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3515 阅读:77 留言:1更新日期:2015-01-02 00:38
所描述的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电极组件和壳体免受由单元熔断器产生的电弧碎片的影响的优点的可再充电电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被构造为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壳体,被构造为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盖板,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安装在盖板上;引线接线片,被构造为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电极端子,并包括单元熔断器;侧保持器,被支撑在壳体的内表面中以结合到引线接线片。侧保持器包括朝向壳体的侧壁和单元熔断器开口的排放引导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所描述的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电极组件和壳体免受由单元熔断器产生的电弧碎片的影响的优点的可再充电电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被构造为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壳体,被构造为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盖板,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安装在盖板上;引线接线片,被构造为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电极端子,并包括单元熔断器;侧保持器,被支撑在壳体的内表面中以结合到引线接线片。侧保持器包括朝向壳体的侧壁和单元熔断器开口的排放引导构件。【专利说明】可再充电电池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电极组件和壳体不受由单元熔断器(cell fuse)产生的电弧的影响的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可再充电电池是一种可重复地充电和放电的电池。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计算机和摄录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装置,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作驱动诸如用于混合动力车的电动机的电源。 例如,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用于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以及用于将电极组件电连接到电极端子的引线接线片。 在可再充电电池中,引线接线片具有在连接到电极组件的部件与连接到电极端子的部件之间形成的熔断器。例如,熔断器在诸如外部短路的高电压条件下熔化,因此切断电流。 熔断器操作(熔化)时产生的电弧碎片可能穿透至电极组件内部从而损坏电极组件,或者可能飞入电极组件的侧面或下侧从而损坏电极组件的侧面或下侧。 在该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未形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本国内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所描述的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被构造为保护电极组件和壳体免受由单元熔断器产生的电弧碎片的影响的可再充电电池。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被构造为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壳体,被构造为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盖板,结合到壳体的开口 ;电极端子,安装在盖板上;引线接线片,被构造为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电极端子,并包括单元熔断器;侧保持器,被支撑在壳体的内表面中以结合到引线接线片。侧保持器包括朝向壳体的侧壁和单元熔断器开口的排放弓I导构件。 侧保持器还可以包括插入引导构件,插入引导构件延伸至与盖板相对的侧并相邻于电极组件倾斜。 引线接线片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盖板平行并连接到电极端子,第二部分沿与盖板交叉的方向从第一部分弯曲;多个第二连接部,从第一连接部分支出,并且与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的侧表面表面接触且焊接到该侧表面。 侧保持器可以包括:第一侧表面,沿面对电极组件的未涂覆区域的端表面的方向覆盖引线接线片的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分别从第一侧表面的相对侧突出并经由引线接线片的端表面结合到引线接线片的内表面。 插入引导构件可以将第一侧表面倾斜地连接到朝向电极组件倾斜地形成的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 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分别可以包括经由引线接线片的端表面通过引线接线片的内表面止动的止动突起。 第一侧表面可以在其内表面处具有加强部分,加强部分形成为比周围的厚度厚。 排放引导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开口,延伸通过第一侧表面;第二开口,从第一开口延伸到第二侧表面与第三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以面对单元熔断器;竖直部分,形成第二开口 ;倾斜部分,将竖直部分的下端连接到第一开口。 排放引导构件在第一侧表面中根据朝向单元熔断器的高度方向可以包括上排放引导构件和下排放引导构件。 上排放弓I导构件的竖直部分可以形成得比下排放弓I导构件的竖直部分长。 上排放引导构件的倾斜部分可以形成得比下排放引导构件的倾斜部分更陡峭。 竖直部分可以包括:第四侧表面,形成在第一开口的朝向电极组件的后面并与第一侧表面平行;第五侧表面和第六侧表面,分别在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的对面连接到第二开口。 第五侧表面和第六侧表面可以具有平行于彼此水平地形成的一对切除部分,位于一对切除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可以朝向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突出为超过切除部分上方和下方的部分。 位于一对切除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可以分别具有与切除部分平行并且朝向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突出的突起。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侧保持器包括排放引导构件,排放引导构件朝向壳体的侧壁和单元熔断器开口。因此,由单元熔断器产生的电弧碎片可以被收集在排放引导构件中或被引导至侧保持器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保护电极组件和壳体免受在单元熔断器操作(熔化)时产生的电弧碎片影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1-1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引线接线片和侧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1V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简单地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和描述了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将认识到的,在全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省略了与这里的描述不相关的部件或元件,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同样的组成元件指定同一附图标记。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I1-1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用于执行充电和放电操作;壳体15,在其内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液;盖板20,结合到壳体15的开口 ;电极端子21和22,分别安装在盖板20的端子孔Hl和H2中;引线接线片51和52,将电极端子21和22连接到电极组件10。此外,可再充电电池还包括侧保持器53和54,侧保持器53和54被支撑在壳体15的内表面并连接到引线接线片51和52。 例如,通过在作为绝缘体的分隔件13的相对的表面上设置电极(例如,负极11和正极12)并以凝胶卷形状卷绕负极11、分隔件13和正极12来形成电极组件10。 负极11包括涂覆区域I Ia和未涂覆区域11b,正极12包括涂覆区域12a和未涂覆区域12b,通过将活性物质涂至金属板的集流体形成涂覆区域Ila和12a,未涂覆区域Ilb和12b是集流体的未涂活性物质的暴露部分。 负极11的未涂覆区域Ilb沿着卷绕的负极11形成在负极11的一端。正极12的未涂覆区域12b沿着卷绕的正极12形成在正极12的一端。未涂覆区域Ilb和12b分别设置在电极组件10的相对端。 壳体15可以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从而以这样的方式限定其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0的内部空间。用于连接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开口可以形成在长方体的一侧上。电极组件10通过该开口插入到壳体15中。 盖板20安装在壳体15的开口中,以封闭并密封壳体15。例如,壳体15和盖板20可以由铝制成并且可以焊接到彼此。即,在将电极组件10插入到壳体15中之后,可以将盖板20焊接到壳体15的开口。 盖板20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例如,端子孔Hl和H2以及排气孔24。电极端子21和22分别安装在盖板20的端子孔Hl和H2中并电连接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盖板,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电极端子,位于盖板上;引线接线片,将电极组件连接到电极端子,引线接线片包括单元熔断器;以及侧保持器,被壳体支撑并结合到引线接线片,其中,侧保持器包括朝向壳体的侧壁和单元熔断器开口的排放引导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承昊李熙浚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14日 14:01
    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配合充电器使用。市场上一般卖5号、7号,但是也有1号。充电电池的好处是经济、环保、电量足、适合大功率、长时间使用的电器(如随身听、电动玩具等)。充电电池的电压比型号相同的一次性电池低,AA电池(5号充电)是1.2伏,9V充电电池实际上是8.4伏。现在一般充电次数能在1000次左右。截止至2012年2月只有五种:镍镉、镍氢、锂离子、铅蓄、铁锂。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