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5565 阅读:111 留言:1更新日期:2014-12-31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其特点是包括种薯套,所述的种薯套由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组成,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范围为5-8mm的孔,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通过薯套粘合带粘合一起形成球形,球形种薯套内装有种薯。其通过套在种薯外的硬质可分解球型套来提高种薯的规整度和降低种薯相互作用的摩擦系数,来提高种勺取种率,该薯套有利于取种勺及时取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马铃薯机械化种植
,尤其是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
技术介绍
马铃薯播种机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机具,马铃薯播种机的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而马铃薯播种机的播种质量主要取决于排种装置,勺链式排种器是马铃薯播种机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排种装置,该装置采用链或带传动,取种勺通过勺柄连接在传动链或带上,勺链式排种装置具有造价低、不伤种、株距可调等优点,但由于受取种方式的限制,播种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播情况。针对马铃薯播种的漏播问题,一般通过改进马铃薯播种机的结构来减少漏播率,但改进后的马铃薯播种机播种过程中仍有7%左右的漏播率。目前,主要采用人工补种方式来降低漏播率,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种薯成本,还会因取种勺运动速度快,人工不能及时补种而出现漏补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马铃薯播种机链勺式排薯机构漏播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其特点是包括种薯套,所述的种薯套由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组成,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范围为5-8mm的孔,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通过薯套粘合带粘合一起形成球形,球形种薯套内装有种薯。所述的种薯套对应设置在取种勺上。所述的孔为2~4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其通过套在种薯外的硬质可分解球型套来提高种薯的规整度和降低种薯相互作用的摩擦系数,来提高种勺取种率,该薯套有利于取种勺及时取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种薯套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种薯套;1-1.上种薯套;1-2下种薯套;1-3.孔;1-4.薯套粘合带;2.种薯;3.取种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其特点是包括种薯套1,所述的种薯套1由上种薯套1-1和下种薯套1-2组成,上种薯套1-1和下种薯套1-2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范围为5-8mm的孔1-3,上种薯套1-1和下种薯套1-2通过薯套粘合带1-4粘合一起形成球形,球形种薯套1内装有种薯2。进一步,所述的种薯套1对应设置在取种勺3上。进一步,所述的孔1-3为2~4个。所述的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在使用时,种薯装在薯套内,薯套分布在种箱内,随着排种链的运动带动取种勺向上运动,薯套在重力及其他薯套作用下落入取种勺,由于薯套为球形且其表面摩擦系数较小,取种勺能较容易取上薯套,当薯套随取种勺运动至排钟口时,薯套掉落种沟内,随后被覆土器覆土,薯套由于使用可分解纸制成,待土壤温度和水分合适,薯套分解进入土壤,同时上薯套和下薯套上的的孔还可实现种薯与土壤的空气的交换、及水分、肥料的吸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其特征是包括种薯套,所述的种薯套由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组成,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范围为5‑8mm的孔,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通过薯套粘合带粘合一起形成球形,球形种薯套内装有种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种植机种薯纸套,其特征是包括种薯套,所述的种薯套由上种
薯套和下种薯套组成,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上还设置有多个直径范围为
5-8mm的孔,上种薯套和下种薯套通过薯套粘合带粘合一起形成球形,
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林榕吴建民赵武云张瑞李亚丽孙伟王蒂张俊连冯斌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04日 18:15
    由武论尊与原哲夫于1984年创作的日本漫画格斗类SF漫画鼻祖对后来漫画家影响颇深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