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致动器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致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致动器的致动方式大都采用机械致动、电机致动、液压致动,这些传统的致动器存在响应时间长、机械结构复杂、噪音大、柔性差、仿生性能差的问题。除了传统致动方式的致动器,近年来,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很多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等新型功能材料致动的致动器,但上述致动器也存在着响应时间长、柔性差、仿生性能差的缺陷。介电弹性体是一种电场激活性聚合物材料,由于其性能类似自然肌肉,俗称人工肌肉。介电弹性体较其它新型功能材料和传统的致动技术有很多优点:结构简单、无需传动机构、可以直接对外做功;体积小、质量轻;无磁、无热、无噪声;功率质量比大(3.4J/g);电-机械能量转换效率高(60%-90%);响应速度快(10-3s);变形大(最大380%),可产生较大位移;具有柔性,便于结构安排,易于实现致动一体化。正是由于介电弹性体的上述优点,使得基于介电弹性体的致动器成为致动
的热点。冷劲松、刘彦菊等的专利技术专利“充气式介电弹性体半球形驱动器”(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0810064273.7)提出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为一圆环结构;底板,位于盖板的下方,其为一圆形结构,内部具有一个盲孔,盲孔底部具有一个充气孔;介电弹性体,预拉伸后紧压于盖板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之间,处于盖板和底板中间部分的介电弹性体为活动区域,紧压于盖板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之间部分的介电弹性体为固定区域,介电弹性体由多层单层介电弹性体叠加而成,每层介电弹性体的活动区域按相同方式划分为对称的多个子区域;柔性电极,涂覆于每层介电弹性体的每个子区域的上、下表面,相邻柔性电极之间保持间距;铝箔,一一对应布置于每层介电弹性体的每个子区域的上、下表面,并从所述底板和盖板形成的边界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为一圆环结构;底板,位于盖板的下方,其为一圆形结构,内部具有一个盲孔,盲孔底部具有一个充气孔;介电弹性体,预拉伸后紧压于盖板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之间,处于盖板和底板中间部分的介电弹性体为活动区域,紧压于盖板的下端面和底板的上端面之间部分的介电弹性体为固定区域,介电弹性体由多层单层介电弹性体叠加而成,每层介电弹性体的活动区域按相同方式划分为对称的多个子区域;柔性电极,涂覆于每层介电弹性体的每个子区域的上、下表面,相邻柔性电极之间保持间距;铝箔,一一对应布置于每层介电弹性体的每个子区域的上、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响,袁长宏,李晓,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