通风,待栽培床内部风干后通过喷雾装置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对床体内进行消毒,将种子浸于50°c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 选用长势优良、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黄芪幼苗,用海绵条作为包缚固定植株的附着体,把黄芪幼苗的根部用海绵条包缚住后植入栽培床的种植孔中。 定植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以气雾态的形式直接喷射到附着体上,直至黄芪幼苗的根部穿过附着体伸入到栽培构架的内部,之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直接喷射到黄芪的根部进行培养,定植后的第一周,每2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0S,一周后每4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0S。营养液为改良霍格兰营养液,具体配方是: 四水硝酸I丐945mg/L,硝酸钾506mg/L,硝酸铵80mg/L,磷酸二氢钾136mg/L,硫酸镁493mg/L,铁盐溶液2.5mL,微量元素液5mL。其中铁盐溶液成分是:七水硫酸亚铁2.7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 3.73g,蒸馏水500mL ;微量元素液成分是:碘化钾0.83mg/L,硼酸6.2mg/L,硫酸锰22.3mg/L,硫酸锌8.6mg/L,钥酸钠0.25mg/L,硫酸铜0.025mg/L,氯化钴0.025mg/L。营养液用蒸馏水配制,在使用前需用烧碱(NaOH)调整pH为7?7.5。 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摄氏度。 黄芪定植后的管理由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由检测植物生长相关的气候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营养EC值等)的感应传感器组成的检测系统进行控制,操作水泵、电磁阀、喷雾装置、冷风机、补光灯、CO2发生器等装置组成执行部分,利用计算机管理控制,实现黄芪生产自动化的控制和调节。 播后I?2年收获,采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芪的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搭建钢结构的栽培构架,构架的内侧设置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水池和营养液池连通,构架的外侧铺设种植板,构成栽培床,种植板上均布设置有种植孔,孔距10~15厘米,用于黄芪种苗的定植;二)、定植前,开启喷雾装置用添加了生石灰的清水对栽培床进行清洗,洗清完毕后对栽培床内部进行通风,待栽培床内部风干后通过喷雾装置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对床体内进行消毒;三)、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四)、选用长势优良、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黄芪幼苗,用海绵条作为包缚固定植株的附着体,把黄芪幼苗的根部用海绵条包缚住后植入栽培床的种植孔中即可;五)、定植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以气雾态的形式直接喷射到附着体上,直至黄芪幼苗的根部穿过附着体伸入到栽培构架的内部,之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直接喷射到黄芪的根部进行培养,定植后的第一周,每2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0S,一周后每4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0S;六)、温湿度管理,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摄氏度,夏季正午需开冷气降低温度;七)、采收加工,播后1~2年收获,采收时掀起种植板,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的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搭建钢结构的栽培构架,构架的内侧设置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通过管道分别与水池和营养液池连通,构架的外侧铺设种植板,构成栽培床,种植板上均布设置有种植孔,孔距10?15厘米,用于黄芪种苗的定植; 二)、定植前,开启喷雾装置用添加了生石灰的清水对栽培床进行清洗,洗清完毕后对栽培床内部进行通风,待栽培床内部风干后通过喷雾装置喷洒1000倍多菌灵药液,对床体内进行消毒; 三)、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C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 四)、选用长势优良、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的黄芪幼苗,用海绵条作为包缚固定植株的附着体,把黄芪幼苗的根部用海绵条包缚住后植入栽培床的种植孔中即可; 五)、定植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以气雾态的形式直接喷射到附着体上,直至黄芪幼苗的根部穿过附着体伸入到栽培构架的内部,之后喷雾装置将营养液直接喷射到黄芪的根部进行培养,定植后的第一周,每2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0S,一周后每4小时喷雾一次,每次喷雾1S ; 六)、温湿度管理,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摄氏度,夏季正午需开冷气降低温度; 七)、采收加工,播后I?2年收获,采收时掀起种植板,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芪的气雾栽培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王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