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107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包括:气囊、固定夹板本体以及第一充气嘴,所述气囊为筒状,其外侧设置有第一充气嘴,所述气囊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固定夹板本体,所述固定夹板本体内侧与所述气囊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和固定夹板本体的大小与患者所需固定部位的大小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以及固定效果好的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
技术介绍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和固定这两个治疗阶段对骨折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在上述外固定方法中,通过小夹板的固定方式,其操作起来较为繁琐,且固定效果有待提高;通过石膏绷带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效果较好,但是,安装拆卸不便。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以解决上述外固定方法中,通过小夹板的固定方式,其操作较为繁琐,且固定效果有待提高;以及,通过石膏绷带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效果较好,但是,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包括:气囊、固定夹板本体以及第一充气嘴,所述气囊为筒状,其外侧设置有第一充气嘴,所述气囊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固定夹板本体,所述固定夹板本体内侧与所述气囊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和固定夹板本体的大小与患者所需固定部位的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上还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气囊外侧和内侧,相邻所述透气孔之间设置有所述固定夹板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内侧设置有内衬,所述固定夹板本体包裹有内衬,所述内衬为纯棉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充气嘴,所述第二充气嘴与第一充气嘴以所述气囊围成的筒的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充气嘴与第一充气嘴包括竖管部和横管部,所述横管部设置有充气管固定头,所述竖管部下端与所述气囊固定连接,所述竖管部上端与所述横管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管部另一端设置有充气管固定头,所述充气管固定头与外部充气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锁母、压力表、气泵,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充气管固定头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上依次连接有锁母、压力表、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气泵包括手动气泵、脚动气泵以及电动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将所述气囊分为两部分,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将所述气囊以所述气囊围成的筒的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板本体的制作材料为竹质。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以及固定效果好的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满足了客户的使用需求,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a ;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b ; 图中,1-气囊,2-固定夹板本体,3-第一充气嘴,4-透气孔,5-充气管,6_锁母,7-压力表,8-气泵,9-第一加强筋,10-第二加强筋,11-第二充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气囊1、固定夹板本体2以及第一充气嘴3,所述气囊I为筒状,其外侧设置有第一充气嘴3,所述气囊I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固定夹板本体2,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内侧与所述气囊I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I和固定夹板本体2的大小与患者所需固定部位的大小一致。 上述的气囊I为筒状,使用时,直接套在患者所需固定部位上,方便使用、固定效果较好,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将气囊设置为条状,使用时将首尾两端粘扣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固定以及拆卸方便且固定效果较好,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上述的患者所需固定部位可以为,上肢、下肢、腹部、大小关节以及手指、脚指等;上述的固定夹板本体2可以长条状,其设置方向与上述筒状空间的轴向同向;上述气囊I的宽度与长度与患者所需固定部位一致,如骨折部位在下肢,则气囊I的宽度需要与腿部患者所需固定部位的周长相一致,从而使得气囊I可以包裹住患者所需固定部位,气囊I的长度也需要与腿部的患者所需固定部位一致,如腿部的固定长度一般比手指或脚指部位的固定长度要长得多;同理,上述的固定夹板本体2的长度以及宽度与气囊I的长度与宽度相一致。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气囊I上还设置有透气孔4,所述透气孔4连通所述气囊I外侧和内侧,相邻所述透气孔4之间设置有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透气孔4的主要作用为使得患者所需固定部位可以与外界保持空气流通,新陈代谢顺畅,有效排出分泌物;透气孔4的形状以及大小,随着气囊I的形状以及大小而设定,如气囊I较大,则透气孔4较大,气囊I较小,则透气孔4较小。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气囊I内侧设置有内衬,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包裹有内衬,所述内衬为纯棉制成 上述气囊I可以与固定夹板本体2可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设置内衬可有效保护接触部位的皮肤,同时,可在内衬上敷外用药,从而,有利于骨折部位恢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I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充气嘴11,所述第二充气嘴11与第一充气嘴3以所述气囊I围成的筒的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气嘴11与第一充气嘴3均包括竖管部和横管部,所述横管部设置有充气管固定头,所述充气管固定头上设有凹槽和防脱结构,与充气管连接后,可提高与充气管5的摩擦力,防止充气管5脱落,所述竖管部下端与所述气囊I固定连接,所述竖管部上端与所述横管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管部另一端设置有充气管5固定头,所述充气管固定头与外部充气机构相连接。 上述的外部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5、锁母6、压力表7、气泵8,所述充气管5的一端与所述充气管固定头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管5上依次连接有锁母6、压力表7、气泵8。锁母6套接于所述充气管5上,通过锁母上的滚轮来控制充气管5的通断,锁母的结构,可以采用生活中打吊瓶时调节输液管流量大小的锁母结构。上述气泵8包括手动气泵、脚动气泵以及电动气泵。 为了提高气囊I抗拉性,所述气囊I设置有第一加强筋9和第二加强筋10,所述第一加强筋9和第二加强筋10将所述气囊I分为两部分,且第一加强筋9和第二加强筋10将所述气囊I以所述气囊I围成的筒的轴为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的制作材料为竹质,使用竹质的固定夹板本体(2),竹质的可承受力较大且弹性较强。 使用的时候,将气囊I套在患者所需固定部位上,通过气泵8进行充气,在充气过程中,可以根据压力表观测所需充入的气体量或者压力大小,可通过锁母开断充气管,利用气囊I的膨胀作用将气囊I固定在患者所需固定部位。 在使用本技术过程中,对骨折部位的检测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固定夹板本体(2)以及第一充气嘴(3),所述气囊(1)为筒状,其外侧设置有第一充气嘴(3),所述气囊(1)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固定夹板本体(2),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内侧与所述气囊(1)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和固定夹板本体(2)的大小与患者所需固定部位的大小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I)、固定夹板本体(2)以及第一充气嘴(3),所述气囊(I)为筒状,其外侧设置有第一充气嘴(3),所述气囊(I)的内侧设置有竖向固定夹板本体(2),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内侧与所述气囊(I)内侧固定连接,所述气囊(I)和固定夹板本体(2)的大小与患者所需固定部位的大小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上还设置有透气孔(4),所述透气孔(4)连通所述气囊⑴外侧和内侧,相邻所述透气孔⑷之间设置有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内侧设置有内衬,所述固定夹板本体(2)包裹有内衬,所述内衬为纯棉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I)外侧还设置有第二充气嘴(11),所述第二充气嘴(11)与第一充气嘴(3)以所述气囊(I)围成的筒的轴为中心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气囊式固定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嘴(11)与第一充气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圃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普庆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