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强捻印染绉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950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由经向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经向纱由白棉纱和木天丝交织而成,所述的纬向纱由黑棉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绉布表面呈紧密排列的芝麻点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4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具有良好的手感,洗涤后僵硬感明显改善,绉布面料的弹性、吸湿和透气性提高,面料光滑,上档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服装面料
,尤其是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由经向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经向纱由白棉纱和木天丝交织而成,所述的纬向纱由黑棉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绉布表面呈紧密排列的芝麻点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4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列。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具有良好的手感,洗涤后僵硬感明显改善,绉布面料的弹性、吸湿和透气性提高,面料光滑,上档次。【专利说明】棉强捻印染绉布
本技术涉及服装面料
,尤其是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
技术介绍
绉布是一种表面具有均匀皱纹的薄型平纹棉织物,绉布具有皱缩不平、质地柔软、 凉爽、吸汗、易染色等优点,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利润空间大,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备受市场 的青睐。但是市场上流通的绉布面料主要是采用高捻度纬向纱与普通经向纱通过经纬编织 获得的,导致其手感效果差,洗涤后僵硬,达不到绉布应有的弹性、吸湿性和透气性,从而影 响了其市场占有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绉布起皱效果差的问题,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由经向 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所述经向纱由白棉纱和木天丝交织而成,所述的纬向纱由黑棉纱和 氨纶交织而成,所述绉布表面呈紧密排列的芝麻点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4个线圈横列和6 个线圈纵列; 第1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 4路为集圈结构单兀; 第2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4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3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 第4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4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5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 第6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 路为集圈结构单元。 为了提高舒适柔软的手感,所述绉布的反面经拉绒、烫光制成绒面状。 进一步为了防止钩丝,每隔2或5根经向纱衬入一根锦纶纱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具有良好的 手感,洗涤后僵硬感明显改善,绉布面料的弹性、吸湿和透气性提高,面料光滑,上档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中γ表示成圈,|·表示集圈,|表示不编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本技术的棉强捻印染绉布,由经向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经向纱由白 棉纱和木天丝交织而成,纬向纱由黑棉纱和氨纶交织而成,绉布表面呈紧密排列的芝麻点 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4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 1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线圈纵行的4路结 构单元为:第1、4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 : 第1、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 为不编织,第2、4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5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集圈结 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第6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为成 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 所述绉布的反面经拉绒、烫光制成绒面状。每隔2或5根经向纱衬入一根锦纶纱 线。 一个循环的排针为:ABCDEF。 本技术的三角配置图见表1 : 表 1 【权利要求】1. 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由经向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纱由白 棉纱和木天丝交织而成,所述的纬向纱由黑棉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绉布表面呈紧密排 列的芝麻点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4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列; 第1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 为集圈结构单元; 第2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4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3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 第4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4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第5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 第6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 集圈结构单元。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强捻印染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绉布的反面经拉绒、烫光制 成绒面状。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强捻印染绉布,其特征在于:每隔2或5根经向纱衬入一根 锦纶纱线。【文档编号】D03D15/04GK204058799SQ201420581910【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专利技术者】倪爱东 申请人:常州市汇森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强捻印染绉布,由经向纱和纬向纱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纱由白棉纱和木天丝交织而成,所述的纬向纱由黑棉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绉布表面呈紧密排列的芝麻点状,最小花型循环具有4个线圈横列和6个线圈纵列;第1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4路为不编织,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3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第4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4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5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集圈结构单元,第2、4路为不编织;第6线圈纵行的4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不编织,第2为成圈结构单元,第4路为集圈结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爱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汇森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