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543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沉淀室(8)和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上设有滤网B(10),沉淀室(8)的底部设有沉砂槽(7)和净水槽(14),且底部地面沿沉砂槽(7)向净水槽(14)方向形成一个向上的坡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实际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沉淀室(8)和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上设有滤网B(10),沉淀室(8)的底部设有沉砂槽(7)和净水槽(14),且底部地面沿沉砂槽(7)向净水槽(14)方向形成一个向上的坡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实际操作方便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收集降水的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降水是一种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降水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分布不均匀、初期降水污染较为严重、后期降水水质较好的特点,所以要求建立降水收集处理设施。大气降水氮磷含量比自来水高,因此可以将其储存作为绿化灌溉使用。目前城镇建筑小区,传统的降水处理方式大多为直接排放。直接排放不仅加重了市政管网的输水量负担,而且需要在此灌溉时还需要抽取大量地下水,增加用水负担。并且一些降水过多地区还会造成雨洪灾害。解决降水收集处理装置改变这种非传统水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 本技术其特征在于包含:沉淀室(8)和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上设有滤网B(1),沉淀室(8)的底部设有沉砂槽(7)和净水槽(14),且底部地面沿沉砂槽(7)向净水槽(14)方向形成一个向上的坡度。 实际使用时:将沉淀室(8)预埋在地下,并在沉淀室(8)旁边修建集水槽(11),沉淀室(8)与地面不连通,集水槽(11)与地面连通,并且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的上表面设有滤网B (10),且滤网B (10)的孔径比滤网A(9)的孔径大,当有雨水或洪水经过集水槽(11)时,可以将大杂质过滤,在集水槽(11)停留之后,经过滤网A(9)进入沉淀室(8),进入沉淀室(8)的水只含有小颗粒杂质,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将小杂质沉淀在沉砂槽(7)内,较清的水储存在净水槽(14)内,待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抽走。 上述净水槽(14)内设有泵⑴,泵⑴上设有水管(3)并与外界连通。 为了方便使用,可以预先将泵⑴安装在净水槽(14)内,需要使用时,直接开启泵 (I),将净水抽走。 上述水管(3)上设有水表(5)。 安装水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测量收集装置的水质收集量。 为了方便检修或清理沉淀室,可以在沉淀室(8)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检查井(6)。 作为改进,沉淀室⑶和集水槽(11)之间设有初沉淀室(13),初沉淀室(13)与集水槽(11)之间设有滤网C(12)。 上述滤网孔径从大到小一次是:滤网B(1)、滤网C(12)、滤网A(9)。 实际使用时:收集水可以经过两次预过滤,可以预先过滤掉很多杂志,进入沉淀室 (8)的水,含有较少的杂质,降低维修次数及维修周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实际操作方便等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不:I是泵,2是墙体,3是水管,4是地面,5是水表,6是检查井,7是沉砂槽,8是沉淀室,9是滤网A, 10是滤网B, 11是集水槽,12是滤网C, 13是初沉淀室,14是静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含:沉淀室8和集水槽11,沉淀室8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检查井6,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上设有滤网B10,沉淀室8的底部设有沉砂槽7和净水槽14,且底部地面沿沉砂槽7向净水槽14方向形成一个向上的坡度,所述净水槽14内设有泵1,泵I上设有水管3并与外界连通,在水管3上设有水表5。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改进,沉淀室8和集水槽11之间设有初沉淀室13,初沉淀室13与集水槽11之间设有滤网C12。 上述滤网孔径从大到小一次是:滤网B10、滤网C12、滤网A9。【权利要求】1.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沉淀室(8)和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上设有滤网B(10),沉淀室(8)的底部设有沉砂槽(7)和净水槽(14),且底部地面沿沉砂槽(7)向净水槽(14)方向形成一个向上的坡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净水槽(14)内设有泵(1),泵(1)上设有水管(3)并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水管(3)上设有水表(5)。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室(8)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检查井(6)。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室(8)和集水槽(11)之间设有初沉淀室(13),初沉淀室(13)与集水槽(11)之间设有滤网C(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室(8)和集水槽(11)之间设有初沉淀室(13),初沉淀室(13)与集水槽(11)之间设有滤网C(12)。【文档编号】B01D36/04GK204051230SQ201420544063【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专利技术者】徐凤, 杨广, 孙志华, 李强, 薛伟, 汪磊, 刘紫洋, 田傲, 杨国超, 皇美琪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沉淀室(8)和集水槽(11),集水槽(11)与沉淀室(8)之间设有滤网A(9),集水槽(11)上设有滤网B(10),沉淀室(8)的底部设有沉砂槽(7)和净水槽(14),且底部地面沿沉砂槽(7)向净水槽(14)方向形成一个向上的坡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杨广孙志华李强薛伟汪磊刘紫洋田傲杨国超皇美琪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