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及天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3740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及天线,用以简化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同时保证信号覆盖效果。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包括信源和安装于电梯井顶的天线面阵,其中:所述天线面阵与所述信源通过射频线缆连接;所述天线面阵包括背板,以及排列于所述背板上的M个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天线振子和N个属于第二频段的第二天线振子;同一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预设距离,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及天线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覆盖系统及天线。
技术介绍
高层电梯的覆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室分覆盖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对数周期天线,每隔2?4层深入电梯井道内放置,对电梯井道进行覆盖。另一类是随行轿厢覆盖方式,如图2所示,安装在天线轿厢上设置小功率有源设备,通过随行电缆从电梯井道顶处接收基站信号,并连接小板状天线将信号覆盖整个轿厢。 此外,现有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如图3所示,它将信源天线与功率控制器连接安装在电梯井道顶部,通过无线传输信号给施主天线,施主天线通过射频电缆和重发天线连接,重发天线发射信号覆盖整个轿厢。 上述第一种覆盖方式,有较长的线缆损耗,影响了天线覆盖效果,同时也需要较多的天线和定向耦合器,结构复杂。上述第二种覆盖方式,随行线缆需要固定,同时由于采用的是有源设备,取电时需要采用电梯的用电,可能会造成有源设备工作不稳定,导致覆盖效果较差。上述第三种覆盖方式,需要三个天线以及一个功率控制器,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及天线,用以简化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同时保证信号覆盖效果。 本实用信息提供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包括信源(11)和安装于电梯井顶的天线面阵(12),其中: 所述天线面阵(12)与所述信源(11)通过射频线缆连接; 所述天线面阵(12)包括背板(121),以及排列于所述背板(121)上的M个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N个属于第二频段的第二天线振子(1212);同一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预设距离,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的平方数,且M个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N个第二天线振子(1212)排列成正方形。 相同数量的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第二天线振子(1212) —一共轴。 所述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所述第二天线振子(1212)为双极化天线振子。 所述第一天线振子(1211)采用交叉极化方式放置,所述第二天线振子(1212)采用不封闭圆形极化方式放置。 所述第一天线振子(1211)采用+45度极化和_45度极化方式放置。 所述第一天线振子(1211)采用O度极化和90度极化方式放置。 属于同频段且相邻的天线振子之间放置有隔离板。 同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0.7?I个波长的距离。 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包括背板(21),以及排列于所述背板(21)上的M个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天线振子(211)和N个属于第二频段的第二天线振子(212);同一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预设距离,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本技术提供的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由于仅包括信源和安装于电梯井顶的天线面阵,两者之间通过射频线缆连接,结构简单,另外,由于连接两者的射频线缆较短,因此,能够减少信号传输损耗,保证了天线覆盖效果。且本技术提供的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中,除信源外无需使用其他有源设备,提高了天线覆盖的稳定性。 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种天线面阵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种天线面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种天线面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种天线面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简化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同时保证电梯内的信号覆盖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及天线。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4a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信源11和安装于电梯井顶的天线面阵12,天线面阵12与信源11通过射频线缆连接。 如图4b所示,天线面阵12包括背板121,以及排列于所述背板121上的M个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N个属于第二频段的第二天线振子1212 ;同一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预设距离,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第二天线振子1212可以任意排列在背板121上,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间隔排列,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只要同频段的天线振子间的间隔预设距离即可。其中,第一频段可以为高频段,第二频段可以为低频段,需要说明的是,低频段的各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大于高频段的各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例如,具体实施时,低频段的各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但不限于与高频段的各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的两倍。在排列天线振子时,还可以将高频段的天线振子和低频段的天线振子共轴放置,如图4c所示。 具体实施时,天线面阵12可以包含一个低频天线单元和一个高频天线单元,其中,高频天线单元包含M个高频天线振子,高频天线单元包含N个低频天线振子。较佳的,M和N可以但不限于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的平方数。例如,低频天线单元和高频天线单元均包含2*2及以上个天线振子。其中,低频段可以但不限于包括GSM900频段,高频段可以但不限于包括DCS1800频段?FAD频段。 具体实施时,如果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的平方数时,第一天线振子和第二天线振子可以排列成正方形。 如图5所示,为第一种天线面阵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2*2个高频天线振子(图5中圆形符号表示高频天线振子)和2*2个低频天线振子(图5中X表示低频天线振子),两者依次排列在背板12上,同频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低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大于高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 如图6所示,为第二种天线面阵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3*3个高频天线振子(图6中圆形符号表示高频天线振子)和2*2个低频天线振子(图6中X表示低频天线振子),具体实施时,高频天线振子和低频天线振子依次排列在背板上121上,也可以将相同数量的高频天线振子和低频天线振子一一共轴,每一个低频天线振子分别与一个高频天线振子共轴放置,高频天线振子在背板12上排列成正方形。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高频天线振子和低频天线振子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两者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只要其满足同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源(11)和安装于电梯井顶的天线面阵(12),其中:所述天线面阵(12)与所述信源(11)通过射频线缆连接;所述天线面阵(12)包括背板(121),以及排列于所述背板(121)上的M个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N个属于第二频段的第二天线振子(1212);同一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预设距离,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源(11)和安装于电梯井顶的天线面阵(12),其中: 所述天线面阵(12)与所述信源(11)通过射频线缆连接; 所述天线面阵(12)包括背板(121),以及排列于所述背板(121)上的M个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N个属于第二频段的第二天线振子(1212);同一频段的天线振子之间间隔预设距离,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M和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的平方数,且M个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N个第二天线振子(1212)排列成正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同数量的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第二天线振子(1212) 共轴。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1211)和所述第二天线振子(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安娜王东徐飞许灵军王军马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