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340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20:26
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包括夹持单元、挡块、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档板、第二挡板、折杆、活动杆和限位挡板;第一档板、折杆和第二挡板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之间;折杆上半段倾斜,中部弯折,下半部垂直;活动杆中部转动连接至折杆弯折处;活动杆与折杆倾斜段贴合时,其与上固定杆和第二挡板围成一供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活动杆转动至与折杆垂直段贴合时,其与上固定杆、第二挡板和下固定杆之间围成一不足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且其上端设置的限位挡板被挡块限位,使得活动杆维持在竖直状态,进而起到夹持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提供了一种自动卡位、手动释放半自动奶牛颈夹,以满足奶牛的个性化管理与关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
本技术涉及畜牧养殖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对奶牛进行选择性锁定的半自动奶牛颈夹。
技术介绍
在规模化奶牛场饲喂过程中,为满足奶牛的精细化饲喂及个性化管理,经常需要对某些奶牛进行近距离观察、定量的饲喂和控制,这就需要通过卡具卡住奶牛的脖子阻止奶牛离开,达到定点定时采食、采集血样或灌药等需求,这种颈部的卡具即为颈夹。而全自动的奶牛颈夹不便于满足个性化的要求,而且一般成本较高,对奶牛体型的整齐度要求也高,对于小规模的牛场往往做不到这点,或者利用起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研究开发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即半自动的奶牛颈夹,可根据个体、时间点或时间区间,决定奶牛颈夹的灵活使用,对于广大的小规模饲喂的奶牛场,以及对部分奶牛开展观察与试验等具有现实意义,也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全自动颈夹对奶牛体型整齐度要求较高,同时成本较高等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设置的半自动奶牛颈夹。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包括夹持单元、挡块、上固定杆和下固定杆,其中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档板、第二挡板、折杆、活动杆和限位挡板。 上述上固定杆水平设置在上述下固定杆上方,二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上述第一档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固定杆上表面设置有一上述挡块;上述折杆中部弯折,其倾斜段端部固定于第一档板与上固定杆连接处,其垂直段端部固定于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下固定杆中部;上述活动杆中部转动连接于折杆弯折处,其上端转动连接有上述限位挡板。 上述活动杆与上述折杆倾斜段贴合时,其与上述上固定杆和上述第二挡板围成一供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活动杆转动至与折杆垂直段贴合时,其与上固定杆、第二挡板和上述下固定杆之间围成一不足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且其上端设置的上述限位挡板被上述挡块限位,使得活动杆维持在竖直状态,进而起到夹持作用。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还包括挡板手柄;上述挡块为固定挡块,其固定于上述上固定杆上表面;挡板手柄一端连接于上述限位挡板转动轴,通过转动其另一端控制限位挡板转动。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上述夹持单元有多个,并排设置在上述上固定杆和上述下固定杆之间;上固定杆上表面对应于各夹持单元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上述固定挡块。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还包括联动杆;联动杆分别与上述各夹持单元中上述手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挡块为第一活动挡块;上述上固定杆中空,其上表面为平面且内部转动设置有限位轴;上述第一活动挡块固定在限位轴表面;上固定杆设置有与第一活动挡块配合的开口,使得第一活动挡块能够穿过该开口并至少部分突出于上固定杆外表面;上述开口包括滑动开口和限位开口 ;滑动开口一端位于上固定杆下表面,其另一端位于上固定杆上表面,且其长度至少为上固定杆截面周长的一半;滑动开口另一端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限位轴转动的限位开口。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还包括控制手柄;上述夹持单元有多个,并排设置在上述上固定杆和上述下固定杆之间;各夹持单元共用一上述限位轴;上述控制手柄固定于限位轴一端,能够驱动限位轴转动;在限位轴对应于各夹持单元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一活动挡块;上固定杆设置有与多个第一活动挡块配合的上述开口。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上述挡块为第二活动挡块;上述上固定杆中空,其内部活动设置有可沿轴向移动的限位轴;限位轴上固定有第二活动挡块和第二辅助块;上固定杆设置有与第二活动挡块配合的活动挡块开口和与第二辅助块配合的辅助块开口 ;第二辅助块至少一侧面倾斜,当其位于上固定杆内部且其底面与上固定杆内表面相接触时,支承限位轴上移,进而使得第二活动挡块穿过活动挡块开口并至少部分突出于上固定杆外表面。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还包括控制手柄;上述夹持单元有多个,并排设置在上述上固定杆和上述下固定杆之间;各夹持单元共用一上述限位轴;控制手柄固定于限位轴一端,能够驱动限位轴沿其轴向运动。在限位轴对应于各夹持单元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二活动挡块和上述第二辅助块;上固定杆设置有与多个第二活动挡块配合的活动挡块开口和与多个第二辅助块配合的辅助块开口。 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还包括栅栏板;栅栏板设置于上述上固定杆和上述下固定杆之间;相邻夹持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栅栏板,相邻两栅栏板之间的距离、距任一夹持单元最近的栅栏板与该夹持单元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上述第一档板和上述第二挡板间距的二分之一。 本技术提供的半自动奶牛颈夹设置有活动杆、限位挡板、固定挡块或活动挡块;在奶牛进行取食时,其颈部下压活动杆并驱使活动杆转动,活动杆上设置的限位挡板会经过固定挡块或活动挡块,并被固定挡块或活动挡块限制其移动位置,这时活动杆起到夹持牛颈的作用,工作人员能够对奶牛进行采集血样或灌药等操作;当操作完毕或奶牛取食完毕后,通过转动限位挡板或移动活动挡块等操作,使得活动杆能够回到其初始位置,进而释放奶牛,实现牛只自动卡位、手动释放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提供了一种自动卡位、手动释放半自动奶牛颈夹,以满足对牛群中某些奶牛的个性化管理与关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一实施例的活动杆端部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一实施例的活动杆端部主视图; 图5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活动杆端部侧视图; 图8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活动杆端部主视图; 图9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限位轴第一工作状态A-A面截面图; 图10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限位轴第二工作状态A-A面截面图; 图11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A区域上固定杆开口形状主视图; 图12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A区域上固定杆开口形状俯视图; 图13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限位轴第一工作状态A区域视图; 图14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限位轴中间工作状态A区域视图; 图15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二实施例的限位轴第二工作状态A区域视图; 图16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7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三实施例的限位轴第一工作状态B区域首丨J视图; 图18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的第三实施例的限位轴第二工作状态B区域首丨J视图; 图19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第一实施例的多个夹持单元并排设置示意图; 图20为本技术半自动奶牛颈夹第二实施例的多个夹持单元并排设置时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单元、挡块、上固定杆(101)和下固定杆(102),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档板(103)、第二挡板(104)、折杆(105)、活动杆(106)和限位挡板(108);所述上固定杆(101)水平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杆(102)上方,二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所述第一档板(103)和所述第二挡板(104);所述上固定杆(101)上表面设置有一所述挡块;所述折杆(105)中部弯折,其倾斜段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档板(103)与所述上固定杆(101)连接处,其垂直段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档板(103)和所述第二挡板(104)之间的所述下固定杆(102)中部;所述活动杆(106)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折杆(105)弯折处,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限位挡板(108);所述活动杆(106)与所述折杆(105)倾斜段贴合时,其与所述上固定杆(101)和所述第二挡板(104)围成一供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所述活动杆(106)转动至与所述折杆(105)垂直段贴合时,其与所述上固定杆(101)、所述第二挡板(104)和所述下固定杆(102)之间围成一不足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且其上端设置的所述限位挡板(108)被所述挡块限位,使得所述活动杆(106)维持在竖直状态,进而起到夹持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单元、挡块、上固定杆(101)和下固定杆(102),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档板(103)、第二挡板(104)、折杆(105)、活动杆(106)和限位挡板(108); 所述上固定杆(101)水平设置在所述下固定杆(102)上方,二者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所述第一档板(103)和所述第二挡板(104);所述上固定杆(101)上表面设置有一所述挡块;所述折杆(105)中部弯折,其倾斜段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档板(103)与所述上固定杆(101)连接处,其垂直段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档板(103)和所述第二挡板(104)之间的所述下固定杆(102)中部;所述活动杆(106)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折杆(105)弯折处,其上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限位挡板(108); 所述活动杆(106)与所述折杆(105)倾斜段贴合时,其与所述上固定杆(101)和所述第二挡板(104)围成一供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所述活动杆(106)转动至与所述折杆(105)垂直段贴合时,其与所述上固定杆(101)、所述第二挡板(104)和所述下固定杆(102)之间围成一不足奶牛头部通过的空间,且其上端设置的所述限位挡板(108)被所述挡块限位,使得所述活动杆(106)维持在竖直状态,进而起到夹持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手柄(110);所述挡块为固定挡块(109),其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杆(101)上表面;所述挡板手柄(110) —端连接于所述限位挡板(108)转动轴,通过转动其另一端控制所述限位挡板(108)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有多个,并排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杆(101)和所述下固定杆(102)之间;所述上固定杆(101)上表面对应于各夹持单元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挡块(10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杆(111);所述联动杆(111)分别与各夹持单元中所述手柄(11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奶牛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为第一活动挡块(202);所述上固定杆(101)中空,其上表面为平面且内部转动设置有限位轴(201);所述第一活动挡块(202)固定在所述限位轴(201)表面;所述上固定杆(10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挡块(202)配合的开口,使得所述第一活动挡块(202)能够穿过所述开口并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上固定杆(101)外表面;所述开口包括滑动开口(203)和限位开口(204);所述滑动开口(203) —端位于所述上固定杆(101)下表面,其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本海潘晓花杨亮张江林王天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