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进生专利>正文

闪烁蜡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3673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闪烁蜡烛,主要包括一蜡烛主体、一底座及一图板单元。蜡烛主体为中空的可透光壳体,具有一内、外壁面以及连接于内、外壁面间的一顶部及一底部;底座对应固设于该蜡烛主体底部,底座至少设一发光组件;图板单元包含一可透光的第一图板,叠设于蜡烛主体的内壁面,第一图板具有预设的纹路,且具有一与发光组件接触的导光部。借此,底座的发光组件透过导光部将光源散布于第一图板,使得该预设的纹路更为炫丽,而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增饰的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有关一种闪烁蜡烛,主要包括一蜡烛主体、一底座及一图板单元。蜡烛主体为中空的可透光壳体,具有一内、外壁面以及连接于内、外壁面间的一顶部及一底部;底座对应固设于该蜡烛主体底部,底座至少设一发光组件;图板单元包含一可透光的第一图板,叠设于蜡烛主体的内壁面,第一图板具有预设的纹路,且具有一与发光组件接触的导光部。借此,底座的发光组件透过导光部将光源散布于第一图板,使得该预设的纹路更为炫丽,而令本技术有增饰的效果。【专利说明】闪烁蜡烛
本技术提供一种闪烁蜡烛,尤指一种使用于环境空间的视觉摆设对象的电子式蜡烛设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的环保意识抬头,使得传统蜡烛的使用受到了质疑,因此可重复利用、不制造污染且可达到烛光效果的替代的仿真蜡烛逐渐的受到了重视。目前市面上推出许多种类的电子式蜡烛,通常仅为具有蜡烛外型的简易发光体,且只是单纯用于提供照明,故欠缺美观、趣味性以及不易营造氛围。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借多年从事研究摆设等饰品的经验,乃萌思设计一种可供给摆饰外,且具有炫丽的视觉效果,更增加美观、趣味性的条件,经不断试作及加以改良,于是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烁蜡烛,其解决习用电子式蜡躅缺乏趣味性及不易营造氛围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闪烁蜡烛,包括: —蜡烛主体,为中空的可透光壳体,其具有一外壁面、一内壁面以及连接于外壁面及内壁面间的一顶部及一底部; 一底座,对应固设于该蜡烛主体底部,底座对应蜡烛主体底部至少设一发光组件;一图板单元,包含一可透光的第一图板,其叠设于蜡烛主体的内壁面,该第一图板具有预设的纹路,且具有一与发光组件接触的导光部。 进一步,该图板单元更包含一第二图板叠设于第一图板一侧,该第二图板具有对应第一图板的预设纹路,且具有一导光部,该底座对应第二图板导光部设有发光组件。 进一步,该第二图板由蜡烛主体的外壁面所形成。 进一步,该图板单元更包含一具有预设纹路且对应叠设于第二图板一侧的第三图板。 进一步,该蜡烛主体的顶部设有一穿孔,该穿孔组设一灯罩,底座更包含一电路组,该电路组设有一发光组件设置于灯罩内部。 进一步,更包含一外饰体设于蜡烛主体顶部,该外饰体对应灯罩设有一通孔。 进一步,该蜡烛主体的顶部设有一凹入部,该凹入部设有一发光组件。 借此,底座的发光组件透过导光部将光源散布于第一图板,使得该预设的纹路更为炫丽,而令本技术有增饰的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的平面剖视图; 图3A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的组设第三图板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增加外饰体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 【符号说明】 I蜡烛主体2底座 3图板单元10蜡烛 11外壁面12内壁面 13顶部14底部 15发光组件16第一图板 17第二图板18导光部 19导光部20第三图板 21穿孔d纹路 22灯罩23电路组 24发光组件25外饰体 26通孔27凹入部 28发光组件29电气盒。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技术借以达致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兹举较佳可行实施于下文做一详细的说明,首先将图式及其图式中的参照号数说明,俾使审查委员有一具体且充分了解本技术的产生。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外观及剖视图,该闪烁蜡烛10主要包括蜡烛主体1、一底座2及一图板单元3。蜡烛主体I固设于底座2上方,图板单元3叠设于蜡烛主体I内部。 蜡烛主体I为中空的可透光壳体,其具有一外壁面11、一内壁面12以及连接于外壁面11及内壁面12间的一顶部13及一底部14,该底部14设有一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蜡烛主体I以圆柱体为例,非用以限制其外型,其可例如为:方柱体、三角柱体等等。 底座2对应固设于该蜡烛主体I底部14,其对应蜡烛主体I底部14至少设有一发光组件15,在本实施例中,以多个发光组件15为例,该发光组件15为LED灯。 图板单元3包含一可透光的第一图板16及第二图板17,第一图板16叠设于蜡烛主体I的内壁面12,该第一图板16具有预设的纹路d,且具有一与发光组件15接触的导光部18 ;第二图板17叠设于第一图板16 —侧,且具有对应第一图板16的预设纹路d,该第二图板17具有一导光部19,底座2对应第二图板17导光部19设有发光组件15与的接触,在图1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图板17由蜡烛主体I的壁面所形成,而第二图板17的纹路d设于外壁面11上,而第二图板17的导光部19由蜡烛主体I的底部14形成,再者发光组件15可为单数,或是多个环绕于蜡烛主体I的底部14,于此以多个发光组件15做说明。 承上所述,该第一图板16、第二图板17的纹路d,用荧光颜料绘制,再经由发光组件15的光源照射,使得该些纹路d散发出醒目的色彩。在本实施例中,纹路d以点状、线条构成轮廓,该轮廓可为建筑物、映景事物、人物等;而对应第一图板16及第二图板17的发光组件15,呈错开状态,使其各自发光或闪烁,令该第一图板16与第二图板17的纹路d于视觉上呈现出如动态般的效果。 请参阅图4所示,该图板单元3更包含一具有预设纹路d且对应叠设于第二图板17 一侧的第三图板20,其作用在于使得纹路d与其他图板交错,使得本技术更具丰富、趣味性,其结构与第一图板16相同,故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其显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不同之处在于,该蜡烛主体I的顶部13设有一穿孔21,该穿孔21组设一灯罩22,该灯罩22呈仿火焰的外观,而底座2更包含一电路组23,该电路组23具有一发光组件24设置于灯罩22内部,该发光组件24受该电路组23控制,而产生忽明忽灭的光源,使得本技术具有如蜡烛般的光源。 再者,如图7所示,本技术更包含一外饰体25设于蜡烛主体I顶部13,该外饰体25对应灯罩22设有一通孔26,该灯罩22由该通孔26裸出,该外饰体25呈滴落的蜡油的造型,借以令本实施例形成一真蜡烛的外观。 再请参阅图8与图9,其显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与外观图。在本实施例中,该蜡烛主体I的顶部13设有一凹入部27,该凹入部27设有一发光组件28,该发光组件28由一电气盒29提供其电力来源,由于发光组件28为可有多种电源及灯源的实施例,故不予赘述。 综上所述,本技术诚已具有进步性与产业上的利用性,且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尚未曾公开发表,复具有新颖性,询已符合新型专利诸要件的规定,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恳请惠予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实感德便。 综上所述,本技术诚已具有进步性与产业上的利用性,且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尚未曾公开发表,复具有新颖性,询已符合新型专利诸要件的规定,爰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请,恳请惠予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实感德便。【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烁蜡烛,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蜡烛主体,为中空的可透光壳体,其具有一外壁面、一内壁面以及连接于外壁面及内壁面间的一顶部及一底部;一底座,对应固设于该蜡烛主体底部,底座对应蜡烛主体底部至少设一发光组件;一图板单元,包含一可透光的第一图板,其叠设于蜡烛主体的内壁面,该第一图板具有预设的纹路,且具有一与发光组件接触的导光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进生
申请(专利权)人:杨进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