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098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包括壳体、两AC插脚、一塑胶插脚、PCB板及两导电弹片,所述壳体底面设有一第一收纳槽及位于该第一收纳槽横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收纳槽;所述塑胶插脚的顶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枢柱,所述两AC插脚的顶端通过一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支撑枢柱的第一枢孔以及用于支撑转轴的第二枢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沿着该充电器插头纵向平行设置,且第二枢孔位于第一枢孔内侧;所述两导电弹片固定于壳体内,并分别与一AC插脚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具有与所述PCB板弹性抵压连接的接触变形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插脚围绕固定转轴进行旋转至壳体内而达到收纳的效果,从而方便携带及运输,且导电弹片与PCB板直接挤压接触,可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包括壳体、两AC插脚、一塑胶插脚、PCB板及两导电弹片,所述壳体底面设有一第一收纳槽及位于该第一收纳槽横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收纳槽;所述塑胶插脚的顶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枢柱,所述两AC插脚的顶端通过一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支撑枢柱的第一枢孔以及用于支撑转轴的第二枢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沿着该充电器插头纵向平行设置,且第二枢孔位于第一枢孔内侧;所述两导电弹片固定于壳体内,并分别与一AC插脚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具有与所述PCB板弹性抵压连接的接触变形位。本技术采用插脚围绕固定转轴进行旋转至壳体内而达到收纳的效果,从而方便携带及运输,且导电弹片与PCB板直接挤压接触,可提高装配效率。【专利说明】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尤其涉及一种插脚可折叠的英规充电器插头。
技术介绍
目前,英规充电器三个插头大部分为金属和塑胶固定于外壳上,占用空间大,导致英规充电器携带不方便及批量运输时成本高,且插头含有金属,携带易挤伤同放的其它物品,另由于目前大部分英规充电器PCB板与金属插头为电子线焊接方式,组装耗时长,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其采用插脚围绕固定转轴进行旋转至壳体内而达到收纳的效果,从而方便携带及运输,且导电弹片与PCB板直接挤压接触,可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包括壳体、两AC插脚、一塑胶插脚、PCB板及两导电弹片,所述壳体底面设有一第一收纳槽及位于该第一收纳槽横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收纳槽;所述塑胶插脚的顶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枢柱,所述两AC插脚的顶端通过一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支撑枢柱的第一枢孔以及用于支撑转轴的第二枢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沿着该充电器插头纵向排列设置,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平行,且第二枢孔位于第一枢孔内侧;所述两导电弹片固定于壳体内,并分别与一 AC插脚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具有与所述PCB板弹性抵压连接的接触变形位。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压片,该压片包括主体板及固定板,主体板的长度方向与该充电器插头的纵向一致,固定板横向固定于主体板上表面,主体板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底壁上,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收纳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一收纳槽的底壁和侧壁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半圆形槽,该第一半圆形槽与主体板的前端部形成所述第一枢孔;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底壁和侧壁均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半圆形槽,该第二半圆形槽与主体板的后端部形成所述第二枢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板的前端部设有与第一半圆形槽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主体板的后端部设有与第二半圆形槽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压片还包括两延伸臂,该两延伸臂是由主体板前端两侧向下延伸、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两延伸臂收纳于第一收纳槽与两个第二收纳槽之间的间隙内。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电弹片还包括一基片及由基片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接触变形位是由该连接部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该接触变形位呈V形,接触变形位的末端还设有圆弧接触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电弹片还包括一定位片,该定位片是由所述基片的后端向连接部的中部倾斜延伸、再向下弯折延伸而形成;所述转轴两端对应该两定位片分别设有一定位触点,该定位触点的顶端面抵接于该定位片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插脚的枢柱上设有塑胶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面壳,底壳与面壳之间形成用于收纳其他组件的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固定于底壳上,该PCB板还设有至少一 USB连接器,所述底壳设有对应该USB连接器的USB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弹片厚度设为0.3mm。 如上所述,本技术采用插脚围绕固定转轴进行旋转至壳体内而达到收纳的效果,从而方便携带及运输,且导电弹片与PCB板直接挤压接触,可提高装配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中导电弹片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中导电弹片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未装入PCB板及压片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装入PCB板及压片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底壳;11、第一收纳槽;111、第一半圆形槽;112、USB插孔;12、第二收纳槽;121、第二半圆形槽;20、AC插脚;21、转轴;211、定位触点;30、塑胶插脚;31、枢柱;311、塑胶凸台;40、PCB板;50、导电弹片;51、基片;52、连接部;53、接触变形位;531、圆弧接触面;54、定位片;60、压片;61、主体板;62、固定板;63、延伸臂;70、USB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其包括壳体、两AC插脚20、一塑胶插脚30、PCB板40及两导电弹片50。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10及面壳(图中未标不),底壳10与面壳之间形成用于收纳其他组件的安装腔(图中未标不);该底壳10的底面设有一第一收纳槽11及位于该第一收纳槽11横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收纳槽12 ;所述塑胶插脚30的顶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枢柱31,所述两AC插脚20的顶端通过一转轴21相连接,所述底壳10内设有用于支撑枢柱31的第一枢孔以及用于支撑转轴21的第二枢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沿着该充电器插头排列设置,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纵向平行,且第二枢孔位于第一枢孔内侧;该充电器插头闲置时,塑胶插脚30从前往后旋转而收纳于第一收纳槽11内,两个AC插脚20可从后向前旋转而收纳于两个第二收纳槽12内,该设计可最大限度的减小插脚的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及运输;该充电器插头工作时,再分别将塑胶插脚30、AC插脚20从相应的收纳槽中翻转打开便可。 请参阅图1及图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压片60,该压片60包括主体板61、固定板62及两延伸臂63,主体板61的长度方向与该充电器插头的纵向一致,固定板62横向位于主体板61上表面,主体板61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收纳槽11的底壁上,固定板6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收纳槽12的底壁上,从而将该压片60固定于壳体内;所述两延伸臂63是由主体板61前端两侧向下延伸、再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两延伸臂63收纳于第一收纳槽11与两个第二收纳槽12之间的间隙内,该两延伸臂63可起到一定固定塑胶插脚枢柱的作用;值得一提地,所述主体板61及固定板62均系采用螺丝固定方式固定于壳体内的,当然了,其他常用的固定方式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此处便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及图4,具体地,所述第一收纳槽11的底壁和侧壁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半圆形槽111,该第一半圆形槽111与主体板61的前端部形成所述第一枢孔;所述第二收纳槽12的底壁和侧壁均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半圆形槽121,该第二半圆形槽121与主体板61的后端部形成所述第二枢孔;优选地,所述主体板61的前端部设有与第一半圆形槽111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图中未标示),主体板61的后端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英规充电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AC插脚、一塑胶插脚、PCB板及两导电弹片,所述壳体底面设有一第一收纳槽及位于该第一收纳槽横向两侧的两个第二收纳槽;所述塑胶插脚的顶端两侧分别凸设有一枢柱,所述两AC插脚的顶端通过一转轴相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支撑枢柱的第一枢孔以及用于支撑转轴的第二枢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沿着该充电器插头纵向排列设置,且第一枢孔与第二枢孔平行,且第二枢孔位于第一枢孔内侧;所述两导电弹片固定于壳体内,并分别与一AC插脚电性连接,该导电弹片具有与所述PCB板弹性抵压连接的接触变形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源通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