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511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主动冲击块、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单手操作就可以更换工作头,十分方便,而且避免烫伤,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击扳手,尤其是一种可以单手换工作头的冲击扳手。
技术介绍
冲击扳手是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构中的主动冲击块不停敲打前部的从动冲击块,从而产生很大的扭矩,能够将一些很难打的螺丝或者螺母打紧。由于其用途广泛,因此在使用时会配上不同型号的工作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又由于其产生的冲击扭矩非常大,整个机构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 目前电动工具领域中所使用的冲击扳手,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作中经常需要更换工作头,现有设计中,更换工作头时需要一只手按住工具上的工作头解锁装置,然后另一只手取下工作头,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空不出两只手来换工作头,给用户造成了麻烦;二是由于工作中冲击扳手产生了很大的热量,在更换工作头时,手需要直接接触到卡住工作头的金属套,该金属套上的热量有可能对用户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单手更换工作头的冲击扳手,该冲击扳手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主动冲击块、朝所述壳体的前端延伸的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所述卡套的内部具有限制所述第二滚动件径向退出所述径向通孔的限位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沿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套在所述限位部的后部沿轴向向后延伸具有延伸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沿轴向向后内径逐渐扩大的异径部过渡连接,所述异径部与所述延伸部形成容纳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切换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前部,其内部具有与所述卡套的后端相抵紧的抵顶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卡套之间还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切换套的前端具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套设于所述卡套外。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凹槽或者突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切换套内的止动件和令所述止动件压紧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三弹性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还具有与所述止动件相对应的止动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止动件为铜帽,所述第三弹性件为铜帽弹簧,所述铜帽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的部分为半球状,所述止动槽为半球面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冲击扳手的工作头时,只需一只手将切换套向工作头拔出方向移动,此时切换套并不会复位,因而用户的手的被释放,可直接取出工作头;又由于所述切换套与所述卡套之间有一定间隙,工作头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卡套传递到切换套上,而用户只需解除切换套即可取出工作头,从而避免了卡套烫手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相较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与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一状态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二状态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三状态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四状态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一状态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二状态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三状态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四状态图。 附图中:1-壳体,2-驱动轴,3-主动冲击块,4-从动冲击块,5-第一滚动件,6_第一弹性件,7-插槽,8-径向通孔,9-第二滚动件,10-卡套,11-切换套,12-第二弹性件,13-止动结构,14-限位部,15-延伸部,16-异径部,17-抵顶部,18-垫片,19-操作部,20-止动件,21-第三弹性件,22-止动槽,23-工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单手更换工作头的冲击扳手,其主体结构由壳体I,驱动轴2,主动冲击块3,从动冲击块4组成,其中驱动轴2,主动冲击块3,从动冲击块4设于壳体I内,驱动轴2与主动冲击块3连接,主动冲击块3与从动冲击块4哨合连接;工作时,驱动轴2在电机(图中未画出)的驱动下带动主动冲击块3转动,同时主动冲击块以一定周期不停撞击从动冲击块4,以实现冲击的功能。 驱动轴2与主动冲击块的连接方式优选为通过第一滚动件5与第一弹性件6相抵接连接,第一滚动件5优选为滚珠,第一弹性件6优选为弹簧;从动冲击块4的前端设有插槽7,用于插入工作头23,工作头23 —般为根部为六角形,且后端设有凹陷处的螺丝批头;插槽7的内壁上开有径向通孔8,第二滚动件9可以在上述径向通孔8中发生一定的径向位移,锁定住插入的工作头23 ;卡套10设于所述从动冲击块4的前部,切换套11设于卡套10的外围,当沿轴向前后移动切换套11时,卡套10可以跟着沿轴向前后运动,在卡套10的前端还设有第二弹性件12,用于控制卡套10的复位,第二弹性件12优选为弹簧;在切换套11与壳体I之间设有止动结构13,连接方式优选为滑动连接,该止动结构13包括了止动件20,第三弹性件21,以及止动槽22,这里止动件20优选为顶端为半球状的铜帽,第三弹性件21优选为与上述铜帽相配的铜帽弹簧,止动槽22优选为半球面凹槽,且设置成相邻的两个,铜帽可卡于任一半球面凹槽内,铜帽与凹槽之间的静摩擦力要大于第一弹性件6的回复力。 在卡套10内设有限位部14,用于限制第二滚动件9退出径向通孔8,限位部14可以使用沿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限位部14的后部沿轴向向后延伸具有延伸部15,限位部14与所述延伸部15之间具有沿轴向向后内径逐渐扩大的异径部16过渡连接,异径部16与延伸部15形成容纳所述第二滚动件9的容纳空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第二滚动件9移动至此。 切换套11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壳体I的前部,其内部具有与所述卡套10的后端相抵紧的抵顶部,该抵顶部17用于推动卡套10的移动,在两者之间设有垫片18,垫片18的作用是避免卡套10与切换套11直接接触造成磨损;在切换套外围设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操作部19,其表面优选设置成多个凹槽或者突起的结构,或者其他能够增大握持静摩擦力的结构,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用手握住操作部19进行切换套11的前后移动。 请参阅图3至图10,展示了本专利技术冲击扳手在更换工作头23时的步骤与原理。 图3-图6展示的是工作头23插入插槽7时的步骤,分为4个状态。 请参阅图3,第一状态是工作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主动冲击块、朝所述壳体的前端延伸的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主动冲击块、朝所述壳体的前端延伸的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所述卡套的内部具有限制所述第二滚动件径向退出所述径向通孔的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沿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在所述限位部的后部沿轴向向后延伸具有延伸部,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浩纪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