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433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包括柜体顶板和设置其上的出风过滤网,出风过滤网的四周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内侧,其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一防护凹槽;柜体顶板上还设置有顶盖板支撑件;柜体顶板的上方通过顶盖板支撑件固定有顶盖板,顶盖板面向柜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第三防护板位于第四防护板的内侧,其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二防护凹槽;第一防护凹槽和第二防护凹槽以相对交叉的方式上下重叠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U槽结构通风装置增大了散热通风面积,阻止了水与灰尘的进入,兼顾有高散热和高IP防护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包括柜体顶板和设置其上的出风过滤网,出风过滤网的四周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内侧,其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一防护凹槽;柜体顶板上还设置有顶盖板支撑件;柜体顶板的上方通过顶盖板支撑件固定有顶盖板,顶盖板面向柜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第三防护板位于第四防护板的内侧,其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二防护凹槽;第一防护凹槽和第二防护凹槽以相对交叉的方式上下重叠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双U槽结构通风装置增大了散热通风面积,阻止了水与灰尘的进入,兼顾有高散热和高IP防护等级。【专利说明】—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柜的
,涉及一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目前有20多座城市正在进行或着手进行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正日益成为市民工作和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多位于地下,建设时需要挖掘隧道,配套于隧道挖掘的盾构一般都配置了较多的移动配电设备,有1KV高压开关柜、电力变压器和0.4KV的低压动力配电设备,这些设备长期处于地下高湿度、滴水、漏水溅水和多灰尘的恶劣环境中运行,如何处理与盾构配套配电设备的通风、散热和防水问题已显得极为重要,处理不好,设备经常会因过热、绝缘性能下降而造成设备故障,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防护和散热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按目前国内、外的做法,为了开关柜的内部电器元件的散热,一般须在开关柜的顶部或上侧面开设散热孔,但散热孔的设置又会使得水、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开关柜的内部,影响甚至破坏开关柜的正常运行。在实地配置过程中,经常是根据现场作业环境和设备运行的要求在防水防尘和散热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IP防护等级。IP防护等级越高,散热孔的孔径会减小,柜体散热的效果就变差,设备只能降容处理;反之IP防护等级越低,孔径一般就较大,柜体散热的效果显著上升,但也使得灰尘、水等杂质进入柜体内部的机率提闻。 综合来说,现有的配电设备的散热与防尘防水技术不适用于隧道的作业环境,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通风装置,兼顾散热、防水盒防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U槽结构的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在隧道这一恶劣环境中使配电设备兼顾高散热和高IP等级,既能保证柜体的对外通风和散热,又能防止外部灰尘、滴水、漏水和溅水的侵入,保障配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提高配电设备的运行效率。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包括柜体顶板,所述柜体顶板上设置有出风过滤网,所述出风过滤网的四周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一防护凹槽;所述柜体顶板上还设置有顶盖板支撑件;所述柜体顶板的上方通过所述顶盖板支撑件固定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面向所述柜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位于所述第四防护板的内侧,所述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二防护凹槽;所述第一防护凹槽和第二防护凹槽以相对交叉的方式上下重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第三方护板和第四防护板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盖板支撑件的高度是所述第一防护板的高度的1.4倍。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出风过滤网的上方、下方和顶盖板的四周均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出风过滤网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柜体顶板上,所述出风过滤网为金属网格结构。 优选地,所述柜体顶板的四周设置有高强度的金属吊环。 优选地,所述柜体顶板和顶盖板的材质为钢板。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的。 1、本专利技术采用双U槽的散热结构设计,即柜体顶板和顶盖板以相对交叉的方式上下重叠设置,整个顶盖板的四周均为散热通道,相比于传统的散热孔结构,扩大了散热面积。 2、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具有很好的防滴水、漏水和溅水功能,这些水由于走的是直线路径,因此先会被第二防护板或第四防护板阻挡在外,即使进入到了第一防护凹槽内,也能从第二防护板中排出。 3、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的双U槽交叉,使得灰尘须经过二次上扬才能进入柜体内部,同时第一防护槽中的积水也会吸附一定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并随积水的排出而排出,因此大大提高了柜体的防尘等级。 4、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结构简单牢固,能很好的承受隧道中杂物、泥土和小石块的碰撞冲击。 5、本专利技术在发热量较大的变压器柜中拥有很好的散热效果,也可以应用于普通的配电设备柜体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柜体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柜体顶板与顶盖板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柜体顶板与顶盖板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第二防护板上排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排风散热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防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柜体顶板;2为出风过滤网;3为第一防护凹槽;4为第二防护凹槽;5为顶盖板支撑件;6为顶盖板;7为金属吊环;8为排水孔;31为第一防护板;32为第二防护板;41为第三防护板;42为第四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在变压器柜的顶部设置有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包括有柜体顶板1,柜体顶板I以焊接的方式与变压器柜相连接;柜体顶板I上设置有出风过滤网2,在出风过滤网2的四周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板31和第二防护板32,第一防护板31位于第二防护板32的内侧,第一防护板31和第二防护板32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型的第一防护凹槽3 ;柜体顶板I上还设置有顶盖板支撑件5 ;柜体顶板I的上方通过顶盖板支撑件5固定有顶盖板6,固定方式可以是螺帽螺栓的固定,也可以是焊接、铆接等固定结构;顶盖板6面向柜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护板41和第四防护板42,第三防护板位41于第四防护板42的内侧,第三防护板41和第四防护板42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型的第二防护凹槽4 ;参见图8,第一防护凹槽3和第二防护凹槽4以相对交叉的方式上下重叠设置。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31的高度最高,而第二防护板32的高度最低,第三防护板41和第四防护板42的高度一致且为第一防护板31和第二防护板32的平均高度,此时顶盖板支撑件5的高度为第一防护板31高度的1.2倍。 参见图5和图8,当设置于变压器柜底部的风机排风散热时,第一防护凹槽3和第二防护凹槽4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气流以“S”形的通风路径向外排热(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设备的通风装置,包括柜体顶板,所述柜体顶板上设置有出风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过滤网的四周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侧,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一防护凹槽;所述柜体顶板上还设置有顶盖板支撑件;所述柜体顶板的上方通过所述顶盖板支撑件固定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面向所述柜体顶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位于所述第四防护板的内侧,所述第三防护板和第四防护板共同围成了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第二防护凹槽;所述第一防护凹槽和第二防护凹槽以相对交叉的方式上下重叠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惠忠曹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星通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