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花式纱及其纺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8601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花式纱及其纺制方法,该花式纱为涤/棉混纺纱,包括基纱和粗节,花式纱纵向线密度在一个转杯周长的片段内规律变化,其中一半转杯周长上出现至少1段粗节,另一半转杯周长内为线密度均匀的基纱,粗节比基纱纱体蓬松且捻度小,花式纱利用一种单纤维流自进入转杯至合并凝聚之前的路径上且在一定长度上连续施加外力的方法纺制,施加外力的方式是指在转杯的开缝处施以正压或负压的外加气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花式纱风格独特,丰富了转杯纺产品的种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该花式纱为涤/棉混纺纱,包括基纱和粗节,花式纱纵向线密度在一个转杯周长的片段内规律变化,其中一半转杯周长上出现至少1段粗节,另一半转杯周长内为线密度均匀的基纱,粗节比基纱纱体蓬松且捻度小,花式纱利用一种单纤维流自进入转杯至合并凝聚之前的路径上且在一定长度上连续施加外力的方法纺制,施加外力的方式是指在转杯的开缝处施以正压或负压的外加气流。本专利技术的花式纱风格独特,丰富了转杯纺产品的种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
,涉及,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一种单纤维流自进入转杯至并合凝聚之前的路径上且在一定长度上连续施加外力的方法纺制纱线线密度呈纵向变化的转杯纺花式纱。
技术介绍
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领域,具有纺纱速度高、卷装容量大、适纺性较好和能够兼纺优低原料的特点,已成为新型纺纱技术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性较高的纺纱形式。 转杯纺最初只使用低成本的原料,例如纺织厂的下脚料或可再利用的纺织材料等。20世纪70年代中期,转杯纺只应用于纺棉产品,且主要是以纺97.2tex(6s)、83.3tex(7s)纯棉纱为主,因此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转杯纺只适合粗特纯棉纱。但随着转杯纺技术的进步,转杯纺的适纺范围也在逐渐增加。如今,转杯纺不仅可以用于高档针织纱的生产,还可应用于低捻纱、竹节纱、S捻纱、包芯纱等诸多花式纱。 利用转杯纺生产竹节纱等花式纱品种具有多种方法,基本上可有以下几种方案:(I)改变喂给罗拉速度;(2)改变引纱罗拉速度;(3)同时改变喂给罗拉和引纱罗拉速度; 在输纤通道或分梳辊的适当位置添置附加喂入纤维机构;(5)在转杯内设置阻尼点; (6)转杯内刻槽;(7)假抢盘的改造。 利用改变喂给罗拉速度或引纱罗拉速度的方法,最短可以纺制一个转杯周长长度粗节的花式纱,且粗节的长度和直径受转杯直径和电机性能的影响较大;在转杯内设置阻尼点的方法是在转杯内纤维凝聚槽内设置I个或几个阻尼点来纺制花式纱,采用此方法虽然可以纺制出粗细节较短的花式纱,但纤维凝聚槽特别是阻尼点两边易积灰,使花式纱的粗细节不稳定;转杯内刻槽的方法是在纤维滑移面上人工地加工出沟槽,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长度,但这种方法同样会使沟槽内产生积灰,影响花式纱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一种单纤维流自进入转杯至并合凝聚之前的路径上且在一定长度上连续施加外力的方法纺制纱线线密度呈纵向变化的转杯纺花式纱。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花式纱为涤/棉混纺纱,包括基纱和粗节,所述花式纱纵向线密度在一个转杯周长的片段内规律变化,其中一半转杯周长上出现至少I段粗节,另一半转杯周长内为线密度均匀的基纱,所述粗节比所述基纱纱体蓬松且捻度小;所述基纱的细度为25?120tex,所述窄缝为I条时,基纱的长度为165?200mm ;所述窄缝在2条及以上时,在所述一半圆周内两段粗节之间基纱的长度随两条窄缝之间的距离变化,范围在3mm?100mm,另一半圆周内均为基纱;所述粗节的长度为5?15mm,所述粗节的最大直径为0.26 ?0.48mm。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以上所述的花式纱的纺制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花式纱的纺制方法为转杯纺,所述转杯纺的的单纤维流自进入转杯至合并凝聚之前的路径上且在一定长度上连续施加外力,所述外力的方向与转杯轴的轴心线成O?15°夹角,所述转杯包括杯体和杯轴,杯体由杯底和杯沿构成,杯沿与杯底相交形成凝聚槽,所述一定长度上连续施加外力是指所述杯底底面均分两半,其中一半设置至少I条窄缝,并在所述窄缝处施以正压或负压的外加气流。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窄缝贯通所述杯底,所述窄缝靠近转杯中心的一端距转杯中心的距离为5?15mm,所述窄缝靠近凝聚槽一端距凝聚槽底圆弧中点5 ?12mm0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施加外力的方式是指所述外加气流的压力正压为1000?4000Pa或负压为一 1000?一 4000Pa。当外加气流的压力较大时,会使较多的纤维通过窄缝进入转杯腔体内,造成纤维的损失;当外加气流的压力较小时,会影响纤维在窄缝中的积聚效果,使产生的粗节效果不明显。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窄缝与所述杯体的直径方向呈O?60°的夹角,所述窄缝为矩形连续平直窄缝、梯形连续平直窄缝、等宽弯曲窄缝或不等宽弯曲窄缝、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所述矩形连续平直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等宽弯曲窄缝的宽度为2.5?4.5mm,所述梯形连续平直窄缝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所述不等宽弯曲窄缝的最窄处的宽度为1.5?2.5mm,最宽处的宽度为3?4.5mm ;所述矩形不连续平直窄缝包括在一直线上的两条窄缝,该两条窄缝的间隔距离为0.5?1.5mm。这样设计的效果在于当所述窄缝的整体宽度过小时,会影响纤维在窄缝处的积聚,影响纺纱效果,当所述窄缝宽度太大时,纤维会通过窄缝进入转杯腔体内,造成原料的损失和浪费。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窄缝在2条以上时,窄缝为平行设置,窄缝间距离为Imm以上,或窄缝之间呈一角度设置,窄缝间角度大于5°,且小于180° ;当所述窄缝大于3条时,所述窄缝和窄缝间角度相等,或至少有一条窄缝和其它窄缝之间的角度不相等。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杯底的背面包括一底面和与该底面垂直相交的侧面,所述窄缝贯通所述杯底是指所述窄缝将所述杯底的底面和侧面完全贯通,这样形式的窄缝更有利于转杯内积灰等杂质的排出,但同时会造成纤维的损失;或窄缝只与所述杯底的侧面贯通,与所述杯底的底面不贯通,此种形式的窄缝更有利于纤维在所述窄缝内的积聚,形成的粗节效果更明显,但同时需增加负压气流的压力。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窄缝只与所述杯底的侧面贯通时,所述窄缝在深度方向上等高,且所述窄缝的深度为1.5?3mm,所述窄缝只与所述杯底的侧面贯通,与所述杯底的底面不贯通时,所述窄缝在深度方向上呈等宽的矩形状或梯形状或倒梯形状或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状,或所述窄缝底部为圆弧状,或所述窄缝在深度方向上呈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状,与杯底的倾斜角度为O?45°。将窄缝设计为等宽矩形状或梯形状有利于积灰等杂质的排出,上窄下宽的凸字形窄缝或底部为圆弧状的窄缝底部虽然会有积灰,但同时有利于纤维的积聚,纺纱效果明显。 如上所述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所述花式纱的的纺纱工艺为转杯速度40000?150000r/min,转杯直径为54?66mm,分梳辊速度为6500?8000r/min,熟条定量18.5g/5m,捻系数为 300 ?380。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花式纱的纺制方法纺制的花式纱具有以下优占- ^ \\\. I本专利技术的花式纱风格独特,丰富了转杯纺产品的种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2本专利技术的花式纱所用转杯由于分布有贯通的缝隙,利于转杯内积灰等杂质的排出,提高了纺纱的稳定性和所纺纱线的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花式纱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式纱,其特征在于:该花式纱为涤/棉混纺纱,包括基纱(3)和粗节(2),所述花式纱(1)纵向线密度在一个转杯周长的片段内规律变化,其中一半转杯周长上出现至少1段粗节(2),另一半转杯周长内为线密度均匀的基纱(3),所述粗节(2)比所述基纱(3)纱体蓬松且捻度小;所述基纱(3)的细度为25~120tex,所述窄缝(7)为1条时,基纱(3)的长度为165~200mm;所述窄缝(7)在2条及以上时,在所述一半圆周内两段粗节(2)之间基纱(3)的长度随两条窄缝(7)之间的距离变化,范围在3mm~100mm,另一半圆周内均为基纱(3);所述粗节(2)的长度为5~15mm,所述粗节(2)的最大直径为0.26~0.48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婷江慧虞叔良张玉泽闫进祥汪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