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217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和装置,属于显示面板灌晶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的气泡无法除去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适用的显示面板内部填充有液晶,且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所述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具体包括:使所述显示面板沿位于其外部的轴线旋转,通过离心作用使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所述旋转过程中显示面板的开口朝向所述轴线,与开口相对的一侧远离所述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面板灌晶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除气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主要由相互对盒的两个基板(如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组成,在两基板间填充有液晶。向显示面板中加入液晶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真空灌晶法(VIF)。 如图1至图3所示,真空灌晶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S01、加热显示面板I (如在110°C下加热I小时),以除去其内部的水汽等。其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I由两块基板对盒而成,两基板通过位于其边缘部的封框胶连接在一起,从而两基板和封框胶的内表面围成显示面板I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即用于容纳液晶;显示面板I 一侧还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 11(也称“灌晶口”)。 S02、将液晶9加入腔室(图中未示出)内的液晶槽8中;如需要还可对腔室抽真空(如抽真空至0.5Pa并保持5?10分钟),以使液晶9脱泡。 S03、将显示面板I送入腔室,并对腔室抽真空(如抽真空至0.5Pa),从而使显示面板I内部成为真空状态。 S04、如图2所示,将显示面板I的开口 11向下插入液晶槽8内的液晶9中,由于毛细作用,液晶9通过开口 11逐渐被“吸入”显示面板I内部;其中,为提高效率,可将多块显不面板I排成一列,同时将它们的开口 11插入液晶槽8中。 S05、向腔室内充入氮气(如充至一个大气压),此时显示面板I内部没有液晶9的部分仍为真空,由于压力差,液晶9会被进一步“压入”显示面板I中而将其内部空间填满。 S06、将显示面板I从腔室内取出,用紫外光固化胶111 (UV固化胶)堵住开口 11,并用紫外光照射以使紫外光固化胶111固化以将开口 11封闭,得到完成灌晶的显示面板I。 但是,如图3所示,在真空灌晶过程中,由于液晶9脱泡不充分、腔室内真空度不达标、抽真空时间过短、液晶槽8中液晶9量不足、封框胶涂布不良等因素,完成灌晶的显示面板I内部可能存在气泡18 (或真空泡);这些气泡18无法除去,故有气泡18的显示面板I只能报废,造成浪费和成本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的气泡无法除去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除去显示面板内部的气泡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和装置。 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适用的显示面板内部填充有液晶,且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 ;所述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包括: 步骤1、使所述显示面板沿位于其外部的轴线旋转,通过离心作用使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所述旋转过程中显示面板的开口朝向所述轴线,与开口相对的一侧远离所述轴线。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I还包括: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 进一步优选的是,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包括:在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之时或之后,开始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 进一步优选的是,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包括:在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之后,保持抽真空所得的真空环境5?20分钟。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保持抽真空所得的真空环境的过程中,使所述显示面板继续旋转。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I之后,还包括:步骤2、使所述显示面板停止旋转,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处滴加液晶,使所述液晶通过开口进入显示面板内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步骤I中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步骤2中,在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处滴加液晶之前还包括:转动所述显示面板,使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朝上。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2中,在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处滴加液晶之后还包括:将显示面板静置2?3小时。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I中,所述旋转速度在400?2000转/分钟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之前的旋转时间在5?30分钟;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与所述轴线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厘米。 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除气装置,其包括: 用于沿轴线旋转的离心单元,所述离心单元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用于以开口朝向所述轴线、与开口相对的一侧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式支撑显示面板。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除气装置还包括:腔室,所述离心单元设于所述腔室中;抽真空单元,用于对所述腔室抽真空。 优选的是,所述显示面板除气装置还包括:滴加单元,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处滴加液晶。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离心单元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离心单元还包括转动机构,用于将显示面板转动至开口朝上的状态。 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和装置中,可通过离心作用使显示面板中的气泡运动到开口处,并通过开口排出,从而使原本需要报废的显示面板成为合格产品,降低成本并减小浪费;同时,对于内部无气泡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也可进一步排出其中的微量气体(如溶解在液晶中的气体,因其量较少故未形成气泡),从而改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灌晶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真空灌晶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灌晶完成后具有气泡的显不面板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除气装置进行旋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通过离心作用除气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除气装置滴加液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经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除气后的无气泡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不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显示面板;11、开口 ;111、紫外光固化胶;18、气泡;31、筒状体;32、支架;33、转动器;5、轴线;61、滴加头;62、导轨;63、转轮;7、腔室;71、抽气口 ;72、 充气口 ;8、液晶槽;9、液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和装置。 其中,作为除气对象的显示面板,其内部(即由两基板和封框胶内表面围成的空间)填充有液晶9,且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 11。 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除去已完成灌晶的显示面板I中的多余气体;但此时,显示面板I仍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尚未被封闭的开口 11作为排气通道。 其中,显示面板I优选为经过真空灌晶的显示面板1,因为这种方法生产的显示面板I中存在气泡18的情况较多。但显然,若显示面板I是用液晶预滴(ODF)等其他方法灌晶的,也可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进行除气,只是要在显示面板I中增设开口 U。 同时,本专利技术优选用于内部有气泡18的显示面板1,以消除气泡18。但显然,本专利技术也可用于内部无明显气泡18的显示面板1,以将溶解在液晶9中的少量气体进一步排出。 另外,在除气前,还可先对显示面板I进行检测,若其存在封框胶涂布不良等漏气因素,则可先通过补涂封框胶等方式对漏气因素进行修复,之后再除气。 具体的,下面介绍显示面板除气方法,该方法可括以下步骤: S101、使显示面板I沿位于其外部的轴线5旋转,通过离心作用使显示面板I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 11处,在旋转过程中,显示面板I的开口 11朝向轴线5,而与开口 11相对的一侧则远离轴线5。 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除气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内部填充有液晶,且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包括:步骤1、使所述显示面板沿位于其外部的轴线旋转,通过离心作用使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所述旋转过程中显示面板的开口朝向所述轴线,与开口相对的一侧远离所述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除气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内部填充有液晶,且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包括: 步骤1、使所述显示面板沿位于其外部的轴线旋转,通过离心作用使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所述旋转过程中显示面板的开口朝向所述轴线,与开口相对的一侧远离所述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还包括: 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包括: 在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之时或之后,开始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所在的环境抽真空包括: 在显示面板内部的气体运动至开口处之后,保持抽真空所得的真空环境5?20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保持抽真空所得的真空环境的过程中,使所述显示面板继续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I之后,还包括: 步骤2、使所述显示面板停止旋转,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口处滴加液晶,使所述液晶通过开口进入显示面板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除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I中的轴线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昭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