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655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0 09:28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属于智能穿戴技术领域。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面壳、底壳和电子部件;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上下对接,且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一防水性空腔;所述电子部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电池,所述印制电路板PCB上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组件和至少一种传感器。本公开通过在可穿戴式设备中设置一包含无线数据收发组件的防水内腔,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设置有USB接口,导致手环经常发生故障的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在潮湿环境或需要接触水时仍能正常使用、佩戴可穿戴式设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式设备
本公开涉及智能穿戴
,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设备。
技术介绍
手环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佩戴的装饰品,它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手环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有一种手环,该手环内置有传感器,可以在用户佩戴该手环时采集用户的健康数据,之后用户可以将该健康数据通过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线传输至其他设备进行查看和分析。 公开人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上述手环上需要设置有USB接口,但由于手环通常佩戴在用户的手臂上,有很大的概率被液体所覆盖,导致手环经常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设置有USB接口,但由于手环通常佩戴在用户的手臂上,有很大的概率被液体所覆盖,导致手环经常发生故障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 面壳、底壳和电子部件; 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上下对接,且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一防水性空腔; 所述电子部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电池,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和所述电池电性相连,所述印制电路板PCB上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组件和至少一种传感器; [0011 ] 所述底壳外侧形成有两个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子部件电性相连。 可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面壳装饰件; 所述面壳包括一局部透明或全部透明的外壳面; 所述电子部件还包括与所述PCB电性相连的至少一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在所述空腔内设置在靠近所述外壳面的一侧; 所述面壳装饰件贴合设置在所述外壳面朝外一侧,所述面壳装饰件上对应所述指示灯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区域。 可选的,所述面壳装饰件为金属装饰件,每个透光区域包括贯穿所述金属装饰件上下表面且均匀排列的η个微孔,所述微孔中设置有透光填充物。 可选的,所述面壳装饰件朝向所述面壳的表面上形成有镭雕的热熔粘胶纹路,所述面壳装饰件与所述面壳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热熔胶胶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面壳装饰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涂层,且所述面壳装饰件的外表面上与所述透光区域对应位置的涂层为透光涂层。 可选的,所述面壳上形成有一用于测试防水性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贴有防水密封贴。 可选的,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接合后,所述面壳的外壳面突出于所述底壳的接合边缘。 可选的,所述电子部件还包括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分别和所述印制电路板PCB、所述电池电性相连。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主体和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柔性腕带,所述主体为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主体; 所述柔性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腕带扣钉; 所述腕带主体的中心部分设置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收容所述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 所述腕带主体沿所述容置槽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有第一腕带部和第二腕带部; 所述第一腕带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第一腕带部的末端设置有一个用于使所述第二腕带部穿过的环状结构; 所述第二腕带部上设置有一个扣钉孔; 所述腕带扣钉嵌于所述扣钉孔中,所述腕带扣钉用于在所述第二腕带部的末端穿过所述环状结构时,嵌入所述第一腕带部的所述固定孔中将所述第一腕带部和第二腕带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式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用于为所述主体充电的充电线,所述主体为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主体; 所述充电线包括主体收容端和充电端; 所述主体收容端形成有一用于容纳所述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的半空腔,所述半空腔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充电端子,所述两个充电端子用于在所述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插接入所述半空腔时,与所述主体的两个充电触点电性接触相连; 所述主体收容端的所述两个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端电性相连; 所述充电端为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迷你通用串行总线MiniUSB接口、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接口、30脚位pin接口和电源适配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可穿戴式设备中设置一包含无线数据收发组件的防水内腔,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设置有USB接口,但由于手环通常佩戴在用户的手臂上,有很大的概率被液体所覆盖,导致手环经常发生故障的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在潮湿环境或需要接触水时仍能正常使用、佩戴可穿戴式设备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主体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主体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的结构爆炸图,该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包括:面壳110、底壳130和电子部件150。 面壳110和底壳130上下对接,且面壳110和底壳130围合形成一防水性空腔。 电子部件150设置于空腔内。 电子部件150包括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151和电池152,PCB151和电池152电性相连,PCB151上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组件和至少一种传感器。 底壳130外侧形成有两个充电触点131,充电触点131与电子部件150电性相连。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通过在可穿戴式设备中设置一包含无线数据收发组件的防水内腔,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设置有USB接口,但由于手环通常佩戴在用户的手臂上,有很大的概率被液体所覆盖,导致手环经常发生故障的问题;达到了用户能在潮湿环境或需要接触水时仍能正常使用、佩戴可穿戴式设备的效果。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的结构爆炸图,该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包括:面壳110、底壳130和电子部件150 ; 面壳110和底壳130上下对接,且面壳110和底壳130围合形成一防水性空腔。 电子部件设置于空腔内。 电子部件150包括PCB151和电池152,PCB151和电池152电性相连,PCB151上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组件和至少一种传感器。电子部件150上还有两个配合触点1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面壳、底壳和电子部件; 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上下对接,且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一防水性空腔; 所述电子部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电池,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和所述电池电性相连,所述印制电路板PCB上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组件和至少一种传感器; 所述底壳外侧形成有两个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子部件电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式设备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面壳、底壳和电子部件; 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上下对接,且所述面壳和所述底壳围合形成一防水性空腔; 所述电子部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电池,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和所述电池电性相连,所述印制电路板PCB上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组件和至少一种传感器; 所述底壳外侧形成有两个充电触点,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子部件电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面壳装饰件; 所述面壳包括一局部透明或全部透明的外壳面; 所述电子部件还包括与所述PCB电性相连的至少一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在所述空腔内设置在靠近所述外壳面的一侧; 所述面壳装饰件贴合设置在所述外壳面朝外一侧,所述面壳装饰件上对应所述指示灯设置有至少一个透光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装饰件为金属装饰件,每个透光区域包括贯穿所述金属装饰件上下表面且均匀排列的η个微孔,所述微孔中设置有透光填充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装饰件朝向所述面壳的表面上形成有镭雕的热熔粘胶纹路,所述面壳装饰件与所述面壳的外表面之间通过热熔胶胶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壳上形成有一用于测试防水性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贴有防水密封贴。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接合后,所述面壳的外壳面突出于所述底壳的接合边缘。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夏勇峰李宁宁王涛张炼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