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3541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MDI,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30~50份,聚醚3628:50~70份,均泡剂L580:1~3份,水:0.6~0.8份,聚氨酯催化剂A33:0.7~0.9份,聚氨酯催化剂T9:0.4~0.6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1:1。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柴油清洁延寿材料价格低廉,易于生产,解决了目前柴油在长期储存中容易变质的问题,抑制油品酸度、实际胶质、固体颗粒污染物指标的上升,填补市面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柴油清洁延寿材料。
技术介绍
柴油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车用燃料,在军、地两方均有着大量的储备,而柴油在储存 期间,其中化学物质随着时间的增长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氧化作用下较小分子量的物质会 逐渐聚合为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形成胶质,进一步聚合后最终形成油泥沉淀;表观上造成 柴油颜色逐渐变深,黏度提高,酸度、实际胶质以及固体颗粒污染物指标出现大幅上升,造 成油品变质,因此其储存寿命往往比较有限。尤其是在储备性油料方面,为了保障民生与稳 定,大量柴油储存于各种军队或地方油库中,这些柴油长期贮存,若寿命过短则需要会造成 严重的浪费,在当今石油燃料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延长储存寿命,减少无谓浪费就显得尤为 有意义。储存时间过久的柴油,随着自身氧化反应的进行,不良物质会逐渐积聚,其性能指 标会发生变化,做功能力下降且会对发动机油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提高柴油储存性能也 相当于变相增加了柴油的做功能力与使用效率。 目前增强柴油稳定性的方法主要有加氢抽提法和添加剂法。 文献1 (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技术)报道了一种柴油加氢精制的方法,通过高 压催化加氢,填补不饱和基团,提高柴油的稳定性,从而在源头上提高柴油寿命。 文献2 (酸碱精制法对柴油进行脱色)报道了一种柴油酸碱精制的方法,通过使用 浓硫酸与饱和甲醇碱溶液来去除柴油中的杂原子(N、S等),消除不稳定基团,实现柴油的 脱色与延寿。 文献3 (催化裂化柴油溶剂萃取精制工艺的工业应用)报道了一种柴油溶剂萃取 精制的方法,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间分配性质的不同,使用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等溶剂 来抽离柴油中的杂原子物质,提高了柴油的色度与氧化安定性。 专利1(CN102533361A)公开了一种柴油稳定剂,通过使用乙二醇二硝酸酯、甘油 三硝酸酯、硝酸正庚醇酯等物质调配而成,按一定比例将其添加进柴油后,可以部分抑制柴 油中总不容物生成,减缓柴油变质。 上述柴油延寿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精制类方法需要大量的设备与复杂的操作,成本居高不下,在精制过程中生成 的废酸、废溶剂等物质难易处理。且该类方法仅限于柴油出厂前,无法在后续储存过程中提 供足够的持续效力。 (2)添加剂类方法需要按照一定配比向柴油中加入添加剂,在大量柴油储存的应 用中,添加剂的用量也会十分惊人,导致其成本较高。 (3)添加剂在短期储存中可以较好的与柴油互溶,但长期储存中,由于添加剂自身 稳定性的局限,容易在柴油中出现分层、析出等现象,限制了其长期使用的效果。 (4)添加剂终究是向柴油中添加了新物质,在部分增强柴油稳定性的同时也会不 可避免的导致柴油的粘度、凝点等数据的恶化,限制了其在发动机中的使用。而且其组分对 柴油其他性质的深远影响也有待商榷,存在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 上述缺陷造成至今为止,应用现有方法难以得到一种安全、清洁、效果优秀、价格 低廉的柴油清洁延寿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易于生产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 解决目前柴油在长期储存中容易变质的问题,抑制油品酸度、实际胶质、固体颗粒污染物指 标的上升,填补市面空白。 一种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MDI,所述B组 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 :30?50份,聚醚3628 :50?70份,均泡剂L580 : 1?3份,水:0. 6?0. 8份,聚氨酯催化剂A33 :0. 7?0. 9份,聚氨酯催化剂T9 :0. 4?0. 6 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1:1。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其中所述柴油清洁延寿材料为固体多孔状,所 述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占空比为2 %?5%,密度为0. 005?0. 02g/cm3,拉伸强度0. 08? 0· 16Mpa,断裂伸长率200 %?300 %。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MDI, 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30份,聚醚3628 :50份,均泡剂L580 :1 份,水:〇. 6份,聚氨酯催化剂A33 7份,聚氨酯催化剂T9 4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 组分的重量比为1:1。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MDI, 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40份,聚醚3628 :60份,均泡剂L580 :2 份,水:〇. 7份,聚氨酯催化剂A33 8份,聚氨酯催化剂T9 5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 组分的重量比为1:1。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MDI, 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50份,聚醚3628 :70份,均泡剂L580 :3 份,水:〇. 8份,聚氨酯催化剂A33 9份,聚氨酯催化剂T9 6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 组分的重量比为1:1。 一种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准备A组分和B组分原料并混合,混合均匀后后加温至50°C,随后将两者再 次搅拌均匀,注入发泡模具,维持模具温度80°C并持续10小时,完成发泡及后固化,再经去 皮后得到产品。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在清洁柴油中有害物质、延长柴油储存寿命中的 应用。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柴油清洁延寿 材料为固体多孔状,压缩到最小后占正常状态下体积的2%?5%,将正常状态下的所述柴 油清洁延寿材料装入油箱中,装满后向所述油箱中再装入柴油。 本专利技术柴油清洁延寿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成本低廉,相对于精制类方法,该材料使用聚氨酯发泡工艺,原料与仪器均较 为常见,可以大幅减少造价。且该材料为共存型物质,不会随着储存柴油量的增多而有消 耗,为一次性投资;并不像添加剂随着新旧柴油的更替而重新加入。因此显著降低了全寿命 期成本。 (2)作用效果长久,由于该材料性能稳定,与柴油有着非常良好的相容性,并不会 出现添加剂分层的现象,且泡沫内部表面积极大,可以保证长期吸附而不饱和,所以其延寿 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现有技术手段。 (3)无任何副作用,该材料为共存型材料,并不像添加剂溶入柴油,因此并不会导 致柴油的粘度上升,不会影响柴油的使用性能。并且除了微量分解生成的胺类物质,并没有 其他物质进入柴油,从根源上消除了二次污染的可能。 (4)清洁延寿效果优良,本专利技术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在与柴油的两年模拟储存中 可以抑制柴油80%以上的酸度增长,99. 8%以上的实际胶质增长,90%以上的固体颗粒污 染增长。非常有效的控制这三大储存性能评价指标的恶化,理论上可以将柴油的储存寿命 延长5-10倍。 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通过合成软质聚氨酯泡沫并加以改性,在提 高其机械强度与抗水解能力的同时大幅提高其泡孔密度。泡沫经过开孔处理后在微观上形 成大量的微小孔洞,大大提高了其比表面积,使其可以和柴油充分接触,并且赋予泡沫很强 的吸附作用。 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MDI,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30~50份,聚醚3628:50~70份,均泡剂L580:1~3份,水:0.6~0.8份,聚氨酯催化剂A33:0.7~0.9份,聚氨酯催化剂T9:0.4~0.6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1:1。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述A组分为液化 MDI,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 :30?50份,聚醚3628 :50?70份, 均泡剂L580 :1?3份,水:0. 6?0. 8份,聚氨酯催化剂A33 7?0. 9份,聚氨酯催化剂 T9 :0. 4?0. 6份,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1: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清洁延寿材料为 固体多孔状,所述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占空比为2%?5%,密度为0. 005?0. 02g/cm3,拉伸 强度〇· 08?0· 16Mpa,断裂伸长率200 %?30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 述A组分为液化MDI,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 :30份,聚醚3628 : 50份,均泡剂L580 :1份,水:0. 6份,聚氨酯催化剂A33 7份,聚氨酯催化剂T9 4份, 发泡时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比为1: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清洁延寿材料,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构成,所 述A组分为液化MDI,所述B组分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醚330N :40份,聚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喆鲁长波安高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