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准噶尔乌头毒性的方法,以准噶尔乌头主要的有效物质群总生物碱为化学研究对象,建立指纹图谱;以准噶尔乌头具有的抗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确切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参数;通过比较准噶尔乌头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确定了准噶尔乌头炮制减毒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使准噶尔乌头毒性降低,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药理作用,表明准噶尔乌头通过炮制能够减毒存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加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降低准噶尔乌头毒性的方法,属于中药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准噶尔乌头(Aconitum soongoricum Stapf.)毛茛科,产于我国新疆北疆地区,祛风散寒、消肿止痛、通经活络,在治疗风湿类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的价值。本研究重点考察准噶尔乌头炮制前后生物碱与药理作用、毒性变化,确定准噶尔乌头的炮制减毒存效方法,进而为准噶尔乌头安全有效的应用奠定基础。由于,准噶尔乌头为剧毒中药材,如果不经炮制就作为中药使用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然而目前并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法来确定如何能够使准噶尔乌头减毒。如何保证准噶尔乌头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有效成为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降低准噶尔乌头毒性的炮制加工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炮制方法炮制准噶尔乌头,包括加热水煮法、高压蒸法、加辅料共煮法,结果表明准噶尔乌头三种炮制品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大多水解成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使准噶尔乌头毒性降低,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药理作用,表明准噶尔乌头通过炮制能够减毒存效,具有一定的药有价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以准噶尔乌头主要的有效物质群总生物碱为化学研究对象,建立指纹图谱;以准噶尔乌头具有的抗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确切的药理作用和毒性参数;通过比较准噶尔乌头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确定了准噶尔乌头炮制减毒方法,阐明其炮制机理,初步探明其药用价值,进而为准噶尔乌头作为乌头属药材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一种降低准噶尔乌头毒性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确定:(1)以准噶尔乌头的总生物碱为化学研究对象,利用HPLC,对准噶尔乌头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并经方法学验证,建立准噶尔乌头的化学指纹图谱和新乌碱、准噶尔乌头碱等主要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2)分别采用加热水煮法、高压蒸法、加辅料共煮法三种方法炮制准噶尔乌头;(3)通过化学指纹图谱对比分析三种炮制品在炮制前后的化学变化;(4)以准噶尔乌头具有的抗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和毒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准噶尔乌头药理学、急性毒性试验模型,研究炮制前后以及不同炮制方法的总生物碱所产生药理作用和毒性改变;(5)通过对比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药理学试验变化结果结合相应的化学物质改变,确定其炮制减毒方法;由于乌头属药材往往毒性酷烈,所含双酯型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生成具有小毒的单酯型生物碱,但仍有药效作用。因此常采用煎煮、浸泡、蒸制、加辅料共煮等炮制方法,使乌头属药材中既有毒又有效的成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确保乌头属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三种不同炮制方法中,加辅料共煮法炮制品毒性最低,而加热水煮法炮制品和高压蒸法炮制品药效作用却优于加辅料共煮法炮制品,高压蒸法炮制品虽然采用了“高压蒸”,这种短时间炮制的方法,但其毒性却仅低于准噶尔乌头生品,远高于加热水煮法炮制品和加辅料共煮法炮制品,基于临床安全有效原则,加热水煮法炮制品在急性毒性、药效学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炮制品。因此,优选加热水煮炮制方法作为准噶尔乌头减毒存效的炮制工艺。其中,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包括:抗炎作用实验、镇痛作用实验、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所述的准噶尔乌头抗炎作用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对II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学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检测CIA大鼠关节肿胀率;血清SA浓度;IL-2、TNF-α水平;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2、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足跖关节肿胀度、血清皮质醇和血清IL-1β含量的影响,检测关节肿胀度;血清皮质醇;IL-1β。所述的准噶尔乌头镇痛作用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对小鼠热板致痛反应的影响,检测用药后痛阈提高的百分率,并作图分析药物的作用强度、作用开始时间和维持时间;2、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检测各药物的镇痛百分率。所述的准噶尔乌头对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包括以下步骤:1、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检测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2、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检测绵羊红细胞(SRBC)的定量溶血OD值和血清溶血素OD值;所述的准噶尔乌头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包括以下步骤:检测LD50;剂量(x)与死亡数量(y)的直线回归方程;小鼠中毒反应症状;小鼠最大耐受量。探明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毒性参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确定了准噶尔乌头炮制减毒方法,使准噶尔乌头毒性降低,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药理作用,表明准噶尔乌头通过炮制能够减毒存效,具有一定的药有价值,保证准噶尔乌头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有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制川乌、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对照品和样品的色谱图;图中,11-新乌头碱;12-乌头碱;13-次乌头碱。图2为制川乌、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中单酯型生物碱对照品和样品的色谱图;图中,21-苯甲酰新乌头碱;22-苯甲酰乌头碱。其中,A对照品;B川乌;C准噶尔乌头;D加热水煮法炮制品;E高压蒸法炮制品;F加辅料共煮法炮制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除非另有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实施例11、加热水煮法炮制准噶尔乌头取净准噶尔乌头,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7天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5小时,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含水量40%)后切厚片,70℃低温烘干,即得。2、高压蒸法炮制准噶尔乌头准噶尔乌头清洗、闷润后,固定温度为126℃,压力为0.15 MPa,蒸制90分钟,晾至六成干(含水量40%)后切厚片,70℃低温烘干,即得。3、加辅料共煮法炮制准噶尔乌头将准噶尔乌头泡在水里,每天换两次水至15天后除去苦味,然后取8%甘草和10%黑豆浆与乌头一起用水煮沸5 小时至内无白心、口尝无麻或微有麻舌感为度,晾至六成干(含水量40%)后切厚片,70℃低温烘干,即得。实施例21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1.1 色谱条件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为242 nm。按乌头碱峰计算理论板数应不低于2000。结果供试品及对照品色谱分离度良好,见图1(A~F)。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对照品适量,置10 mL量瓶中,加二氯甲烷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准噶尔乌头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确定:(1)以准噶尔乌头的总生物碱为化学研究对象,利用HPLC,对准噶尔乌头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并经方法学验证,建立准噶尔乌头的化学指纹图谱和乌头碱等主要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2)分别采用加热水煮法、高压蒸法、加辅料共煮法三种方法炮制准噶尔乌头;(3)通过化学指纹图谱对比分析三种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在炮制前后的化学变化;(4)以准噶尔乌头具有的抗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准噶尔乌头药理学、急性毒性试验模型,研究炮制前后以及不同炮制方法所产生药理作用和毒性改变;(5)通过对比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总生物碱药理学试验变化结果结合相应的化学物质改变,确定炮制减毒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准噶尔乌头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1)以准噶尔乌头的总生物碱为化学研究对象,利用HPLC,对准噶尔乌头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并经方法学验证,建立准噶尔乌头的化学指纹图谱和乌头碱等主要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2)分别采用加热水煮法、高压蒸法、加辅料共煮法三种方法炮制准噶尔乌头;
(3)通过化学指纹图谱对比分析三种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在炮制前后的化学变化;
(4)以准噶尔乌头具有的抗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准噶尔乌头药理学、急性毒性试验模型,研究炮制前后以及不同炮制方法所产生药理作用和毒性改变;
(5)通过对比准噶尔乌头及其炮制品总生物碱药理学试验变化结果结合相应的化学物质改变,确定炮制减毒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方法包括:抗炎作用实验、镇痛作用实验、免疫调节作用实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所述的准噶尔乌头抗炎作用实验包括以下步骤:
1)、对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翡翠,聂继红,李杰,张成新,姜林,卢军,李娟,李茜,陈良,张刚,吴超,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