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文专利>正文

一种骨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1814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5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固定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并通过捆带固定在胳膊上,对胳膊起到支撑作用;弹簧和拉杆起到稳定胳膊的作用,帮助患者能够在适当恢复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保护板能在必要时为胳膊提供保护;支架结构、支撑垫、伸缩板结构的设置都为胳膊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固定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使患者能够快速痊愈。(*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骨科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骨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将胳膊摔伤时,在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后,会在胳膊上打上石膏,并在石膏外加上起支撑作用的木板,以使胳膊在平时免受来自外界的碰撞,促进胳膊的快速痊愈,而且将整个胳膊通过纱布绕颈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和高度。但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简易的骨科固定方式并不利于胳膊伤痛患者的快速痊愈,而且对患者胳膊其它部位的活动产生限制,不能使胳膊肘进行活动,不但产生疲劳感,而且还会影响血液的循环和通风透气。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骨科固定装置,通过将骨科固定装置分为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并通过捆带固定在胳膊上,对胳膊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上、下支撑板之间的弹簧连接,帮助患者能够在适当恢复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使患者能够快速痊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第一铰链,所述上支撑板下边缘与下支撑板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铰链旋转连接,还包括拉杆、弹簧、捆带、支撑垫、若干个的支管、两个框架、支架结构、第二铰链、第一边缘孔、第二边缘孔和若干个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边缘孔设于所述上支撑板的侧边缘上,所述第二边缘孔设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侧边缘上,所述拉杆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和第二边缘孔之间,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和第二边缘孔之间,所述捆带分别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缘,所述两个框架与下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形成滑槽,所述若干个的支管搭设在所述两个框架之间,所述支撑垫设于所述若干个的支管上端,所述第二铰链与下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上端与所述第二铰链旋转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 优选的,还包括保护板和滑棍,所述滑棍设于所述两个框架形成的滑槽内,所述保护板设于所述若干个的支管下端,所述滑棍与保护板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杆、弹性件和弹垫,所述支杆的下端与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有弹垫。 优选的,还包括若干个的第二通孔,所述若干个的第二通孔设于所述支管的侧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伸缩板结构,所述伸缩板结构主要包括两侧滑道和伸缩板本体,所述两侧滑道与下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板本体设于所述两侧滑道内。 优选的,所述支管的数量为4个。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通过第一铰链连接,使两者能够绕着铰链旋转,并通过拉杆和弹簧的固定作用,能够使患者在开始使用时,首先通过拉杆固定,防止胳膊出现位移,影响痊愈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拉杆卸下,此时弹簧起作用,由于弹力的作用,使胳膊既能自由活动,又不会使胳膊出现突然掉落的情况;两个框架和支管下支撑板内侧的固定,能够为胳膊提供通风,促进胳膊的痊愈,防止其出现化脓等;支撑垫能够为胳膊的安放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保护板和滑棍都设在两个框架和下支撑板内壁形成的滑槽内,保护板与下支撑板的形状相同,能够使保护板在滑槽内滑动,在滑出滑槽后能盖合在下支撑板的上部,将整个胳膊包起来,防止胳膊受到外界的伤害。 3)支架结构的设置是使病人在坐下休息时,可以将支架结构绕第二铰链放下,使弹垫接触地面,从而减轻胳膊对上支撑板的牵拉作用,使用更省力。 4)第二通孔的设置是使支管的通风效果更好,使胳膊处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防止伤口化胺等。 5)伸缩板本体能够沿两侧滑道从下支撑板的外壁处拉出,可以将手放在伸缩板本体上,从而为手部提供支撑点,防止腕部出现疲劳。 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并且能够循环利用,实际使用结果表明,此固定装置能够促进胳膊的快速痊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下支撑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支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上支撑板;2为下支撑板;3为第一铰链;4为拉杆、5为弹簧;6为捆带;7为支撑垫;8为支管;9为两个框架;10为支架结构; 101为支杆;102为弹性件;103为弹垫; 11为第二铰链;12为第一边缘孔;13为第二边缘孔;14为第一通孔;15为保护板;16为滑棍;17为第二通孔;18为两侧滑道;19为伸缩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一种骨科固定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和使用效果好的优点,使患者能快速痊愈。 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骨科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上支撑板1、下支撑板2和第一铰链3,所述上支撑板I下边缘与下支撑板2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铰链3旋转连接,还包括拉杆 4、弹簧5、捆带6、支撑垫7、若干个的支管8、两个框架9、支架结构10、第二铰链11、第一边缘孔12、第二边缘孔13和若干个的第一通孔14,所述第一边缘孔12设于所述上支撑板I的侧边缘上,所述第二边缘孔13设于所述下支撑板2的侧边缘上,所述拉杆4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12和第二边缘孔13之间,所述弹簧5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12和第二边缘孔13之间,所述捆带6分别设于所述上支撑板I和下支撑板2的侧边缘,所述两个框架9与下支撑板2的内壁固定连接,形成滑槽,所述若干个的支管8搭设在所述两个框架9之间,所述支撑垫7设于所述若干个的支管8上端,所述第二铰链11与下支撑板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10上端与所述第二铰链11旋转连接;所述上支撑板I上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14。上支撑板I和下支撑板2通过第一铰链3连接,使两者能够绕着铰链旋转,并通过拉杆4和弹簧5的固定作用,能够使患者在开始使用时,首先通过拉杆4固定,防止胳膊出现位移,影响痊愈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拉杆4卸下,此时弹簧5起作用,由于弹力的作用,使胳膊既能自由活动,又不会使胳膊出现突然掉落的情况;两个框架9、支管8和下支撑板2内侧的固定,能够为胳膊提供通风,促进胳膊的痊愈,防止其出现化脓等;支撑垫7能够为胳膊的安放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还包括保护板15和滑棍16,所述滑棍16设于所述两个框架9形成的滑槽内,所述保护板15设于所述若干个的支管8下端,所述滑棍16与保护板15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保护板15和滑棍16都设在两个框架9和下支撑板2内壁形成的滑槽内,保护板15与下支撑板2的形状相同,能够使保护板15在滑槽内滑动,在滑出滑槽后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科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第一铰链,所述上支撑板下边缘与下支撑板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铰链旋转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弹簧、捆带、支撑垫、若干个的支管、两个框架、支架结构、第二铰链、第一边缘孔、第二边缘孔和若干个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边缘孔设于所述上支撑板的侧边缘上,所述第二边缘孔设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侧边缘上,所述拉杆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和第二边缘孔之间,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和第二边缘孔之间,所述捆带分别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缘,所述两个框架与下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形成滑槽,所述若干个的支管搭设在所述两个框架之间,所述支撑垫设于所述若干个的支管上端,所述第二铰链与下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上端与所述第二铰链旋转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第一铰链,所述上支撑板下边缘与下支撑板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铰链旋转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弹簧、捆带、支撑垫、若干个的支管、两个框架、支架结构、第二铰链、第一边缘孔、第二边缘孔和若干个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边缘孔设于所述上支撑板的侧边缘上,所述第二边缘孔设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侧边缘上,所述拉杆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和第二边缘孔之间,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边缘孔和第二边缘孔之间,所述捆带分别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侧边缘,所述两个框架与下支撑板的内壁固定连接,形成滑槽,所述若干个的支管搭设在所述两个框架之间,所述支撑垫设于所述若干个的支管上端,所述第二铰链与下支撑板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结构上端与所述第二铰链旋转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的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