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798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涉及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所述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由上至下依次为电连接层和基层,所述电连接层与基层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电连接层包括平行排列的可用于电连接背接触电池的若干导电线。其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P电极和N电极短路,且低成本、高耐隐裂、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很难继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全球各国近年来对新能源和可再生源的研究和利用日趋火热。其中太阳能发电技术具有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力、使用简单、环保无污染、能源利用率高等优势尤其受到普遍的重视。太阳能发电是使用大面积的P-N结二极管在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产生光生载流子发电。现有技术中,占主导地位并大规模商业化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其发射区和发射区电极均位于电池正面(向光面),即主栅、辅栅线均位于电池正面。由于太阳能级硅材料电子扩散距离较短,发射区位于电池正面有利于提高载流子的收集效率。但由于电池正面的栅线阻挡了部分阳光(约为8%),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的有效受光面积降低并由此而损失了一部分电流。另外在电池片串联时,需要用镀锡铜带从一块电池的正面焊接到另一块电池的背面,如果使用较厚的镀锡铜带会由于其过于坚硬而导致电池片的碎裂,但若用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

【技术保护点】
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由上至下依次为电连接层和基层,所述电连接层与基层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电连接层包括平行排列的可用于电连接背接触电池的若干导电线。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主栅、高效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背板:在基层一侧涂覆粘结剂,将与电池片N电极对应连接的导电线和与电池片P电极对应连接的导电线交替排列,并与涂覆有粘结剂的基层固定,形成具有电连接层和基层的背板,在电连接层上设置定位件;步骤二:制备太阳能电池层,将背光面设置有与P型掺杂层连接的P电极和与N型掺杂层连接的N电极的电池片与背板上的电连接层电连接,将P汇流条电极和N汇流条电极设置于所述电连接层两侧,连接电连接层上的汇流条电极,所述电池片构成太阳能电池层;本步骤中,电池片与导电线的电连接方式为通过丝网印刷在电池片的P型掺杂层和N型掺杂层上涂覆导电胶,所述导电胶为低电阻率导电粘接胶,其主要成分为导电粒子和高分子粘接剂,所述导电粒子的粒径为0.01μm~5μm,然后将涂覆好导电胶的电池片通过所述电连接层上的定位件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层上,所述导电胶在加热过程中固化形成P电极和N电极,经加热后使所述导电线同所述P型掺杂层或所述N型掺杂层通过所述导电胶形成欧姆接触,实现导电线与电池片的电连接;电池片与导电线的另一种电连接方式为通过在所述导电线上采用镀层工艺镀有低熔点材料连接,然后将所述电池片通过所述电连接层上的定位件放置于所述电连接层上,经加热过程后使所述导电线同所述P型掺杂层或所述N型掺杂层通过低熔点材料熔化焊接固定形成P电极和N电极,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夏文进孙玉海张育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