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4177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撑座、永磁操作机构和反力簧,所述反力簧包括簧座和一个主弹簧,所述簧座为圆环结构,簧座上周向设有一圈固定槽,所述主弹簧固定在固定槽中,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周向设有一圈凸出结构作为卡座,所述簧座卡接固定在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的卡座上,所述主弹簧卡接固定在所述簧座上,并套在永磁操作机构的外部,结构简单,弹簧作用力更加均匀,操作更加稳定,大大增加了动触头支撑机构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控制与保护装置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属于输配电

技术介绍
智能控制与保护装置是指能够智能控制的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包括短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漏电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塑料外壳式开关与交流接触器、触电保安器、电动机保护器等的组合。 传统的控制与保护装置包括静触头连接板,动触头连接板和灭弧罩,动触头连接板需要固定在动触头支撑机构上,动触头支撑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撑座、永磁操作机构和弹簧结构,动触头支撑座与永磁操作机构之间通常使用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固定,操作繁琐,安装不便,灵活性差,大大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且弹簧结构一般包括四个弹簧,装配复杂,作用力不均匀,平稳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节约了人工和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撑座、永磁操作机构和反力簧,所述反力簧包括簧座和一个主弹簧,所述簧座为圆环结构,簧座上周向设有一圈固定槽,所述主弹簧固定在固定槽中,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周向设有一圈凸出结构作为卡座,所述卡座的外径<簧座的内径< 1.05*卡座的外径,所述簧座卡接固定在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的卡座上,所述主弹簧卡接固定在所述簧座上,并套在永磁操作机构的外部。 上述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其中,所述动触头支撑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垂直设有三个支撑柱,所述基座包括矩形的主基座,主基座两侧边各设有一个圆弧形的连接座,主基座与连接座为一体式结构,且主基座的高度大于连接座的高度,所述主基座与连接座底端向内凹陷形成一个一体式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形状、大小相配合,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座上,所述连接板主体为圆形结构,其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由过渡口和卡接口组成,所述过渡口为圆形结构,卡接口为矩形结构,卡接口的一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卡接口的半圆形结构的圆心与连接板主体的圆形结构的圆心为同一点,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包括一个圆柱形的机构主体,机构主体上设有连接拉杆,所述连接拉杆顶端设有第一卡盘,第一卡盘下方设有第二卡盘,所述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的直径相等,且第一卡盘的厚度大于第二卡盘,所述动触头支撑座与永磁操作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拉杆、第一、第二卡盘与卡口相互配合实现卡接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厚度 < 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之间的间距< 1.2*连接板的厚度,所述连接拉杆的直径<卡接口顶端半圆结构的直径 <1.1*连接拉杆的直径,所述第一卡盘的直径<过渡口直径< 1.5*第一卡盘的直径。 上述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其中,所述永磁操作机构主体的直径=所述连接板主体的直径。 上述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深度=第一卡盘的厚度 *1.2ο 本技术组装使用时,先将永磁操作机构放入智能控制与保护装置的机座内,将反力簧的簧座卡接在永磁操作机构的卡座上,将主弹簧卡入簧座中,然后,将连接拉杆的第一^^盘通过过渡口放入第二腔体中,第二卡盘位于第二腔体外,向左移动永磁操作机构,使连接拉杆进入卡接口中,通过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将永磁操作机构卡接连接在动触头支撑座上,反力簧对动触头支撑座起到支撑作用,再顺时针90°转动动触头支撑座,即可将动触头支撑机构组织完毕,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快捷,维修维护方便,使组装、拆卸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以一根主弹簧作为反力簧套在永磁操作机构的外部,结构简单,弹簧作用力更加均匀,操作更加稳定,大大增加了动触头支撑机构的作用效果。 同时以下设计:(1)第一卡盘的厚度大于第二卡盘,增加了第一卡盘的承重能力,避免拉力过大多设备造成损坏;(2)连接板的厚度<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之间的间距 <1.2*连接板的厚度,既能保证连接板顺利卡入连接拉杆的两个卡盘之间,不至于因为间距过大而连接松动甚至脱落,又增加了连接板的承重能力,更加安全可靠;(3)连接拉杆的直径<卡接口顶端半圆结构的直径< 1.1*连接拉杆的直径,即保证连接拉杆在第二腔体内自由移动,又不会因间距过大而连接松动甚至脱落,更加安全;(4)所述第一卡盘的直径<过渡口直径< 1.5*第一卡盘的直径,保证了第一卡盘能顺利伸入第二腔体内。上述设计可靠合理,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的安全性能,使组装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动触头支撑座I的仰视图 图3为本技术永磁操作机构2的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连接板8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簧座2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不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撑座1、永磁操作机构2和反力簧19,所述反力簧19包括簧座20和一个主弹簧21,所述簧座20为圆环结构,簧座20上周向设有一圈固定槽22,所述主弹簧21卡入固定槽22中,所述永磁操作机构3底端周向设有一圈凸出结构作为卡座23,所述卡座23的外径d9 <簧座20的内径d8 < 1.05卡座23的外径d9,所述簧座20卡接固定在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的卡座23上,所述主弹簧32卡接固定在所述簧座30上,并套在永磁操作机构3的外部,所述动触头支撑座I包括基座3,所述基座3上垂直设有三个支撑柱5,所述基座3包括矩形的主基座4,主基座4两侧边各设有一个圆弧形的连接座6,主基座4与连接座6为一体式结构,且主基座4的高度hi大于连接座6的高度h2,所述主基座4与连接座6底端向内凹陷形成一个一体式的第一空腔7,所述第一空腔7内安装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空腔7的形状、大小相配合,所述连接板8通过螺栓9固定在基座3上,所述连接板主体10为圆形结构,其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二腔体11,所述第二腔体11上设有卡口 12,所述卡口 12由过渡口 13和卡接口 14组成,所述过渡口 13为圆形结构,卡接口 14为矩形结构,卡接口 14的一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卡接口 14的半圆形结构的圆心A与连接板主体10的圆形结构的圆心Al为同一点,所述永磁操作机构2包括一个圆柱形的机构主体15,机构主体15上设有连接拉杆16,所述连接拉杆16顶端设有第一^^盘17,第一^^盘17下方设有第二卡盘18,所述第一卡盘17的直径d2与第二卡盘18的直径d4相等,且第一卡盘的厚度h3大于第二卡盘的厚度h4,所述动触头支撑座I与永磁操作机构2之间通过连接拉杆16、第一、第二卡盘17、18与卡口 12相互配合实现卡接连接,所述连接板8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撑座、永磁操作机构和反力簧,其特征为,所述反力簧包括簧座和一个主弹簧,所述簧座为圆环结构,簧座上周向设有一圈固定槽,所述主弹簧固定在固定槽中,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周向设有一圈凸出结构作为卡座,所述卡座的外径<簧座的内径<1.05*卡座的外径,所述簧座卡接固定在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的卡座上,所述主弹簧卡接固定在所述簧座上,并套在永磁操作机构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包括动触头支撑座、永磁操作机构和反力簧,其特征为,所述反力簧包括簧座和一个主弹簧,所述簧座为圆环结构,簧座上周向设有一圈固定槽,所述主弹簧固定在固定槽中,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周向设有一圈凸出结构作为卡座,所述卡座的外径<簧座的内径< 1.05*卡座的外径,所述簧座卡接固定在所述永磁操作机构底端的卡座上,所述主弹簧卡接固定在所述簧座上,并套在永磁操作机构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动触头支撑机构,其特征为,所述动触头支撑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垂直设有三个支撑柱,所述基座包括矩形的主基座,主基座两侧边各设有一个圆弧形的连接座,主基座与连接座为一体式结构,且主基座的高度大于连接座的高度,所述主基座与连接座底端向内凹陷形成一个一体式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形状、大小相配合,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座上,所述连接板主体为圆形结构,其中部向外凸出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荣季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金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