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发光装置、显示设备以及照明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939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显示设备以及照明设备。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有机层,该有机层被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通过从第一电极侧按顺序堆叠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其中,从有机层中发射的光由第一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反射、穿过第二电极并且发射到发光装置的外部,从第二发光层侧按顺序在与第一发光层相反的第二发光层的一侧上设置第一光透射层、第二光透射层以及第三光透射层,并且满足预定的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显示设备以及照明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6月14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3-125848的权 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本文中。
本公开涉及发光装置、以及使用该发光装置的显示设备和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下文中称为有机EL装置)已作为能够以低压DC发射高 亮度光的发光装置而引起了关注,并且已积极地研制了这些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EL装 置具有一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包括厚度通常为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发光层的有机层被 插入在反射电极与透明电极之间。将从发光层中发射的光提取到外部,并且己尝试在装置 结构中使用光干涉来提高有机EL装置的发光效率。此外,作为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和发射寿 命的装置,众所周知具有堆叠结构(所谓的串接(tandem)结构)的有机EL装置,其中,多 个发光层通过连接层堆叠,以便使发光层彼此串接,并且可堆叠任意数量的发光层。例如, 通过堆叠发射蓝光的蓝色发光层、发射绿光的绿色发光层以及发射红光的红色发光层,可 发射作为蓝光、绿光以及红光的组合光的白光。 在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159432号中,公开了具有这种配置 的有机EL装置。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159432号中公开的有机EL装置 包括: 有机层,插入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其中,发射可见波长区域内的单一 颜色或两个或多个不同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依次被包括在从第一电极到 第二电极的方向上按照这种顺序相互分离的位置上; 第一反射界面,被设置在第一电极侧上,以反射将从第二电极侧发射的第一发光 层和第一发光层中发射的光;以及 第二反射界面和第三反射界面,从第一电极到第二电极的方向上按照这种顺序被 设置在相互分开的位置上, 其中,当第一反射界面与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为Lu、第一反射 界面与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为L21、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与第二反射界 面之间的光学距离为l 12、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与第二反射界面之间的光学距离为l22、第 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与第三反射界面之间的光学距离为l 13、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与第三 反射界面之间的光学距离为L23、第一发光层的发射光谱的中心波长为λ i,并且第二发光层 的发射光谱的中心波长为入2时,选择1^11、1^21、1 12、1^22、113以及123,以满足所有表达式(1) 到(6)以及表达式(7)和(8)中的至少一个。 2LU/λ η+φ y2 π = 〇 ⑴ 2L21/λ 21+φ/2 τι = n (其中 n 彡 1) (2) [0012」 λ^Ιδ?Κλ^λ^Ο ⑶ λ 2-3〇< λ 21< λ 2+80 (4) _4] 2L12/ λ 12+ φ 2/2 π = m' +1/2 以及 2L13/ λ 13+ φ 3/2 π = m; 或者21^/入12+4)2/211=111,以及21 13/入13+4)3/2〇1=111+1/2(5) 2L22/ λ 22+ φ 2/2 π = η' +1/2 以及 2L23/ λ 23+ φ 3/2 n = η〃 ; 21^2/入22+?]52/231= ]1'以及21^3/入23+4)3/211=11〃+1/2 ;或者 _8]2乙22/入22+<]52/231= 11,+1/2以及2123/入23+(]53/2 31=1^+1/2(6) _9]人22<入2-15或者入23>入2+15(7) λ23<λ2-15 或者 λ22>λ2+15 (8) 其中,m'、m〃、η、η,以及η',是整数, λ 1Λ λ 2、λ u、λ 21、λ 12、λ 22、λ 13 以及 λ 23,以 nm 为单位, t是在由第一反射界面反射每个波长的光时发生的相移, Φ2是在由第二反射界面反射每个波长的光时发生的相移, Φ 3是f由第三反射界面反射每个波长的光时发生的相移, 、通过采用这种配置,可以实现一种发光装置,该装置能够在宽波长区域内有效地 提取光^且在可见波长区域内相对于单一颜色或两个或多个不同颜色的组合颜色的光,大 幅减少亮度和色度的视角依赖性。 此外,除了第一反射界面、第二反射界面以及第三反射界面,还另外设置第四反射 界面,从而可提高视角特征。在第四反射界面中,根据两个发光层的堆叠顺序,在第四反射 界面的位置条件下,增强或削弱存在的光线。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由第一反射界面、第二反射界面以及第三反射界面形成的干涉滤波器的扁平 化特征,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159432号中公开的技术非常有用。然而, 人们发现,仅仅干涉滤波器的特征的扁平化不足以进一步提高色饱和度。日本未经审查的 专利申请公开第 2〇11-159432号未描述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任何对策。 优选地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反射界面、第二反射界面以及第三反 射界面并且能够使用由反射界面形成的干涉滤波器来进一步提高色饱和度;以及包括该发 光装置的显示设备和照明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以及 有机层,其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通过从第一电极侧按顺序堆叠第一 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 其中,从有机层发射的光由在第一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反射、穿过第二 电极并且发射到发光装置的外部, 从第二发光层侧按顺序在与第一发光层相反的第二发光层的一侧上设置第一光 透射层、第二光透射层和第三光透射层, 满足以下表达式⑴和表达式⑵,并且 满足以下表达式(3-A)或(3-B)、或者满足以下表达式(3-A)和(3-B), ⑴(-Φ /2 π +mi) · ( λ「150) /2 彡 Ln 彡(-φ 72 π 十叫)·( λ 1+8〇) /2 ⑵(-Φ /2 π +ηι) · ( λ 2-3〇) /2 彡 L21 彡(-φ 72 π +ηι) · ( λ 2+8〇) /2 (3-A)L12 < (_φ2/2 π+m2+l/2) · ( λ #5)/2^3 < (-φ3/2 π+m3) · ( λ「15)/2 以 及(-Φ 4/2 11 +m4) · ( λ「50) /2 < L14 (3-B)L22 < (_φ2/2 π+η2+?/2) · ( λ 2+15)/2、L23 < (-φ3/2 π+η3) · ( λ 2-15)/2 以 及(-φ 4/2 n +η4) · ( λ 2-50) /2 彡 L24 其中, 入:是第一发光层的发射波长区域的中心波长(单位:nm); λ 2是第二发光层的发射波长区域的中心波长(单位:nm); Lu是第一反射界面与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该第一 反射界面是第一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 L12是第二反射界面与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该第二 反射界面是第二发光层与第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光装置、显示设备以及照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通过从第一电极侧按顺序堆叠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其中,从所述有机层发射的光由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反射、穿过所述第二电极并且发射至所述发光装置的外部,从第二发光层侧按顺序在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相反的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上设置第一光透射层、第二光透射层以及第三光透射层,满足或以下表达式(1)和表达式(2),以及满足或以下表达式(3‑A)或表达式(3‑B),或者满足或以下表达式(3‑A)和表达式(3‑B),(1)(‑φ1/2π+m1)·(λ1‑150)/2≤L11≤(‑φ1/2π+m1)·(λ1+80)/2;(2)(‑φ1/2π+n1)·(λ2‑30)/2≤L21≤(‑φ1/2π+n1)·(λ2+80)/2;(3‑A)L12≤(‑φ2/2π+m2+1/2)·(λ1+15)/2、L13≤(‑φ3/2π+m3)·(λ1‑15)/2以及(‑φ4/2π+m4)·(λ1‑50)/2≤L14;(3‑B)L22≤(‑φ2/2π+n2+1/2)·(λ2+15)/2、L23≤(‑φ3/2π+n3)·(λ2‑15)/2以及(‑φ4/2π+n4)·(λ2‑50)/2≤L24;其中,λ1是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射波长区域的中心波长(单位:nm);λ2是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射波长区域的中心波长(单位:nm);L11是第一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一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L12是第二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二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光透射层之间的界面;L13是第三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三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一光透射层与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之间的界面;L14是第四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四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与所述第三光透射层之间的界面;L21是所述第一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L22是在所述第二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L23是在所述第三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L24是在所述第四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φ1是在由所述第一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φ2是在由所述第二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φ3是在由所述第三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φ4是在由所述第四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m1是0或更大的整数;n1是0或更大的整数;并且m2、m3、m4、n2、n3和n4是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4 JP 2013-1258481.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以及 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通过从第一电极 侧按顺序堆叠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形成, 其中,从所述有机层发射的光由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反射、穿 过所述第二电极并且发射至所述发光装置的外部, 从第二发光层侧按顺序在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相反的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一侧上设置第 一光透射层、第二光透射层以及第三光透射层, 满足或以下表达式(1)和表达式(2),以及 满足或以下表达式(3-A)或表达式(3-B),或者满足或以下表达式(3-A)和表达式 (3-B), (1) (-Φ i/2 31+mi) · ( λ「150)/2 彡 Ln 彡(-Φ i/2 31+mi) · ( λ i+80)/2 ; (2) (_ Φ i/2 π +11!) · ( λ 2_30) /2 < L21 < Φ j/2 π +11!) · ( λ 2+80) /2 ; (3-A) L12 < Φ 2/2 π+m2+l/2) · ( λ i+15)/2、L13 < Φ 3/2 π+m3) · ( λ「15)/2 以及 (-Φ 4/2 π +m4) · ( λ「50) /2 < L14 ; (3-B) 1^2 < (_ Φ 2/2 π +n2+l/2) · ( λ 2+15) /2、L23 < (_ Φ 3/2 π +n3) · ( λ 2_15) /2 以及 (-Φ 4/2 π +n4) · ( λ 2-50) /2 < L24 ; 其中,λ i是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射波长区域的中心波长(单位:nm); λ 2是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射波长区域的中心波长(单位:nm); Ln是第一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 一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界面; L12是第二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 二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光透射层之间的界面; L13是第三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 三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一光透射层与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之间的界面; L14是第四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所述第 四反射界面是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与所述第三光透射层之间的界面; L21是所述第一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nm); L22是在所述第二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 nm); L23是在所述第三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 nm); L24是在所述第四反射界面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光中心之间的光学距离(单位: nm); Φ1是在由所述第一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 φ2是在由所述第二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 φ3是在由所述第三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 φ4是在由所述第四反射界面反射光时发生的相移(单位:弧度); 1^是0或更大的整数; 化是〇或更大的整数;并且 m2、m3、m4、η2、η3 和 η4 是整数。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由所述第一反射界面、所述第二反射界面、所述第三反射界面和所述第四反射界 面形成干涉滤波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与在视角为0°时的亮度相比,在视角为45°时的亮度减小了 30%或以下。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在视角为45°时的色度偏移Auv为0.015或以下。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第一光透射层之间设置具有5nm或以下厚度的金属 层。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界面、所述第三反射界面或所述第四反射界面包括多个界面。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中的至少一个是发射两个或多个不同颜色的 光的异色发光层,以及 当确定所述异色发光层的发光中心没有位于一个水平上时,进一步设置第四光透射 层。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反射界面、所述第二反射界面、所述第三反射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俊广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