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059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所述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具有内腔的翻板座,该翻板座的一侧形成与除尘管相连的第一开口、另一侧形成与集尘连接套相连的第二开口;轨道,在翻板座的形成第一开口的内表面上沿上下方向设置;翻板阀,位于翻板座的内腔中,包括与轨道相配合的滑动轮、设置在滑动轮上能够沿轨道上下移动的翻板、设置在翻板的上端且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且能够密封翻板座的上端开口的密封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翻板阀的变形,提高了翻板阀与翻板座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焦炉装煤时的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所述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具有内腔的翻板座,该翻板座的一侧形成与除尘管相连的第一开口、另一侧形成与集尘连接套相连的第二开口;轨道,在翻板座的形成第一开口的内表面上沿上下方向设置;翻板阀,位于翻板座的内腔中,包括与轨道相配合的滑动轮、设置在滑动轮上能够沿轨道上下移动的翻板、设置在翻板的上端且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且能够密封翻板座的上端开口的密封部。本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可以有效地防止翻板阀的变形,提高了翻板阀与翻板座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焦炉装煤时的除尘效果。【专利说明】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翻板阀变形的焦炉集 尘翻板装置。
技术介绍
焦炉集尘翻板装置是除尘系统中常用的部件。通常,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用于密封 或者连通设置在焦炉的炭化炉炉门口位置的除尘管与导烟车上的集尘连接套,使得导烟车 可以进行工作。图1是传统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焦炉集尘翻 板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翻板座1、设置在翻板座1上的且与设置在焦炉的炭化炉炉门口位 置的除尘管4相连的开口以及盖在翻板座1的上端开口上的翻板阀3。当打开炭化炉的炉 门进行送炭时,利用导烟车上的油缸将翻板阀3打开,并将导烟车上的集尘连接套5连接到 翻板座1的上端开口上,使得导烟车上的除尘设备通过集尘连接套5与除尘管4相连通,从 而进行导烟作业;当导烟完成后,关闭翻板阀3,以密封翻板座1。 但是,在打开炭化炉的炉门进行送炭时,因炭化炉内的温度较高会出现冒火现象, 进入到除尘管中后,会造成与翻板座之间采用翻盖的连接方式的翻板阀上翘变形,导致翻 板阀与翻板座之间密封不严,影响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翻 板阀变形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所述焦炉集尘翻板装 置包括:上端开口且具有内腔的翻板座,该翻板座的一侧形成与除尘管相连的第一开口、另 一侧形成与集尘连接套相连的第二开口;轨道,在翻板座的形成第一开口的内表面上沿上 下方向设置;翻板阀,位于翻板座的内腔中,包括与轨道相配合的滑动轮、设置在滑动轮上 能够沿轨道上下移动的翻板、设置在翻板的上端且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 接杆上且能够密封翻板座的上端开口的密封部。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可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位于连接杆与 翻板相连接的位置,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一密封件的上部。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具有与翻板座的上端开口相同的形状。 可选地,翻板座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形状或T型形状。 可选地,轨道可以与翻板座的形成第一开口的内表面重合。 可选地,翻板座的T型形状的内腔包括翼部和腹部,翼部对称地设置在腹部两侧。 可选地,翼部的与腹部垂直的台阶面与翻板紧密接触。 可选地,翻板阀还包括设置在翻板上的筋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位置彼此相对。 本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地防止翻板阀的变 形。另外,可提高翻板阀与翻板座之间的密封性,提高焦炉装煤时的除尘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 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了传统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座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阀的主视图; 图4B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阀的侧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座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阀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翻板座11-第一开口 12第二开口 13-上端开口 131-翼部1311-台阶面 132-腹部2-轨道3-翻板阀31-滑动轮32-翻板33-连接杆341-第一密封件342-第 二密封件35-筋板4-除尘管5-集尘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技术。然而,本技术可以以 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在此提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 例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将把本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 图2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座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图3是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示意图。图4A是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阀的主视图。图4B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焦 炉集尘翻板装置的翻板阀的侧视图。 参照图2至图4B,本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包括:翻板座1、轨道2以及翻 板阀3。 翻板座1的上端具有开口 13,并且翻板座1具有内腔,该翻板座1的一侧上形成有 与翻板座1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11,以用于连接除尘管4从而使得除尘管4与翻板座 1的内腔相连通、该翻板座1的另一侧上形成有与翻板座1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开口 12,以 用于连接集尘连接套5从而使得集尘连接套5与翻板座1的内腔相连通,并且第一开口 11 和第二开口 12的位置彼此相对。 翻板座1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形状。然而,本技术的翻板座1的 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例如,翻板座1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是T型(关 于翻板座1的T型内腔的具体内容将在下面详细阐述)。 本技术的焦炉集尘翻板装置的轨道2,沿上下方向设置在翻板座1的形成有 第一开口 11的内表面上。也可以不设置单独的轨道2,而将翻板座1的形成有第一开口 11 的内表面兼用作轨道2,即轨道2可以与翻板座1的形成有第一开口 11的内表面重合。 翻板阀3位于翻板座1的内腔中,并且包括:滑动轮31,与轨道2相配合;翻板32, 设置在滑动轮31上并能够沿轨道2上下移动;连接杆33,设置在翻板32的上端且与驱动 机构相连,以带动翻板阀3在翻板座1内上下移动;以及密封部,设置在连接杆33上且能够 密封翻板座1的上端开口 13。本技术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翻板阀与翻板座之间的翻盖 的连接方式改为上下移动的连接方式,有效地防止了翻板阀的变形,能够避免密封不严的 问题。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密封翻板座1,密封部可包括第一密封件341和第二密封件 342,第一密封件341位于连接杆33与翻板32相连接的位置,第二密封件342位于第一密 封件341的上部。另外,第一密封件341和第二密封件342具有与翻板座1的上端开口 13 的相同的形状及尺寸,从而能够密封翻板座1的上端开口 13。 翻板32可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集尘翻板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具有内腔的翻板座,该翻板座的一侧形成与除尘管相连的第一开口、另一侧形成与集尘连接套相连的第二开口;轨道,在翻板座的形成第一开口的内表面上沿上下方向设置;翻板阀,位于翻板座的内腔中,包括与轨道相配合的滑动轮、设置在滑动轮上能够沿轨道上下移动的翻板、设置在翻板的上端且与驱动机构相连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且能够密封翻板座的上端开口的密封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河杨林彭志辉许银麟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