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65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轮圈,其包括:    一外环形部分,其适于在其上安装一个轮胎,所述外环形部分包括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外固接孔;    一内环形部分,其与所述外环形部分固定地联接起来,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中空区域,所述内环形部分具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内固接孔,这些内固接孔与所述外固接孔分离开;以及    多个管状的增强构件,它们被联接到所述内固接孔和外固接孔上,每个所述增强构件都包括:    一内端,其被固定地联接到一个所述内固接孔上,以形成一内连接结构,该内连接结构可防止所述内端相对于所述内环形部分向内和向外运动;    一外端,其被固定地联接到一个所述外固接孔上,以形成一外连接结构,其可防止所述外端相对于所述外环形部分向内和向外运动;以及    一内部通道,其在所述内端与所述外端之间延伸,所述内部通道具有一内管段和一位于所述内管段外侧的外管段,所述内部通道的所述内管段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所述内部通道的所述外管段具有一第二最大宽度,第二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最大宽度,从而形成一抵接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自行车车轮。更具体来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多个增强构件的自行车轮圈、以及制造这种轮圈的方法。
技术介绍
除了作为交通形式之外,骑自行车还逐渐变成了更为流行的娱乐形式。另外,骑自行车也成为了一项非常普及的竞技体育运动—不论是对于业余爱好者、还是对于专业人员。无论自行车是被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竞赛,自行车行业都始终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构件、以及自行车的车架。在过去的几年间,人们对自行车上一种特殊的构件作了大量的重新设计,该构件即为自行车的车轮。人们对自行车车轮不断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更为坚固、轻质、且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同时,其制造和装配也更为简单。目前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车轮,这些车轮都可从市场上购得。大多数自行车车轮具有一个轮毂部分、多根辐条以及一个环形轮圈。轮毂部分被连接到自行车车架的某一部分上,以实现相对转动。辐条的内侧端被联接到轮毂上,并从轮毂向外延伸。环形轮圈被联接到辐条的外侧端上,并具有一个外侧部分,用于在其上支撑一个充气轮胎。通常,自行车的辐条是细金属丝型的辐条。轮毂的端头上通常设置有一些凸缘,用于将辐条与轮毂联接起来。特别是,在轮毂的凸缘上设置了一些孔洞。金属丝辐条的内端通常是弯曲的,并设置了一个被制为钉头形状的凸缘。内端被支撑到其中一个轮毂缘上的其中一个孔洞中。辐条的外端上一般制有用于与辐条螺帽相接合的螺纹,辐条螺帽将把金属丝辐条的外端固定到轮圈上的孔洞中。上面这种类型的车轮被设计成与有内胎轮胎或无内胎轮胎配套使用。一般的情况,无内胎型车轮具有一个环形密封件,其被设置成可密封轮圈上的辐条固接孔。在这些情况下,这些典型车轮的成本是很高的,且制造和装配工作也很复杂。另外,这些普通车轮并非如所希望的那样总是结实而轻质的。此外,对于这些普通的车轮,更换某根辐条或多根辐条的操作是困难和/或复杂的。考虑到上述的情况,目前希望能有这样一种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轮圈其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关注现有技术中的这一需求以及其它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文的公开内容可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其它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轮圈,该轮圈较为坚固,同时其重量也较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圈,该轮圈的制造和装配较为简单,且成本也很便宜。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圈制造方法,其中的轮圈既坚固又轻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轮圈的方法,该轮圈较为简单、便宜,从而便于制造和装配。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而基本上实现了上述这些目的,该轮圈包括一外环形部分、一个内环形部分以及多个管状的增强构件。外环形部分适于在其上安装一个轮胎,并包括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外固接孔。内环形部分与外环形部分固定地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中空区域。内环形部分具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内固接孔,这些内固接孔与外固接孔分离开。所述的多个增强构件被联接到内固接孔和外固接孔上。每个增强构件都包括一内端、一外端以及一内部通道,其中的内部通道在内端与外端之间延伸。内端被固定地联接到内固接孔上,以形成内连接结构,从而可防止内端相对于轮圈的内环形部分向内和向外运动。外端被固定地联接到外固接孔上,以形成外连接结构,由此可防止外端相对于轮圈的外环形部分向内和向外运动。每一内部通道都具有一内侧管段和一位于内管段外侧的外管段,内管段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外管段具有一第二最大宽度,第二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最大宽度,从而形成一抵接面。还可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轮圈而基本上实现上述的目的,该轮圈包括一外环形部分、一内环形部分以及多个管状的增强构件。外环形部分适于将一个轮胎固接到其上,并包括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外固接孔。内环形部分与外环形部分固定地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的中空区域。内环形部分具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内固接孔,这些内固接孔与外固接孔分离开。多个增强构件被联接到内固接孔和外固接孔上。每个增强构件都包括一内端和一外端。内端被固定地联接到内固接孔上,以形成内连接结构。每一内连接结构都具有一第一内保持表面,该表面与内环形部分的一第一轮圈内表面接触,第一轮圈内表面基本上在径向面向外侧;内连接结构还具有一第二内保持表面,该表面与内环形部分的一第二轮圈内表面接触,第二轮圈内表面在径向上基本面向内侧。外端被固定地联接到外固接孔上以形成外连接结构。每一外连接结构都具有一第一外保持表面,该表面与外环形部分的一第一轮圈外表面接触,第一轮圈外表面在径向上基本面向外侧;外连接结构还具有一第二外保持表面,该表面与外环形部分的一第二轮圈外表面接触,第二轮圈外表面在径向上基本面向内侧。还可通过提供一种制造自行车轮圈的方法而基本上实现上述的目的。该方法包括步骤形成一个带有环形中空区域的环形轮圈;在环形轮圈的外壁上形成多个外固接孔,并在环形轮圈的内壁上形成多个内固接孔,其中的内壁与环形轮圈的外壁基本上是相对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形成多个增强构件,增强构件带有内端、外端以及内部通道,内部通道在内端与外端之间延伸,每一纵长的通道都具有一内管段和一外管段,外管段的最大宽度大于内管段的最大宽度,从而形成一抵接面。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增强构件的内端固定到辐条内固接孔上,以防止增强构件的内端相对于辐条内固接孔向外和向内运动;并将增强构件的外端固定到辐条外固接孔上,以防止增强构件的外端相对于辐条外固接孔向外和向内运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下文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可更为清楚地认识本专利技术上述这些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以及其它的相应内容,其中的附图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说明下面参见附图,附图构成了本文原始公开范围的一部分,在图中图1是一个侧面正视图,其表示了一自行车前轮,其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辐条型轮圈组件;图2是一自行车后轮的侧面正视图,其带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辐条型轮圈组件;图3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3-3对图1所示的自行车前轮所作的局部剖开放大视图,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去掉了轮胎;图4是图3所示自行车车轮的分解开的局部剖面图,图中对应于将一增强构件插入到轮圈上一对辐条孔(即一内辐条孔和一外辐条孔)中之前的状态;图5是对图3、4所示轮圈和增强构件所作的局部剖面图,表示了在将其中一个增强构件插入到轮圈上一对辐条孔中之后的状态;图6是图3-5所示轮圈及增强构件的局部剖面图,表示了在轮圈的这对辐条孔中将增强构件变形之后的状态;图7是对图3-6所示轮圈和增强构件所作的分解开的局部剖面图,表示了在将一辐条插入到其中一增强构件内部通道中之前的情形;图8是一个放大的侧视图,表示了图3-7中的增强构件在变形之前的状态;图9是从外端观察图8中的增强构件所作的正视图;图10是沿图8中的10-10线对图8、9中的增强构件所作的剖面图;图11是沿图8中的10-10线对图8-10中的增强构件所作的剖面图,图中表示了增强构件在变形之后的状态,图中为了便于描述而去掉了轮圈;图12是对图1所示自行车车轮的前轮毂所作的放大俯视图,图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剖开了某些部分;图13是对图12所示前轮毂的轮毂体所作的俯视放大图;图14是图13所示轮毂体的左侧立视图;图15是对图13、14所示轮毂体所作的右侧立视图;图16是沿图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岛伸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