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尊山专利>正文

具有蓄热功能的混合热源二氧化碳动力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190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0:41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混合热源二氧化碳动力输出装置,涉及节水、节能、气动和制冷技术领域。集热室3通过集热泵4及管路和阀体分别与太阳能集热器、各蓄热室、锅炉相连,构成集热室供热闭环回路,有阳光启动太阳能回路,无阳光启动蓄热回路,蓄热装置热量不足,启动锅炉回路,为集热室供热。储液罐17、预热罐19、高压喷嘴21、汽化室22、叶轮机构23、缓冲室24、风冷箱25、冷却罐26、空气压缩机27及管路和相关阀体,构成二氧化碳液-雾-气-液转化闭环回路,液态二氧化碳经高压喷嘴喷入气化室,吸热气化,推动叶轮做功;气态二氧化碳经缓冲室泄压,风冷箱风冷,冷却罐强冷,再由空气压缩机压入储液罐进行液态还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驱动发电机等负载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混合热源二氧化碳动力输出装置,它由太阳能蓄热装置、混合热源装置、二氧化碳液‑气转换装置、二氧化碳气‑液转换装置、动力输出部分及辅助电源系统所组成,其特征是:主蓄热室(8)的外部敷有保温层,主蓄太阳能集热器(7)通过主蓄热泵(10)及其管路与主蓄热室(8)相连,主蓄温控器(9)安装在主蓄热室(8)上,主蓄光传感器(6)、主蓄温控器(9)通过热源控制电路(38)与蓄热泵电机(37)电连接,泄压阀(11)安装在主蓄热室(8)的上部,构成太阳能蓄热装置;集热室(3)的外部敷有保温层,套装在汽化室(22)上,太阳能集热器(5)、主蓄太阳能集热器(7)同锅炉(12)的上部通过管路并联于集热室(3)上,三通电控阀(2)一端通过管路与太阳能集热器(5)的下部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主蓄热室(8)相连,其公共端通过集热泵(4)及其管路与集热室(3)相连,锅炉送热阀(16)一端通过管路与锅炉(12)相连,另一端通过集热泵(4)及其管路与集热室(3)相连,燃料输送阀(15)一端与燃料罐(13)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锅炉(12)相连,终端预警温控器(47)安装在终端蓄热室(46)上,通过热源控制电路(38)与锅炉送热阀(16)电连接,构成混合热源装置;储液罐(17)的外部敷有保温层,通过输液阀(18)及其管路与预热罐(19)相连,预热罐(19)通过调速阀(20)及其管路与高压喷嘴(21)相连,高压喷嘴(21)安装在汽化室(22)的输入端,其喷口开向汽化室(22)中,构成液‑气转换装置;汽化室(22)的排气端与叶轮机构(23)的进气端相通,构成动力输出部分;叶轮机构(23)的排气端通过缓冲室(24)及其管路与风冷箱(25)的输入端相连,风冷箱(25)的输出端与冷却罐(26)通过管路相连,冷却罐(26)的外部敷有保温层,通过管路与空气压缩机(27)的进气端相连,空气压缩机(27)的排气端通过管路与储液罐(17)相连,蒸发器(31)安装在冷却罐(26)内,其一端与制冷压缩机(28)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节流器(30)相连,冷凝器(29)绕装在预热罐(19)的外部,一端与节流器(30)相连,另一端与制冷压缩机(28)的输出端相连,构成二氧化碳气‑液转换装置;发电机(32)安装在叶轮机构(23)的动力输出轴上,空气压缩机电机(34)与空气压缩机(27)同轴安装,制冷压缩机电机(35)安装在制冷压缩机(28)内,集热泵电机(36)与集热泵(4)同轴安装,蓄热泵电机(37)与主蓄热泵(10)同轴安装,风机(33)安装在风冷箱(25)上,电源调节电路(39)的一端与蓄电池(40)电连接,其另两端,一端与发电机(32)电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空气压缩机电机(34)、制冷压缩机电机(35)、集热泵电机(36)、风机(33)、输液阀(18)、热源控制电路(38)电连接,光蓄转换传感器(1)、主蓄光传感器(6)、主蓄温控器(9)、主预警温控器(14)、末端辅预警温控器(43)、终端预警温控器(47)与热源控制电路(38)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热泵电机(37)、三通电控阀(2)、辅蓄电控阀(41)、终端电控阀(45)、燃料输送阀(15)、锅炉送热阀(16)与热源控制电路(38)的输出端电连接,组成辅助电源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尊山
申请(专利权)人:陈尊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