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水田行走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601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旱地水田用行走轮,由多孔柄双拱曲面叶片,限位轮辐,边动环板构成。将多孔柄双拱曲面叶均布铰连于限位轮辐板圆周上,以连动环板铰连各叶片柄,靠泥土的反力自动调节叶片前进与后退入土角,并可通过叶片柄上的孔放大缩小行走轮直径,具有提高牵引力和避免挖坑陷车特点,适用于轮式拖拉机和轮式水田耕作机,耕整旱地和水田行走作业。(*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旱地水田用行走轮,适用于轮式拖拉机和轮式水田耕作机,耕整旱地和水田行走作业。轮式拖拉机和轮式水田耕作机现有所使用的胶轮、铁轮、镶齿轮,即使以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在旱地和水田行走作业,还难免产生前进原地滑转,倒退挖坑陷车事故。动力机虽有足够的动力使行走轮旋转,却不能使整机自拨出陷坑。必须采取其他措施才能排除。产生上述事故的原因,不能归究于负荷太大,因为有足够的动力使行走轮旋转。也不能归究于正压力过小,因为行走轮旋转大量推走泥土挖出了陷坑,有相当大的正压力。在动力和正压力足够的前提下,产生上述事故的原因是与胶轮齿、铁轮叶片、镶齿的数目、入土角、几何形状、与泥土的有效接触面积和轮径大小及泥土的软硬有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旱地水田行走轮,它能有效提高牵引力,达到正反车不挖坑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叶片部件、轮幅部、连动环板成的行走轮。其结构采取将可提高牵引力的多孔柄双拱曲叶片均布铰连于轮幅板圆周上,各多孔叶片可在轮幅上按前进和后退理想入土角转动定位,以连动环板铰联各叶片柄。其原理是利用轮幅板在前进后退开始转动后的一瞬间,泥土中的叶片借助泥土的反力带动连动环板转动,连动环板同时使全部叶片实现自动调节前进与后退理想入土角。并且利用多孔柄调节放大缩小行走轮直径,以适应不同深浅软硬的旱地和水田。下面通过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图;图2为叶片部件图;图3为叶片侧视图;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图4所示,当轮轴(1)带动幅板(2)向前进即箭头旋转方向开始转动的瞬间,泥土中的叶片(3)、(4)、(5)借助泥土的反力带动连动环板(6)在定心挡块(7)作用下定心转动。同时将铰联的全部叶片转动定位于前进理想入土角挡钉(8),则获得了行走轮前进转动时全部叶片的理想入土角。同理,当轮轴(1)带动轮幅板(2)向后退即箭头反向转动,则获得行走轮后退转动时全部叶片的理想入土角。从而实现了分别自动调节全部叶片前进与后退的理想入土角,改善了现有胶轮齿、铁轮叶片、镶齿单向固定前进入土角的状况。由于正、反车(即前进和后退),其叶片均理想入土角,而且叶片结构是能提高牵引力,所以既能获得正反不挖坑的效果,又能获得提高牵引力的效果。本行走轮叶片是采取下结构与行走轮整体相配合达到提高牵引力的叶片数目叶片数采用6-8片,本实施例为8片,比传统的行走轮叶片少。因为叶片少,没有将泥土切割成小块,被切割的泥土体积大,很难被叶片推走,便可获得大的反力,即可获得大的牵引力。叶片入土角如图1所示,其入土角即叶片中心面与行走轮直径的夹角22°-24°范围内取值是理想的,本实施例为22.5°。当叶片尖部与轴心处于垂直地面状态时,该叶片获得最大正压力,又最接近泥土硬底层,则可获得最大牵引力,而此时,叶片作用力的合力方向,既指向地面又与地面夹角小,因此既不易推走泥土,又可获得最大牵引力,从而避免了易滑转的状况。叶片的几何形状如图2、图3示,采用四周边缘薄中间厚的双拱曲面矩形。其特征是曲面给泥土层层逐级分解扩散,越来越小,从而泥土更不易被叶片推走挖坑,叶片可获得大的反力,即获得大的牵引力,这一结构特征改善了胶轮齿形,传统铁轮叶片,镶齿结构将作用力集中在小面积泥土上的状况。叶片柄采用多孔柄,选用不同的孔铰连于幅板(2)和联环板(6)上可放大或缩小行走轮直径,以适应不同深浅软硬的旱地和水田。叶片与泥土接触的有效面积因双拱曲叶片的上边缘薄,在泥土中尤其是水田作业时,叶片每前进一步,收先是压缩泥土而产生叶片的楔形脚迹孔。当时叶片尖部获得反力,以楔形孔尖部为圆心转动行进时,由于叶片的上边缘薄,其前面还没有接触或只有轻微接触楔形孔前面即阻力面时,叶片已离开楔形孔。从此表明,这种双拱曲面叶片,减少了叶片本身在泥土中的行进阻力,则减小了动力消耗。而叶片的后面,因需获得泥土的反力即获得牵引力,是全面压缩紧贴楔形孔后面泥土的,很有利于提高牵引力。因此,这种双拱曲面叶片可根据需要在水平方向加宽面积,能将减小消耗的动力转化为牵引力,从而提高了动力利用率,比传统叶片提高了牵引力。权利要求1.一种旱地水田用行走轮,由叶片,轮幅构成,其特征在于将多孔柄双拱曲面叶片均布铰连于限位轮幅板圆周上,以连动环板铰连各叶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叶片为多孔边缘薄中间厚的双拱曲面矩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轮幅圆周均布有叶片柄铰连孔和前进与后退入土角限位挡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连动环板采取在圆周均布径向长圆孔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 或2所述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行走轮采用8片多孔柄拱曲面叶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旱地水田用行走轮,由多孔柄双拱曲面叶片,限位轮辐,连动环板构成。将多孔柄双拱曲面叶均布铰连于限位轮辐板圆周上,以连动环板铰连各叶片柄。靠泥土的反力自动调节叶片前进与后退入土角,并可通过叶片柄上的孔放大缩小行走轮直径,具有提高牵引力和避免挖坑陷车特点,适用于轮式拖拉机和轮式水田耕作机,耕整旱地和水田行走作业。文档编号B60B15/00GK2119346SQ91230278公开日1992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国民 申请人:四川省宜宾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旱地水田用行走轮,由叶片,轮幅构成,其特征在于将多孔柄双拱曲面叶片均布铰连于限位轮幅板圆周上,以连动环板铰连各叶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宜宾地区农业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