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洪亮专利>正文

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826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包括拖拉机前桥、供肥箱和供种箱,拖拉机前桥的转向立轴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空心轮,空心轮内固定有将其分成播肥轮和播种轮的轮辋,播肥轮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肥刺,播种轮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种刺,供肥箱固定在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臂上,供肥箱的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出肥管,出肥管的另一端伸入播肥轮内且能够为播肥刺供肥,出肥管与播肥轮转动连接,供种箱的下端伸入播种轮内且能够为播种刺供种,供种箱与播种轮转动连接,供种箱固定在转向立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破坏土层,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慢,利于种子发芽,出苗率高;不受地势影响,珠距准确,出苗整齐;地头无需人播种,农民劳动强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包括拖拉机前桥、供肥箱和供种箱,拖拉机前桥的转向立轴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空心轮,空心轮内固定有将其分成播肥轮和播种轮的轮辋,播肥轮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肥刺,播种轮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种刺,供肥箱固定在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臂上,供肥箱的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出肥管,出肥管的另一端伸入播肥轮内且能够为播肥刺供肥,出肥管与播肥轮转动连接,供种箱的下端伸入播种轮内且能够为播种刺供种,供种箱与播种轮转动连接,供种箱固定在转向立轴上。本技术不破坏土层,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慢,利于种子发芽,出苗率高;不受地势影响,珠距准确,出苗整齐;地头无需人播种,农民劳动强度小。【专利说明】 一种播种施肥机构
本技术属于播种
,具体涉及一种播种施肥机构。
技术介绍
播种机是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种植,播种机构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目前的播种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I)采用开沟播种方式,开沟后土壤松动面积较大,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快,不利于种子发芽;(2)开沟犁是固定在一个平直的架子上,当遇到地埂或受一些地势条件的影响,固定在平直架上的开沟犁越多,开沟深浅差距就会越大,两行以上的播种机农民都不爱使用,尤其在跨骑地埂作业时; 自身控制不了播种深浅,靠调整拖拉机液压提升架的高度来控制播种深度,这样刚开始放到地面上来开沟,深度达不到播种深度要求,拖拉机向前走一段才能达到拖拉机液压提升架控制的深度,如果遇到田地不平整,播种机就会把种子播的深浅不一;(4)田地里不能有树根、石头,如果碰到就会对播种机造成严重损坏;(5)在有地埂的田里种地头时,因为播种机行数少且它要拖一段距离才能达到播种深度,再因不充分适应地面,所以不能充分耕种,要用人播种的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不破坏土层,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慢,利于种子发芽,出苗率高;不受地势影响,珠距准确,出苗整齐;地头无需人播种,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拉机前桥、供肥箱和供种箱,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立轴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空心轮,所述空心轮内固定有将其分成播肥轮和播种轮的轮辋,所述播肥轮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肥刺,所述播种轮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种刺,所述供肥箱固定在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臂上,所述供肥箱的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出肥管,所述出肥管的另一端伸入播肥轮内且能够为播肥刺供肥,所述出肥管与播肥轮转动连接,所述供种箱的下端伸入播种轮内且能够为播种刺供种,所述供种箱与播种轮转动连接,所述供种箱固定在转向立轴上。 上述的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的一侧边缘且靠近播肥刺位置处安装有肥料下料调节器,所述轮辋的另一侧边缘且靠近播肥刺位置处安装有种子下料调节器,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设置在播肥轮内,所述种子下料调节器设置在播种轮内。 上述的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和种子下料调节器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下料体,所述下料体上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的出料口与播肥刺的进料口相对设置,所述种子下料调节器的出料口与播种刺的进料口相对设置。 上述的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和种子下料调节器的形状均为蜗牛状。 上述的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立轴的端部伸入空心轮内且依次穿过轮辋和供种箱,所述转向立轴上套有轮毂,所述轮毂设置在空心轮内,所述转向立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轮毂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设置在轮毂内,所述轮毂与轮辋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立轴的端部与供种箱的下端紧固连接。 上述的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播肥刺的出口面与播肥轮的轮面垂直,所述播种刺的出口面与播种轮的轮面垂直,所述播肥刺和播种刺的出口面均朝向空心轮的侧面。 上述的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轮为空心铁轮。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通过空心轮上的播肥刺来播肥,播种刺来播种,播肥刺在播肥时直接插入土壤,播种刺在播种时也是直接插入土壤,不破坏土层,土壤中的水分流失慢,利于种子发芽,出苗率高。 2、本技术在整个播种过程中不受地埂、地势条件以及树根、石头的影响,播种深度相同,珠距准确,出苗整齐。 3、本技术在有地埂的田里种地头时,播种深度也能保持一致,有效解决了现有播种机要拖一段距离才能达到播种深度要求、要用人播种的面积较大的问题,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4、本技术能在播种的同时实现播肥,大大减少了农民再次播肥的劳动量,降低了成本。 5、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轮辋、肥料下料调节器和播肥刺安装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一播肥刺; 1-2—播种刺;2—轮毂; 3—空心轮; 3-1—播肥轮;3-2—播种轮; 4 一供肥箱; 5—供种箱;6—转向立轴; 7—丝杆; 8—转向臂;9 一第二轴承; 10—出肥管; 11 一轮辋;12—肥料下料调节器; 13一种子下料调节器; 14一下料体;14_1一进料口 ; 14-2—出料口 ;15—第一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拖拉机前桥、供肥箱4和供种箱5,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立轴6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空心轮3,所述空心轮3内固定有将其分成播肥轮3-1和播种轮3-2的轮辋11,所述播肥轮3-1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肥刺1-1,所述播种轮3-2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种刺1-2,所述供肥箱4固定在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臂8上,所述供肥箱4的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出肥管10,所述出肥管10的另一端伸入播肥轮3-1内且能够为播肥刺1-1供肥,所述出肥管10与播肥轮3-1转动连接,所述供种箱5的下端伸入播种轮3-2内且能够为播种刺1-2供种,所述供种箱5与播种轮3-2转动连接,所述供种箱5固定在转向立轴6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轮辋11的一侧边缘且靠近播肥刺1-1位置处安装有肥料下料调节器12,所述轮辋11的另一侧边缘且靠近播肥刺1-1位置处安装有种子下料调节器13,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12设置在播肥轮3-1内,所述种子下料调节器13设置在播种轮3-2内。肥料下料调节器12对从出肥管10进入播肥刺1-1的肥料量起调节作用,种子下料调节器13对从供种箱5进入播种刺1-2的种子量起调节作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12和种子下料调节器13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下料体14,所述下料体14上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进料口 14-1和出料口 14-2,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12的出料口 14-2与播肥刺1-1的进料口相对设置,所述种子下料调节器13的出料口 14-2与播种刺1-2的进料口相对设置。 如图3所示,所述肥料下料调节器12和种子下料调节器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播种施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拉机前桥、供肥箱(4)和供种箱(5),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立轴(6)的端部转动安装有空心轮(3),所述空心轮(3)内固定有将其分成播肥轮(3‑1)和播种轮(3‑2)的轮辋(11),所述播肥轮(3‑1)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肥刺(1‑1),所述播种轮(3‑2)的轮面一周固定有播种刺(1‑2),所述供肥箱(4)固定在所述拖拉机前桥的转向臂(8)上,所述供肥箱(4)的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其连通的出肥管(10),所述出肥管(10)的另一端伸入播肥轮(3‑1)内且能够为播肥刺(1‑1)供肥,所述出肥管(10)与播肥轮(3‑1)转动连接,所述供种箱(5)的下端伸入播种轮(3‑2)内且能够为播种刺(1‑2)供种,所述供种箱(5)与播种轮(3‑2)转动连接,所述供种箱(5)固定在转向立轴(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郭洪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