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003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包括电源开关S1、辅助电源P1和控制模块;所述电源开关S1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2,其另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1的左端;所述扦座XS2连接电阻TR1左端,所述电阻TR1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3,且电阻TR1的右端还与通过串联电容C54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2;所述扦座XS1的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1,且扦座XS1的右端还通过电容C52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4;所述电阻TR1同过并联的开关连接边沿JK触发器J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节能、成本低、能源损耗低,且安全系数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电路,具体是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
技术介绍
有的辅助变压器多为普通工频变压器,功率较小,仅为驱动级、控制电路提供电源,驱动变压器和辅助变压器(待机变压器),负责将PWM集成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开关进行工作,同时还可以将开关管工作的高压区和集成电路工作的低压区进行物理隔离;辅助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驱动开关管工作;现有的辅助变压器电路上具有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安全的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包括电源开关SI和辅助电源Pl ;所述电源开关SI 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2,其另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l的左端;所述扦座XS2连接电阻TRl左端,所述电阻TRl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3,且电阻TRl的右端还与通过串联电容C54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2 ;所述扦座XSl的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1,且扦座XSl的右端还通过电容C52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 ;所述电阻TRl同过并联的开关连接边沿JK触发器J1,所述边沿JK触发器Jl的一端连接24V电源,另一端接地;所述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2接310V电源正极,且通过电容C5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 ;所述电容C5并联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阻Rl和电容C6 ;所述电容C5和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2的接线节点还连接三极管Gl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Gl的基极连接信号端Gl,三极管Gl的发射极连接信号端El,且同时连接三极管G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G3的基极连接信号端G3,三极管G3的发射机连接信号端E3和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且接地;所述三极管Gl并联电阻R2和电容C6,且电阻R2和电容C6串联;所述三极管G3并联电阻R4和电容C8,且电阻R4和电容C8串联;所述三极管Gl的集电极还连接三极管G2的集电极,三极管G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G4的集电极,且同时连接信号端E2 ;所述三极管G4的发射极连接信号端E4,且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 ;所述三极管Gl和三极管G3的接线点通过电感T2连接电感Tl的一端,三极管G2和三极管G4的接线点连接电感Tl的另一端;所述电感Tl线圈的上端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扦座XS3 ;所述二极管Dl并联电阻R5、电容Cl 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且电阻R5和电容Cll为串联;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电容C13和保险电阻Fl连接电感T2线圈的中端;所述电感T2线圈的中端连接扦座XS4 ;所述保险电阻Fl两端分别连接端口 BI和B2端口 ;所述电感T2线圈的下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并联二极管D6、二极管D7 二极管D8和电阻R6与电容C12,其中电阻R6与电容C12串联;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还连接端口 B3所述电容C13并联电容C14和电容C15 ;所述电容C14和电容C15串联,其接线点接地;所述电感T2的一端通过电阻R19连接电感T2的另一端,且电阻R19的另一端通过端口 A13连接电阻R9的右端;所述电感T2上并联有二极管D17、二极管D16、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4,且二极管D17和二极管D16串联,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串联;所述电阻R19与电阻R20连接,且电阻R20接15V正电源;所述电阻R20还同时连接电容C32,且电容C32并联电容C33,并接地;所述左电感T3的右侧上部线圈上接线口通过电阻R36和电容C35连接左电感T3的右侧上部线圈下接线口 ;所述电阻R36上并联二极管D24和电阻R35,且二极管D24和电阻R36并联,二极管D24的负极连接左电感T3右侧上部线圈上接线口 ;所述电阻R36和电容C35的接线口连接信号端G1,左电感T3的右侧上部线圈下接线口连接信号端El ;所述左电感T3右侧下部线圈的上接线口同时连接信号端E2和通过电容C36和电阻R38连接左电感T3的右侧下部线圈的下接线口;且电阻R38并联二极管D25和电阻R37,电阻R37和二极管D25串联,且二极管D25的负极连接左电感T3的右侧下部线圈的下接线口 ;所述电阻R38和电容C36的接线点连接信号端G2 ;所述左电感T3并联右电感T3 ;所述右电感T3的右侧上部线圈上接线口通过电阻R40和电容C37连接右电感T3的右侧上部线圈下接线口 ;所述电阻R40上并联二极管D26和电阻R39,且二极管D26和电阻R40并联,二极管D26的负极连接右电感T3右侧上部线圈上接线口 ;所述电阻R40和电容C37的接线口连接信号端G4,右电感T3的右侧上部线圈下接线口连接信号端E4 ;所述右电感T3右侧下部线圈的上接线口同时连接信号端E3和通过电容C38和电阻R42连接右电感T3的右侧下部线圈的下接线口;且电阻R42并联二极管D27和电阻R41,电阻R41和二极管D27串联,且二极管D27的负极连接右电感T3的右侧下部线圈的下接线口 ;所述电阻R42和电容C38的接线点连接信号端G3 ;所述辅助电源Pl端口 I接310V正电源,辅助电源Pl端口 4接地,辅助电源Pl端口 2连接电感T4的左侧上部线圈;所述电感T4的左侧上部线圈并联电容C22,电阻R15和二极管D9,二极管D9和电阻R15串联;所述辅助电源Pl端口 2同时通过电阻R15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开关功率管VT5的P极,开关功率管VT5的G极同时连接电阻R51和二极管Zl的负极,开关功率管VT5的S极连接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1连接芯片U3的端口 6 ;所述芯片U3的端口 3通过电阻R21连接电阻R14,且芯片U3的端口 3和电阻R21的接线点连接电容C21 ;所述辅助电源Pl端口 2通过电阻R23连接芯片U3的端口 7,且芯片U3的端口 7依次连接电阻R19的一端,光敏三极管U4B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6的负极;所述电阻R19另一端接地,且电阻R19并联电容C17和电容C16,其中电容C17的正极与芯片U3的端口 7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电感T4左侧下部的线圈,且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U4B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6接地,还同时连接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连接芯片U3的端口 2 ;所述芯片U3的端口 2还通过电阻R17连接芯片U3的端口1,且电阻R17并联电容C18 ;所述芯片U3的端口 5接地,芯片U3的端口 8通过电阻R18连接芯片U3的端口 4,且芯片U3的端口 7还通过电容C19接地,芯片U3的端口 4还通过电容C20接地;所述电感T4右侧线圈上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下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ll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芯片U4端口 2 ;所述二极管Dll负极连接芯片U3的端口 I ;所述电感T4右侧中间端分别连接芯片U4端口 I和芯片U3端口 2 ;所述二极管Dll并联二极管D12 ;所述芯片U4端口 2通过电容C2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包括电源开关S1和辅助电源P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S1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2,其另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1的左端;所述扦座XS2连接电阻TR1左端,所述电阻TR1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3,且电阻TR1的右端还与通过串联电容C54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2;所述扦座XS1的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1,且扦座XS1的右端还通过电容C52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4;所述电阻TR1同过并联的开关连接边沿JK触发器J1,所述边沿JK触发器J1的一端连接24V电源,另一端接地;所述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2接310V电源正极,且通过电容C5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4;所述电容C5并联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和电容C6;所述电容C5和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2的接线节点还连接三极管G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G1的基极连接信号端G1,三极管G1的发射极连接信号端E1,且同时连接三极管G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G3的基极连接信号端G3,三极管G3的发射机连接信号端E3和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4,且接地;所述三极管G1并联电阻R2和电容C6,且电阻R2和电容C6串联;所述三极管G3并联电阻R4和电容C8,且电阻R4和电容C8串联;所述三极管G1的集电极还连接三极管G2的集电极,三极管G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G4的集电极,且同时连接信号端E2;所述三极管G4的发射极连接信号端E4,且连接整流电桥DZ1的接线端4;所述三极管G1和三极管G3的接线点通过电感T2连接电感T1的一端,三极管G2和三极管G4的接线点连接电感T1的另一端;所述电感T1线圈的上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扦座XS3;所述二极管D1并联电阻R5、电容C1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且电阻R5和电容C11为串联;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容C13和保险电阻F1连接电感T2线圈的中端;所述电感T2线圈的中端连接扦座XS4;所述保险电阻F1两端分别连接端口B1和B2端口;所述电感T2线圈的下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并联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阻R6与电容C12,其中电阻R6与电容C12串联;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还连接端口B3所述电容C13并联电容C14和电容C15;所述电容C14和电容C15串联,其接线点接地;所述电感T2的一端通过电阻R19连接电感T2的另一端,且电阻R19的另一端通过端口A13连接电阻R9的右端;所述电感T2上并联有二极管D17、二极管D16、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4,且二极管D17和二极管D16串联,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串联;所述辅助电源P1端口1接310V正电源,辅助电源P1端口4接地,辅助电源P1端口2连接电感T4的左侧上部线圈;所述电感T4的左侧上部线圈并联电容C22,电阻R15和二极管D9,二极管D9和电阻R15串联;所述辅助电源P1端口2同时通过电阻R15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开关功率管VT5的P极,开关功率管VT5的G极同时连接电阻R51和二极管Z1的负极,开关功率管VT5的S极连接电阻R14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1连接芯片U3的端口6;所述芯片U3的端口3通过电阻R21连接电阻R14,且芯片U3的端口3和电阻R21的接线点连接电容C21;所述辅助电源P1端口2通过电阻R23连接芯片U3的端口7,且芯片U3的端口7依次连接电阻R19的一端,光敏三极管U4B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6的负极;所述电阻R19另一端接地,且电阻R19并联电容C17和电容C16,其中电容C17的正极与芯片U3的端口7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电感T4左侧下部的线圈,且接地;所述光敏三极管U4B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6接地,还同时连接电阻R15的一端;所述电阻R15连接芯片U3的端口2;所述芯片U3的端口2还通过电阻R17连接芯片U3的端口1,且电阻R17并联电容C18;所述芯片U3的端口5接地,芯片U3的端口8通过电阻R18连接芯片U3的端口4,且芯片U3的端口7还通过电容C19接地,芯片U3的端口4还通过电容C20接地;所述电感T4右侧线圈上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下接线端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芯片U4端口2;所述二极管D11负极连接芯片U3的端口1;所述电感T4右侧中间端分别连接芯片U4端口1和芯片U3端口2;所述二极管D11并联二极管D12;所述芯片U4端口2通过电容C26(负极)连接芯片U4端口1,且电容C27并联电容C27;所述芯片U3端口2和芯片U4端口1的接线点通过电容C35(负极)连接芯片U3的端口1,且电容C35并联电容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辅助变压器电路,包括电源开关Si和辅助电源Pl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SI—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2,其另一个接线端连接扦座XSl的左端;所述扦座XS2连接电阻TRl左端,所述电阻TRl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3,且电阻TRl的右端还与通过串联电容C54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2 ;所述扦座XSl的右端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1,且扦座XSl的右端还通过电容C52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 ;所述电阻TRl同过并联的开关连接边沿JK触发器J1,所述边沿JK触发器Jl的一端连接24V电源,另一端接地;所述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2接310V电源正极,且通过电容C5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 ;所述电容C5并联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阻Rl和电容C6 ;所述电容C5和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2的接线节点还连接三极管Gl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Gl的基极连接信号端Gl,三极管Gl的发射极连接信号端El,且同时连接三极管G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G3的基极连接信号端G3,三极管G3的发射机连接信号端E3和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且接地;所述三极管Gl并联电阻R2和电容C6,且电阻R2和电容C6串联;所述三极管G3并联电阻R4和电容C8,且电阻R4和电容C8串联;所述三极管Gl的集电极还连接三极管G2的集电极,三极管G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G4的集电极,且同时连接信号端E2 ;所述三极管G4的发射极连接信号端E4,且连接整流电桥DZl的接线端4 ;所述三极管Gl和三极管G3的接线点通过电感T2连接电感Tl的一端,三极管G2和三极管G4的接线点连接电感Tl的另一端;所述电感Tl线圈的上端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扦座XS3 ;所述二极管Dl并联电阻R5、电容C1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且电阻R5和电容Cll为串联;所述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电容C13和保险电阻Fl连接电感T2线圈的中端;所述电感T2线圈的中端连接扦座XS4 ;所述保险电阻Fl两端分别连接端口 BI和B2端口 ;所述电感T2线圈的下端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并联二极管D6、二极管D7 二极管D8和电阻R6与电容C12,其中电阻R6与电容C12串联;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还连接端口 B3所述电容C13并联电容C14和电容C15 ;所述电容C14和电容C15串联,其接线点接地;所述电感T2的一端通过电阻R19连接电感T2的另一端,且电阻R19的另一端通过端口 A13连接电阻R9的右端;所述电感T2上并联有二极管D17、二极管D16、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4,且二极管D17和二极管D16串联,二极管D14和二极管D15串联;所述辅助电源Pl端口 I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华俊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鸿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