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影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盖本体,所述的镜头盖本体为圆柱件,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所述的衔接部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镜头盖本体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连接有防污镜片,所述的防污镜片包括平面镜,所述的平面镜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羟基化层,所述的羟基化层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氟化物层,镜头盖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挡盖,所述的挡盖套接在镜头盖本体的外侧面上,挡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防止污染镜片、具有遮光作用的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影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盖本体,所述的镜头盖本体为圆柱件,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所述的衔接部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镜头盖本体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连接有防污镜片,所述的防污镜片包括平面镜,所述的平面镜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羟基化层,所述的羟基化层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氟化物层,镜头盖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挡盖,所述的挡盖套接在镜头盖本体的外侧面上,挡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防止污染镜片、具有遮光作用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投影镜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投影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投影机已广泛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影片观赏、会议简报、案件讨论等,于案件讨论的场合中,投影机多为辅助性工具,故常需暂时关闭投影机以利进行书面讨论或其他手稿讨论等,目前常见的投影机多采用卤素灯作为投影光源,并不适合频繁的开关操作,并且卤素灯重新点亮所需时间长,亦不利使用者迅速转换讨论情境,目前投影机多有灯源保护机制,使得使用者于操作控制面板时,多感到疑惑,故时有错误操作或重复操作的情形发生,因此,目前使用者仍惯以镜头盖、文件或书本直接遮盖住镜头,文件或书本多呈平面结构易为投影机体遮挡,故往往不能有效遮盖镜头而有漏光的情形发生,以镜头盖遮盖时,镜头盖将吸收仍自镜头射出的光线绝大部分的能量,而目前镜头盖多以塑胶材质,在吸收大量的热能后,极易产生软化、甚至有融熔的现象,另外,由于投影机镜头为光学镜片制成,很容易与水或油类物质粘合,使镜头造成污染,而且油类物质不易清洗,如果强行将油类物质擦除,同时又很容易划伤镜片,严重的可损坏镜片,损失严重,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防止污染镜片、具有遮光作用的投影镜头组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防止污染镜片、具有遮光作用的投影镜头组件。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投影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盖本体,所述的镜头盖本体为圆柱件,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所述的衔接部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镜头盖本体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连接有防污镜片,所述的防污镜片包括平面镜,所述的平面镜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羟基化层,所述的羟基化层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氟化物层,镜头盖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挡盖,所述的挡盖套接在镜头盖本体的外侧面上,挡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 所述的卡头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均匀对称分布在镜头盖本体内壁的圆周上。 所述的氟化物层为2um — 6um的氟碳化合物层。 所述的卡槽为连续的或均匀分布的断续的。 所述的球形块组胶合在挡盖的内侧面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镜头盖本体,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在衔接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卡头设置在镜头盖本体的圆周上,卡头对称均匀分布,衔接部利用卡头结构夹持镜头以实现镜头盖本体固定在镜头上的目的,这种固定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镜头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卡槽,防污镜片通过卡槽固定在镜头盖的内壁上,通过卡槽固定防污镜片,当需要更换防污镜片时操作简单、易于安装、拆卸,防污镜片的外表面上涂有羟基化层,羟基化层的外表面上涂有氟化物层,这种结构能够有效的将水和油与平面镜的接触面积减小,使水和油不易粘附与平面镜表面,使平面表面不易赃污、容易擦拭,还可以起到增加平面镜表面的硬度,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止划伤的作用,镜头盖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挡盖,挡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球形块组利用多面反射结构反射光线,有效的减少了进入挡盖内的光线强度,很好的防止了挡盖的软化,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防止污染镜片、具有遮光作用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投影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种投影镜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一种投影镜头组件的防污镜片的剖面图。 图中:1、镜头盖本体 2、衔接部 3、卡头 4、防污镜片 5、卡槽 6、挡盖 7、球形块组 8、羟基化层 9、氟化物层 10、平面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投影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盖本体1,所述的镜头盖本体I为圆柱件,镜头盖本体I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2,所述的衔接部2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3,镜头盖本体I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卡槽5,所述的卡槽5连接有防污镜片4,所述的防污镜片4包括平面镜10,所述的平面镜10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羟基化层8,所述的羟基化层8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氟化物层9,镜头盖本体I的下端设置有挡盖6,所述的挡盖6套接在镜头盖本体I的外侧面上,挡盖6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7。 本技术包括镜头盖本体,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在衔接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卡头设置在镜头盖本体的圆周上,卡头对称均匀分布,衔接部利用卡头结构夹持镜头以实现镜头盖本体固定在镜头上的目的,这种固定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镜头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卡槽,防污镜片通过卡槽固定在镜头盖的内壁上,通过卡槽固定防污镜片,当需要更换防污镜片时操作简单、易于安装、拆卸,防污镜片的外表面上涂有羟基化层,羟基化层的外表面上涂有氟化物层,这种结构能够有效的将水和油与平面镜的接触面积减小,使水和油不易粘附与平面镜表面,使平面表面不易赃污、容易擦拭,还可以起到增加平面镜表面的硬度,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止划伤的作用,镜头盖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挡盖,挡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球形块组利用多面反射结构反射光线,有效的减少了进入挡盖内的光线强度,很好的防止了挡盖的软化,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防止污染镜片、具有遮光作用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投影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盖本体1,所述的镜头盖本体I为圆柱件,镜头盖本体I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2,所述的衔接部2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3,镜头盖本体I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卡槽5,所述的卡槽5连接有防污镜片4,所述的防污镜片4包括平面镜10,所述的平面镜10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羟基化层8,所述的羟基化层8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氟化物层9,镜头盖本体I的下端设置有挡盖6,所述的挡盖6套接在镜头盖本体I的外侧面上,挡盖6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7,所述的卡头3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均匀对称分布在镜头盖本体I内壁的圆周上,所述的氟化物层9为2um—6um的氟碳化合物层,所述的卡槽5为连续的或均匀分布的断续的,所述的球形块组7胶合在挡盖6的内侧面上。 本技术包括镜头盖本体,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在衔接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卡头设置在镜头盖本体的圆周上,卡头对称均匀分布,衔接部利用卡头结构夹持镜头以实现镜头盖本体固定在镜头上的目的,这种固定结构设计简单、易于操作、适用范围广,镜头盖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卡槽,防污镜片通过卡槽固定在镜头盖的内壁上,通过卡槽固定防污镜片,当需要更换防污镜片时操作简单、易于安装、拆卸,防污镜片的外表面上涂有羟基化层,羟基化层的外表面上涂有氟化物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头盖本体为圆柱件,镜头盖本体的上部设置有衔接部,所述的衔接部内壁上设置有突出的卡头,镜头盖本体内壁的中部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连接有防污镜片,所述的防污镜片包括平面镜,所述的平面镜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羟基化层,所述的羟基化层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氟化物层,镜头盖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挡盖,所述的挡盖套接在镜头盖本体的外侧面上,挡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球形块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鹏飞,武俊华,刘向群,任云东,梁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格瑞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