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忠献专利>正文

水陆两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907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三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车。它含有前轮、车叉、转向控制机构、后轮、离合器、螺旋桨和船形密闭车身,在船形密闭车身后部的竖向固定轴上分别套装固定有主链轮和齿圈,在车身前部安装有两个副链轮,主链轮和副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车身中部安装有车座,在车身两侧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滑轨,脚蹬活动固定在滑轨上,并且与同侧的链条固定在一起,在后轮的车轴上套装有传动管,该传动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在车身内底部,并且通过离合器和所述车轴连接,传动管上套装固定有两个棘齿轮,所述棘齿轮分别与齿圈相对两侧啮合,该传动管通过一组离合器和锥齿轮与固定在螺旋桨转轴上的锥齿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重心较低,因此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三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车。二.
技术介绍
现在机动车和人力车大多为单向使用,即只能在陆地上运动,同时普通船只也作单向使用,只在水中运行,既能在陆地上行驶又能在水中浮行的多为军事设备和大型运输设备,如军用两栖坦克和气垫船等,但是这不适用于一般民用,特别是对个人来讲,更加不适用。针对这种情况,人们研制出许多小型、休闲水陆两用三轮车和自行车,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246084Y,专利号为95229736.1)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休闲车”,它由密闭式船形车身、马达动力、内部具有数个浆的圆形车轮组、方向控制把手及方向舵所构成,密闭式船形车身内部为中空,其车身上方设有可乘座部及车身下方设有三个以马达驱动的轮船,当其于陆地时,以三轮车方式行走,若于水面上时,则由后车轮内部的数个浆划动水面,以方向舵控制方向,可以直接驶于水面,使用方便,但是它需要马达作为动力,属于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存在许多不便;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301385Y,专利号为97221044.X)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水陆两用三轮车”,它由车叉、车把、脚蹬、车架及两个伞式骨架布膜轮相对组合而成的前后车轮,车轮采用硬瓦圈,适于水陆两用,全车设计成折叠式,易于携带,将布膜式车轮从车上卸下后,还可组装成遮阳伞,但是这种车的重心较高,稳定性较差,在水中行驶,遇到风浪易翻沉,同时伞式布膜轮内腔需要做很大,才能产生足够的浮力,造成体积较大,在水中不易转弯,抵抗风浪的能力较差,阻力太大,人力很难使其行驶;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90073Y,专利号为93227126.X)公开了一种“三轮车”,它是把现有三轮车的前后轮设计成球形车轮,在球形车轮上设置有用于转向的舵板,在车架后部增设划水轮,形成水陆两用三轮车,但是采用球形车轮体积较大,重心较高,安全性能较差,同时在陆地上行驶占用道路面积大,影响其他车辆的行走。三.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重心较高,造成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重心较低、稳定性好、适用于人力适用的水陆两用三轮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车,含有前轮、车叉、转向控制机构、后轮、离合器、螺旋桨和船形密闭车身,在船形密闭车身后部的竖向固定轴上分别套装固定有主链轮和齿圈,在车身前部安装有两个副链轮,主链轮和副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车身中部安装有车座,在车身两侧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滑轨,脚蹬活动固定在滑轨上,并且与同侧的链条固定在一起,在后轮的车轴上套装有传动管,该传动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在车身内底部,并且通过离合器和所述车轴连接,传动管上套装固定有两个棘齿轮,所述棘齿轮分别与齿圈相对两侧啮合,该传动管通过一组离合器和锥齿轮与固定在螺旋桨转轴上的锥齿轮连接。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含有连杆和推拉杆,其中连杆一端固定在车叉上,另一端设有条形空心槽,推拉杆的一端通过柱销活动固定在所述空心槽中,其另一端固定有把手,推拉杆的杆体与固定在车身上的支撑座滑动配合。所述齿圈和棘齿轮分别为两组,形成不同的传动比,其中两个齿圈分别套装固定在固定轴上,两组棘齿轮分别固定在传动管上,并且分别通过相应的离合器进行离合控制。所述齿圈和棘齿轮为相匹配的圆锥齿轮组。所述棘齿轮为单向转动棘齿轮。该传动管通过另一组离合器和锥齿轮与固定在螺旋桨转轴上的锥齿轮连接,使螺旋桨反向转动。所述棘齿轮为双向转动棘齿轮,该棘齿轮设有棘爪控制机构。在船形密闭车身的后部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稳定浮筒,在船尾外侧的螺旋桨转轴上安装有万向节,使螺旋桨能够收起和放下。在后轮车轴和螺旋桨转轴与车身结合处设有水封,前轮和后轮为板式车轮,并且在后轮或后轮车轴上安装有刹车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重心较低,因此稳定性好。在船形密闭车身中部安装有车座,在其两侧安装有滑轨和脚蹬,驾驶员坐在车座上或半躺在车座上,两脚向前轮流蹬脚蹬,驾驶员的腿脚几乎是水平方向运动,这种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身的重心,有利于在水中平稳行驶,不易发生侧翻,因此稳定性好,能够使用于有风浪的水面,另外,驾驶员半躺驾驶不易疲劳。2.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其他动力机械作为能源,不受场地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意到各处游玩,是休闲娱乐理想的交通工具。3.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驾驶员使两侧脚蹬轮流向前运动,主链轮随之规律性性地正转和反转,通过两个棘齿轮使主链轮规律性的正转和反转转化为传动管同一方向的不停转动,从而为水陆行驶提供动力,另外采用离合器和圆锥齿轮组分别带动车轮和螺旋桨的运动,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4.本专利技术使用安全,船形密闭船身与车轴和螺旋桨转轴的接触处设有水封,保证车身不漏水,因此水中行驶十分安全,另外设有转向控制机构和线闸,可以控制车身的转向和停止,减少陆地行驶的交通隐患。5.本专利技术速比可调,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速比。在传动管上安装有不同节圆直径的齿轮组,同时在固定轴上安装有不同的齿轮,因此能够实现不同的速比,方便人们出行。6.本专利技术车身为流线型,阻力小,在水中易于控制,操作灵活轻便,很适合水中行驶。四.附图说明图1为水陆两用三轮车的结构示意2为图1所示A-A剖视图之一图3为图1所示A-A剖视图之二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图中,水陆两用三轮车的船形密闭车身9的前端中央安装一个能够转动的车叉18,在车叉18的下端安装有前轮19,在其上端与连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1的另一端设有条形空心槽,推拉杆3的一端通过柱销2活动固定在所述空心槽中,其另一端固定有把手,推拉杆3的杆体与固定在车身9上的支撑座4滑动配合,推拉杆3的前后运动带动前轮19的左右转动。在船形密闭车身9后部的竖向固定轴15上分别套装固定有主链轮14和齿圈16,在车身9前部安装有两个副链轮5,主链轮14和副链轮5之间通过链条6连接,在车身9中部安装有车座17,在车身9两侧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滑轨8,脚蹬7活动固定在滑轨8上,并且与同侧的链条6固定在一起,在后轮10的车轴11上套装有传动管28,该传动管28垂直贯穿固定轴15,并且其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架20固定在车身9内底部,该传动管28通过离合器25和所述车轴11连接,传动管28上套装固定有两个双向转动棘齿轮21和26,所述双向转动棘齿轮21和26分别与齿圈16相对应两侧啮合,该传动管28通过离合器22、锥齿轮23与固定在螺旋桨13转轴上的锥齿轮24连接。在车轴11上安装有线闸12,用于刹车;在车轴11和螺旋桨13转轴与车身9结合处设有水封,保持车身9不漏进水。前轮19和后轮12为板式车轮,在水中比辐条式轮子阻力小,稳定方向。使用时,驾驶员可以坐或半躺在车座17上,两脚向前轮流蹬脚蹬7,脚蹬7运动就带动链条6作同向运动,主链轮14就获得规律性的正转和反转,通过两个双向转动棘齿轮21和26使主链轮16规律性的正转和反转转化为传动管28同一方向的不停转动,从而为水陆行驶提供向前的动力,通过棘爪控制机构同时调整双向转动棘齿轮21和26的转动方向,使传动管28的转向相反,从而为水陆行驶提供向后的动力。需要在陆地行驶时,操纵离合器22和圆锥齿轮23,使它们脱离花键27,同时操纵离合器25,使其在花键上滑动,传动管28的动力就传送到车轴11上,从而带动后轮10向前运动,两个后轮10中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陆两用三轮车,含有前轮、车叉、转向控制机构、后轮、离合器、螺旋桨和船形密闭车身,其特征是:在船形密闭车身后部的竖向固定轴上分别套装固定有主链轮和齿圈,在车身前部安装有两个副链轮,主链轮和副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车身中部安装有车座,在车身两侧部分别固定有一个滑轨,脚蹬活动固定在滑轨上,并且与同侧的链条固定在一起,在后轮的车轴上套装有传动管,该传动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在车身内底部,并且通过离合器和所述车轴连接,传动管上套装固定有两个棘齿轮,所述棘齿轮分别与齿圈相对两侧啮合,该传动管通过一组离合器和锥齿轮与固定在螺旋桨转轴上的锥齿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忠献梁致保
申请(专利权)人:梁忠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