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962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进烟口、相对侧设有出烟口,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电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确保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方式充分各自的发挥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复合除雲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除雾器,用于冶炼烟气制酸、火 电、化工等酸雾收集和烟尘净化。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冶炼、火电和化工等工业的烟气 排放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除雾器在冶炼、火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 用,提高除雾器对烟气的净化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 [000引 目前,在各个行业中普遍采用电除雾器,利用高压直流电电源作用,在两极之间形 成非均匀的高压电场,从而使阴极区中的空气产生电离,产生大量的负离子(电子);烟气 由进烟口进入,经过多孔结构的气流分布板使烟气均匀进入电除雾区内,然后,随烟气进入 电除雾器内的雾(尘)粒子与负离子相碰撞,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管运动沉积,进而实现对 烟气中的雾滴和尘粒的净化。在实际应用中,多孔板结构的气流分布板容易发生堵塞现象, 系统烟气流通阻力大,影响电除雾器的运行,造成除雾效率低。 另外,在对含有高浓度的雾滴和尘粒的烟气进行净化时,电除雾器的除雾能力要 求较高,也就增加了电除雾器的制造成本。因此,可采用机械除雾和电除雾共同作用进行除 雾。 专利化201320532074. 0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电除雾器,该复合式电除雾器收尘极 由折流板组成,其上带有的沟槽起到机械除雾作用,而在收尘极小烟道中设有放电极,与收 尘极之间形成电场,起到电除雾作用。虽然,该复合电除雾器集成了机械除雾和电除雾的两 种方式,但是,两种方式相互干涉制约,当满足电除雾器的同极间距时,势必会导致折流板 组成的机械收尘极的间距过大,而无法发挥机械除雾方式的除雾效果;反之,满足机械除雾 方式的除雾效果时,势必会导致折流板组成的电收尘极的间距过小,而无法发挥电除雾方 式的除雾效果。 有鉴于此,亟待对复合除雾器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方式充 分各自的发挥净化效果,提高净化效率、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除雾器,有效 结合机械除雾和电除雾两种净化方式,使各自充分发挥净化效果,显著提高净化率、并节约 制造成本。 [000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进烟口、相对侧设 有出烟口,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 电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带有雾滴和烟尘的烟气由进烟口进入除雾器中,经过机械除雾单 元的净化,经过机械除雾单元的预除雾去除部分雾滴和烟尘,如此,W降低对电除雾单元的 负荷,提升净化效率;待净化烟气经过初步除雾后,进入独立于该机械除雾单元的电除雾单 元中进行电除雾,也就是说该电除雾单元安置于烟气流通的下游,与机械除雾单元的除雾 作业相互独立,各自进行自身的净化工作,为两者结构的合理设置提供保障,从而使两者均 可充分发挥各自在除雾作业中的作用,有效提升该复合除雾器的净化能力。同时,各自设置 独立的冲洗装置W确保有效的清洁。 可选地,所述机械除雾单元包括多个折流板,烟气经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通道 流通,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的距离为20mm?50mm。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改善机械除雾单元的集成化程度,使该机械除雾单元功能化。 具体地,当机械除雾单元由多个折流板形成时,烟气经过相邻折流板之间的通道后,不仅能 够得到初步的净化,还可通过折流板所形成的通道均匀地进入电除雾单元,具有气流均布 的作用,从而确保烟气在电除雾单元中充分、有效的除雾净化,规避在进烟口处设置多孔板 结构的气流分布板,简化结构,使除雾器的结构紧凑,同时降低系统阻力。并且,将折流板之 间的距离设置为20mm?50mm,能够确保机械除雾单元的除雾效果,充分可靠地发挥机械除 雾单元对烟气预除雾的能力。 可选地,沿烟气流通方向,每个所述折流板上均设有两个沟槽。 可选地,两个所述沟槽交错设置于所述折流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折流板等间距排列形成机械净化层,所述机械除雾单元沿烟气流通 方向设有多层所述机械净化层。 可选地,所述机械净化层形成板式或屋脊式的所述机械除雾单元。 可选地,所述电除雾单元包括放电极和收尘极,所述放电极与所述收尘极之间的 异极距为IOOmm?250mm。 可选地,所述放电极设有多根阴极线,所述收尘极设有多个截面为六边形紧密排 列的阳极管,每根所述阴极线对应一个所述阳极管。 【附图说明】 图1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机械除雾单元折流板设置的结构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电除雾单元结构示意图。 [00引]图1至图3中: 壳体10、进烟口 20、出烟口 30、机械除雾单元40、电除雾单元50、电除雾单元冲洗 装置60、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 ; [002引折流板41、沟槽42; 放电极51、收尘极52、阴极线511、阳极管5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核也是提供一种复合电除雾器,该复合电除雾器有效结合机械除雾和电 除雾两种净化方式,并使各自充分发挥净化效果,显著提高净化率、并节约制造成本。 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 本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W立式除雾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本申请中将机械除 雾单元与电除雾单元有效结合、并各自独立设置的形式还可应用于邸式除雾器。为便于详 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仅W立式除雾器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合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机械除雾单元折流板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向电除雾 单元结构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一侧设有进烟口 20、相对 侧设有出烟口 30。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沿烟气流通方向,壳体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 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电除雾单元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其中,机械除雾单元40安置 于进烟口 20(图1中箭头为烟气进入流动方向)一侧,而电除雾单元50独立于该机械除雾 单元40,安置于烟气流通的下游,靠近出烟口 30-侧;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设置于机 械除雾单元40与电除雾单元50之间,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设置于电除雾单元50的顶 部。 如此,有效的将机械除雾单元40与电除雾单元50结合,使待净化的烟气依次通过 机械除雾单元40、电除雾单元50,经过预除雾和终极除雾的两级除雾,有效提升了净化效 果,并且,经过机械除雾单元40的预除雾后,能够有效降低对电除雾单元50的要求,可大大 降低电除雾单元50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当需要对复合除雾器进行冲洗时,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和电除雾单元 冲洗装置60配合进行冲洗,首先,可先开启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对整个复合除雾器进行 冲洗,再开启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 W进一步提升机械除雾单元40的清洁度。 其中,该机械除雾单元40包括多个折流板41,折流板41依次排列形成供烟气流通 的通道,并且,为了确保机械除雾单元40的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有进烟口(20)、相对侧设有出烟口(30),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10)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40)、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电除雾单元(50)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除雾器,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一侧设有进烟口(20)、相对侧 设有出烟口(30),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通方向,所述壳体(10)内依次设有机械除雾单元 (40) 、机械除雾单元冲洗装置(70)、电除雾单元(50)和电除雾单元冲洗装置(6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除雾单元(40)包括多个 折流板(41),烟气经相邻所述折流板(41)之间的通道流通,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41)之间 的距离为20mm?5Cta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通方向,每个所述折流板 (41) 上均设有两个沟槽(42)。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除雾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沟槽(42)交错设置于所 述折流板(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修海明朱召平郑晓盼信明勋彭华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