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方厉远专利>正文

一种活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81391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水装置,其包括壶体,壶体的顶端扣合有壶盖,壶盖开设有进水口,壶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壶体的中心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水管体,下水管体的管壁与壶体的内壁构成壶体储水腔;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板,使隔板与壶体的底端构成壶底储水腔;壶体的出水口与壶底储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水从壶盖的进水口进入下水管体内,再从下水管体的下水管体出水口进入壶体储水腔,接着从壶体下水口进入壶底储水腔,最后从壶体的出水口流出,使水具有流动性,而且使水与壶体、下水管体、隔板的接触增加,从而使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活水装置的水的活水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活水装置,其包括壶体,壶体的顶端扣合有壶盖,壶盖开设有进水口,壶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壶体的中心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水管体,下水管体的管壁与壶体的内壁构成壶体储水腔;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板,使隔板与壶体的底端构成壶底储水腔;壶体的出水口与壶底储水腔连通。本技术在使用时,水从壶盖的进水口进入下水管体内,再从下水管体的下水管体出水口进入壶体储水腔,接着从壶体下水口进入壶底储水腔,最后从壶体的出水口流出,使水具有流动性,而且使水与壶体、下水管体、隔板的接触增加,从而使经过本技术活水装置的水的活水效果较好。【专利说明】一种活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活水装置。
技术介绍
活水装置能对装在容器内的水加速水分子运动,使普通水变成活性水,从而使水的渗透力、扩散力、溶解力、代谢力增强,并产生水保护膜,例如:一些饮水机上就安装有活水装置,这种饮水机在净化基础之上增加了活水装置,形成活水机。但是,现有技术的活水装置,与水的接触较少,导致活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活水效果较好的活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水装置,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顶端扣合有壶盖,所述壶盖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壶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壶体的中心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水管体,所述壶盖的进水口与所述下水管体连通,所述下水管体的管壁与所述壶体的内壁构成壶体储水腔;所述下水管体的底端封闭,且所述下水管体的管壁开设有下水管体出水口,使所述下水管体与所述壶体储水腔连通;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板,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壶体的底端构成壶底储水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壶体储水腔的底端,且所述隔板开设有壶体下水口,使所述壶体储水腔与所述壶底储水腔连通;所述壶体的出水口与所述壶底储水腔连通。 其中,所述下水管体、隔板均为一体成型于所述壶体。 其中,所述下水管体的底端低于所述壶体的中部。 其中,所述下水管体的两侧管壁均开设有3个所述下水管体出水口,且所述下水管体的两侧的出水口以所述壶体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壶体下水口,且所述隔板的两侧的壶体下水口以所述壶体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壶体的出水口开设于所述壶底储水腔的一侧。 其中,所述壶体呈圆柱体状。 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水从壶盖的进水口进入下水管体内,再从下水管体的下水管体出水口进入壶体储水腔,接着从壶体下水口进入壶底储水腔,最后从壶体的出水口流出,使水具有流动性,而且使水与壶体、下水管体、隔板的接触增力口,从而使经过本技术活水装置的水的活水效果较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壶体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在图1?3中包括: I——壶体,11——出水口,2——壶盖,21——进水口,3——下水管体,31——下水管体出水口,4——壶体储水腔,5——隔板,51——壶体下水口,6——壶底储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3,本技术的活水装置,包括壶体1,壶体I的顶端扣合有壶盖2,壶盖2开设有进水口 21,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呈太极八卦形状,外形美观,且进水口 21为两个,分别位于壶盖2的太极的阴极、阳极。壶体I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 11。壶体I的中心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水管体3,壶盖2的进水口 21与下水管体3连通,下水管体3的管壁与壶体I的内壁构成壶体储水腔4 ;下水管体3的底端封闭,且下水管体3的管壁开设有下水管体出水口 31,使下水管体3与壶体储水腔4连通;壶体I的底部设置有隔板5,使隔板5与壶体I的底端构成壶底储水腔6 ;隔板5位于壶体储水腔4的底端,且隔板5开设有壶体下水口 51,使壶体储水腔4与壶底储水腔6连通;壶体I的出水口 11与壶底储水腔6连通。 优选的,下水管体3、隔板5均为一体成型于壶体1,当然,壶体I采用可活化水的材料制成,使经过壶体I的水具有更好活水效果。下水管体3的底端低于壶体I的中部,使水与下水管体3的接触面积增大、活水效果更好。下水管体3的两侧管壁均开设有3个下水管体出水口 31,且下水管体3的两侧的出水口 11以壶体I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隔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壶体下水口 51,且隔板5的两侧的壶体下水口 51以壶体I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壶体I的出水口 11开设于壶底储水腔6的一侧。壶体I呈圆柱体状,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壶体I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此处不一一列举。 本技术在使用时,水从壶盖2的进水口 21进入下水管体3内,再从下水管体3的下水管体出水口 31进入壶体储水腔4,接着从壶体下水口 51进入壶底储水腔6,最后从壶体I的出水口 11流出,使水具有流动性,而且使水与壶体1、下水管体3、隔板5的接触增力口,从而使经过本技术活水装置的水的活水效果较好。 本技术的活水装置可安装于饮水机等设备上,在壶体I的出水口 11关闭时,水储存在壶体I内,并与壶体1、下水管体3、隔板5接触,当壶体I的出水口 11打开时,水即可流出,以供使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活水装置,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顶端扣合有壶盖,所述壶盖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壶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的中心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水管体,所述壶盖的进水口与所述下水管体连通,所述下水管体的管壁与所述壶体的内壁构成壶体储水腔;所述下水管体的底端封闭,且所述下水管体的管壁开设有下水管体出水口,使所述下水管体与所述壶体储水腔连通;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板,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壶体的底端构成壶底储水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壶体储水腔的底端,且所述隔板开设有壶体下水口,使所述壶体储水腔与所述壶底储水腔连通;所述壶体的出水口与所述壶底储水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体、隔板均为一体成型于所述壶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体的底端低于所述壶体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体的两侧管壁均开设有3个所述下水管体出水口,且所述下水管体的两侧的出水口以所述壶体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所述壶体下水口,且所述隔板的两侧的壶体下水口以所述壶体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的出水口开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水装置,包括壶体,所述壶体的顶端扣合有壶盖,所述壶盖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壶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的中心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水管体,所述壶盖的进水口与所述下水管体连通,所述下水管体的管壁与所述壶体的内壁构成壶体储水腔;所述下水管体的底端封闭,且所述下水管体的管壁开设有下水管体出水口,使所述下水管体与所述壶体储水腔连通;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板,使所述隔板与所述壶体的底端构成壶底储水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壶体储水腔的底端,且所述隔板开设有壶体下水口,使所述壶体储水腔与所述壶底储水腔连通;所述壶体的出水口与所述壶底储水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厉远曾壁鑫曾锡锐
申请(专利权)人:方厉远曾壁鑫曾锡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