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859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要点在于所述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的方向柱(1)连接于与摆臂(7)铰接的连板(2)上,所述减振器(6)、弹簧(3)一端定位于摆臂(7)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板(2)固定连接,所述摆臂(7)一端固定前轴(8)上,具有提高舒适性,减振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领域中。(*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转向减振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目前,我国的三轮机动车的前悬挂采用双减振器,车轮前轴仅通过减振器(弹簧固定在减振器上)与车架相连,由于减振器需承受来自前轴的弯矩,这使减振器结构复杂,成本高,这种前悬挂的结构方式,使来自地面的冲击力通过减振器直接传给车架,影响乘座舒适性,而且此类结构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占据的空间较大,使驾驶座前部空间狭小,操作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制造一种可有效提高乘座舒适性,减小车身振动,同时改进成本低的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本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的方向柱连接于与摆臂铰接的连板上,所述减振器、弹簧一端定位于摆臂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板固定连接,所述摆臂一端定位于安装有前轮及制动器的前轴上。所述连板呈倒“U”型,所述减振器,弹簧设于连板内的前轴两端。连板通过摆臂与车轮的前轴相连,转向力直接通过摆臂传给车轮,减振器不再承担传递转向力的作用。由于车轮通过连板、摆臂与车架相连,摆臂与车轮固定连接,摆臂与连板铰接,这样,减振器只受挤压力,因此结构简化,减振器防尘罩直接可在连板上设计,故所占空间较小。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内部驾驶空间较大,操作方便,舒适性提高;二是车架振动减小;三是制作所本低,较现有结构可降低20%以上。现结合附图,详叙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要点在于所述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的方向柱(1)连接于与摆臂(7)铰接的连板(2)上,所述减振器(6)、弹簧(3)一端定位于摆臂(7)的中间,另一端与连板(2)固定连接,所述摆臂(7)一端定位于安装有前轮(5)及制动器(4)的前轴(8)上。所述连板(2)呈倒“U”型,所述减振器(6)、弹簧(3)设于连板(2)内的前轴两端。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的方向柱(1)连接于与摆臂(7)铰接的连板(2)上,所述减振器(6)、弹簧(3)一端定位于摆壁(7)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板(2)固定连接,所述摆臂(7)一端定位于安装有前轮(5)及制动器(4)的前轴(8)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2)呈倒“U”型,所述减振器(6)、弹簧(3)设于连板(2)内的前轴(8)两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要点在于所述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的方向柱(1)连接于与摆臂(7)铰接的连板(2)上,所述减振器(6)、弹簧(3)一端定位于摆臂(7)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板(2)固定连接,所述摆臂(7)一端固定前轴(8)上,具有提高舒适性,减振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领域中。文档编号B60G3/00GK2352384SQ98243790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戴明, 王惠青 申请人: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三轮机动车前悬挂装置的方向柱(1)连接于与摆臂(7)铰接的连板(2)上,所述减振器(6)、弹簧(3)一端定位于摆壁(7)的中部,另一端与连板(2)固定连接,所述摆臂(7)一端定位于安装有前轮(5)及制动器(4)的前轴(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明王惠青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