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易加国专利>正文

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0469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外壳、内壳、中心管、外火腔引射管、内火腔引射管。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构成外火腔,内壳与中心管之间构成内火腔;所述外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外壳连接、内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内壳连接;所述中心管穿过内壳的底部与外部连通,其内部空间用于装配点火针和熄火保护针;所述外壳与中心管之间、内壳顶部的位置用于装配燃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底板、铸铁环设置、内壳和中心管分段,以及导流板、隔热环等多重技术手段,使燃烧器具有气体预混充分,预混气体在燃烧面上分布均匀,回火几率低等优良特性,组装与解体、安装与拆卸都甚为方便,轻便、坚固、安全、耐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属于灶具设备

技术介绍
全预混燃烧技术以其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极低的有害物质排放等优势,正迅速地进入民用灶具领域。现有的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存在诸多缺陷: ①搪瓷类燃烧器,工艺成熟,生产成本低,但其生产工艺决定了它形状难以准确控制,薄壁壳体在使用中易变形,耐腐蚀性差,使用寿命较短。 ②铸铁类燃烧器,形态稳定,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但其生产过程环境不友好,成品过于笨重,气流受铸铁表面微孔和毛刺的影响,阻力较大,引射较果较差,热容量过大也会使灶具其它部件易损。 ③目前,无论是搪瓷类或铸铁类燃烧器为燃烧板预设的装配方式,限定了只有专业人员使用专门工具才能装、拆燃烧板,若燃烧板损坏,用户难以自行更换,如有汤汁等流体物质漏入燃烧器内,用户无法自行清理,即使拆开燃烧板,因引射管贯穿火腔,也难以清理干净。 ④引射管通常穿入或穿过燃烧器壳体,引射管必须分成二节后拼接,拼接区增加气流阻力;引射管与壳体连接位置与燃烧器高温区较近,引射管扩压区温升较大;也有引射管一体化的设计,但在此情形下,外火腔体积通常会被明显压缩。此三个因素,都不利于气体充分混合。 ⑤不设置导流板的燃烧器,预混气体在燃烧板上分布的均匀性欠佳。部分燃烧器设置了导流板,仍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通常仅在外火腔有导流板覆盖,内圈火的均匀性并无改善;二是导流板通常与壳体固定或半固定,且无截存构造,一旦有异物漏入燃烧器,拆开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综合铸铁和薄板材料的优缺点,采取独特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全面解决方案。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如下: 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外壳、内壳、中心管、外火腔引射管、内火腔引射管;外壳与内壳之间构成外火腔,内壳与中心管之间构成内火腔;所述外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外壳连接、内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内壳连接;中心管穿过内壳的底部与外部连通,其内部空间用于装配点火针和熄火保护针;外壳与中心管之间、内壳顶部的位置用于装配燃烧板。 上述外壳具有螺旋结构底板,螺旋底板一周处形成的高差设垂直面,垂直面上安装外火腔引射管,螺旋底板四分之三周处露出的内壳侧边安装内火腔引射管。 上述外壳上口设置铸铁环,铸铁环具有螺纹或卡口等结构与外盖连接,封装燃烧板。 上述内壳分为内壳下段和内壳上段两段。 上述中心管分为中心管下段和中心管上段两段。 上述内壳下段上设置一个平台,用于安装内火腔引射管。 上述外火腔弓丨射管、内火腔引射管无需分段后拼接。 上述外火腔和内火腔覆盖导流板。 上述导流板可拆卸,且设置一圈凹槽,用于截留漏入燃烧器的杂物。 上述燃烧器通过设置一个隔热环为底座安装于灶具底壳,隔热环包括基环和插片。 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①外壳具有螺旋结构底板,气体进入外火腔后流动路径明确,减少气体紊流产生的动能损失,内火腔引射管不必穿过外壳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外火腔的体积,有利于气体充分混合。 ②基于螺旋结构,螺旋底板一周处形成的高差设垂直面,垂直面上安装外火腔引射管,螺旋底板四分之三周处露出的内壳侧边安装内火腔引射管。如此,外火腔引射管得以直接与外壳连接、内火腔引射管得以直接与内壳连接,且它们的交接线为平面的正圆,从而保证组合精度。 ③基于引射管直得与壳体连接,外火腔引射管、内火腔引射管无需分段后拼接,弓丨射管内阻力小,引射通道顺畅。 ④主要部件采用金属簿板制造,惟在外壳上口设置铸铁环,使燃烧器获得足够的刚度,兼具簿板燃烧器和铸铁燃烧器的优点,轻便而坚固。 ⑤基于铸铁环具有足够的刚度,外盖得以采用螺纹或卡口等的方式与铸铁环连接,方便燃烧板的封装和拆卸。 ⑥内壳和中心管分段,方便选配平型或凹型、单轴或多轴卷制的燃烧板。 ⑦基于内壳和中心管分段,导流板得以覆盖内、外火腔,促使预混气体均匀分布于燃烧板,且能进一步降低回火几率。 ⑧导流板可拆卸,且具有截存构造,可截存少量汤汁等流体物质,使之不至于漏入燃烧器更下部,方便清理。 ⑨燃烧器以中空铝合金隔热环为底座安装于灶具底壳,隔热环基环与灶具底壳用螺钉固定,隔热环插片在燃烧器装入后插入隔热环基环,安装和拆卸都甚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燃烧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剖面图(与引射管方向垂直),A为装配的燃烧板; 图4是外壳的示意图; 图5是内火腔引射管与内壳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燃烧器通过隔热环与灶具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隔热环的正视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方案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包括外壳1、内壳2、中心管3、外火腔引射管4、内火腔引射管5。外壳I与内壳2之间构成外火腔,内壳2与中心管3之间构成内火腔;外火腔引射管4直接与外壳I连接、内火腔引射管5直接与内壳2连接。 上述内壳2分为内壳下段21和内壳上段22两段。 中心管3穿过内壳下段21与外部连通,其内部空间用于装配点火针和熄火保护针;外壳I与中心管3之间、内壳上段22顶部的位置用于装配燃烧板。 上述中心管3分为中心管下段31和中心管上段32两段。中心管上段32可以自由更换。 如图4所示,上述外壳I具有螺旋结构底板11,螺旋底板11 一周处形成的高差设垂直面12,垂直面12上安装外火腔引射管4,螺旋底板11四分之三周处露出的内壳下段21侧边安装内火腔引射管5。 如图3所示,上述外壳I上口设置铸铁环7,铸铁环7具有螺纹结构与外盖8连接,封装燃烧板。 如图5所示,上述内壳下段21上设置一个平台23,用于安装内火腔引射管5。 上述外火腔引射管4、内火腔引射管5无需分段后拼接。 如图3所示,上述外火腔和内火腔覆盖导流板6。 上述导流板6可拆卸,且设置一圈凹槽,用于截留漏入燃烧器的杂物61。 如图6、7、8所示,上述燃烧器设置隔热环9为底座安装于灶具底壳,隔热环包括基环91和插片92。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中心管、外火腔引射管、内火腔引射管;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构成外火腔,内壳与中心管之间构成内火腔;所述外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外壳连接、内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内壳连接;所述中心管穿过内壳的底部与外部连通,其内部空间用于装配点火针和熄火保护针;所述外壳与中心管之间、内壳顶部的位置用于装配燃烧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中心管、外火腔引射管、内火腔引射管;所述外壳与内壳之间构成外火腔,内壳与中心管之间构成内火腔;所述外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外壳连接、内火腔引射管直接与内壳连接;所述中心管穿过内壳的底部与外部连通,其内部空间用于装配点火针和熄火保护针;所述外壳与中心管之间、内壳顶部的位置用于装配燃烧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螺旋结构底板,螺旋底板一周处形成的高差设垂直面,垂直面上安装外火腔引射管,螺旋底板四分之三周处露出的内壳侧边安装内火腔引射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预混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口设置铸铁环,铸铁环具有螺纹或卡口的结构与外盖连接,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加国
申请(专利权)人:易加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