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铜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425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电铜柱,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防松脱的新型通电铜柱,用于将PCB板与其他电路板进行固定,该通电铜柱为一正六棱柱,该通电铜柱的其中一端的两个对应棱边上设置两个对称的肩台,该肩台的截面形状为“L”形,其轴向深度为通电铜柱高度的5%—20%,其径向深度为通电铜柱外接圆直径的5%—2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通电铜柱设计了一个肩台,该肩台与PCB板上的通孔相配合,使得在拧紧固定PCB板时,通电铜柱本身固定不动,可以更加顺利的将PCB板进行固定,起到在固定螺母在固定时防滑防松脱的效果,使固定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电铜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电铜柱,特别涉及一种防滑防松脱的新型通电铜柱。【
技术介绍
】目前PCB板叠合技术中,常规使用的通电铜柱,在将PCB板固定结合时,因为通电铜柱的设计较少考虑防滑放松脱,或者设计不够合理,所以导致PCB板固定不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通电铜柱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滑防松脱的新型通电铜柱。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电铜柱,用于将PCB板与其他电路板进行固定,该通电铜柱为一正六棱柱,该通电铜柱的其中一端的两个对应棱边上设置两个对称的肩台,该肩台的截面形状为“L”形,其轴向深度为通电铜柱高度的5 %—20%,其径向深度为通电铜柱外接圆直径的5%—20%。优选地,该肩台的轴向深度为通电铜柱高度的10%,径向深度为通电铜柱外接圆直径的10%。优选地,该通电铜柱的轴向中心设置一贯穿通电铜柱的螺纹孔。优选地,该螺纹孔的型号为M3或M4。优选地,所述PCB板上设置一通孔,该通孔的为一圆孔或腰形孔。优选地,该通孔的最小间距大于两个肩台之间的间距,小于通电铜柱外接圆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通电铜柱设计了一个肩台,该肩台与PCB板上的通孔相配合,使得在拧紧固定PCB板时,通电铜柱本身固定不动,可以更加顺利的将PCB板进行固定,起到在固定螺母在固定时防滑防松脱的效果,使固定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通电铜柱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通电铜柱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通电铜柱103为一正六棱柱,当然为了使用需要,也可以设计为圆柱体状。在通电铜柱103的其中一端的两个棱边上对称切削下一肩台1031,该肩台1031的截面形状为“L”形。该肩台1031的轴向深度Hl为该通电铜柱103高度H的5%—20%,最佳选取10%,也即沿通电铜柱103长度方向切削的高度。该深度的选择主要是基于通电铜柱103需要插入的PCB板的厚度而定,只要是保证肩台1031的深度小于等于PCB板的厚度均可,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具有肩台1031的通电铜柱10—端可以刚好卡入PCB板内而不会随着通电铜柱10内部螺丝的转动而转动。该肩台1031的切入通电铜柱10径向的深度为W为该通电铜柱103外接圆直径的5%—20%,最佳选取10%,也即沿通电铜柱103宽度方向或径向方向切削的深度。该深度的选择如果太大,会造成卡入到PCB板的孔内后,太过宽松,无法实现旋转停止的作用,同时还会降低该端部的整体强度;如果选择过小就会造成太接近于圆形,棱边不够明显,不能实现正常的被PCB板上的孔卡住。在通电铜柱103内部轴向中心还设有一M3螺纹孔1033,也可以为M4螺纹,可根据使用的螺丝的大小来改变其尺寸型号。该螺纹孔1033为一贯穿通电铜柱10的通孔。请参阅图2,该通电铜柱103在使用时,会有一 PCB板101,在该PCB板101上会有一通孔1011,该通孔1011用来安装固定螺母102将该PCB板101固定在另一张电路板105或箱体或其他部件的固定面上,当然另一张电路板105或箱体或其他部件的固定面也会开设一与螺纹孔的尺寸形状相配合的配合螺纹孔。该通孔1011可以为一圆孔或一腰形孔,本实施例中为一腰形孔,该通孔1011的最小间距要大于两个肩台1031之间的间距,小于通电铜柱103外接圆的直径,如此才能保证通电铜柱103在放入通孔1011内后不会沉入到PCB板101内,同时可以借助肩台1031来实现防滑的效果。此处所谓的最小间距是指,圆形孔的直径,腰形孔的两个平行对称边的距离。同时,通电铜柱103的螺纹孔1033、PCB板101上的通孔1011和另一张张电路板105或箱体或其他部件的固定面上的配合螺纹孔的数量、尺寸、形状、型号和位置一一对应。通电铜柱103设置有肩台1031的一端朝下穿过上PCB板101上的通孔1011后,肩台1031刚好抵在PCB板101的表面上。之后,再将固定螺母102从通电铜柱103的另一端转入螺纹孔1033内,然后再进一步旋转贯穿通电铜柱103,一直旋转到最下方的另一张电路板105或箱体或其他部件的固定面,从而将PCB板101、最下方的另一张电路板105或箱体或其他部件锁紧固定。当设置肩台1031的通电铜柱103在伴随固定螺母102的转动时,通电铜柱103借助固定螺母102旋转时的摩擦力会产生同样方向的旋转力,但是由于底部肩台1031插入到PCB板101上的通孔1011内后会借助肩台1031的棱角设置而无法旋转,最终实现防滑的效果,当然在拧松取下其中某块板时,即会起到防松脱的效果。最终,仅仅只有固定螺母102在转动,从而将上下的两张板拧紧固定,而通电铜柱103本身不会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通电铜柱103设计了一个肩台1031,该肩台1031与PCB板101上的通孔1011相配合,使得在拧紧固定PCB板101时,通电铜柱103本身固定不动,可以更加顺利的将PCB板101进行固定,起到在固定螺母102在固定时防滑防松脱的效果,使固定更加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电铜柱,用于将PCB板与其他电路板进行固定,该通电铜柱为一正六棱柱,其特征在于:该通电铜柱的其中一端的两个对应棱边上设置两个对称的肩台,该肩台的截面形状为“L”形,其轴向深度为通电铜柱高度的5%—20%,其径向深度为通电铜柱外接圆直径的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电铜柱,用于将PCB板与其他电路板进行固定,该通电铜柱为一正六棱柱,其特征在于:该通电铜柱的其中一端的两个对应棱边上设置两个对称的肩台,该肩台的截面形状为“L”形,其轴向深度为通电铜柱高度的5%—20%,其径向深度为通电铜柱外接圆直径的 5%—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电铜柱,其特征在于:该肩台的轴向深度为通电铜柱高度的10%,径向深度为通电铜柱外接圆直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