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80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语音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开关包括可动端子及固定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抵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固定端子具有搭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所述抵接部与搭接部前后对齐以与搭接部接触或断开,开关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到插头的预定位置之后,才完成闭合与断开之间的切换,避免瞬间产生错误信号,使得插头能够接收到准确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语音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开关包括可动端子及固定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抵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固定端子具有搭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所述抵接部与搭接部前后对齐以与搭接部接触或断开,开关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到插头的预定位置之后,才完成闭合与断开之间的切换,避免瞬间产生错误信号,使得插头能够接收到准确的信号。【专利说明】语音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语音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开关的语音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语音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现有的语音连接器通常设置有 开关,用以提供侦测信号,如中国专利公告第2523077号所揭示的一种语音连接器,该语音 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及一开关,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插 头的插接孔,每一信号端子设有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开 关包括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可动端子设有凸伸入插接孔内的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向后延伸 与固定端子抵接在一起的抵接部,对接部位于信号端子端子的接触部的后方,当外置语音 插头插入插接孔内时,先弹性接触各信号端子的接触部,随着插头的继续插入,插头抵推可 动端子的对接部,促使抵接部与固定端子断开,实现侦测的作用,然而,各信号端子还未接 触插头的预定位置之前,开关已经完成由闭合状态至断开状态的切换,导致插头存在瞬间 接收到错误信号。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语音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其开关能够提供准确信号的语音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语音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 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 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开关包括可动端子及固 定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抵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 述固定端子具有搭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所述抵接部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 的后方,所述抵接部与搭接部前后对齐以与搭接部接触或断开。 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可动端子的抵接部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抵接部与固定 端子的搭接部前后对齐以与搭接部接触或断开,开关在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到插头的预 定位置之后,才完成闭合与断开之间的切换,避免瞬间产生错误信号,使得插头能够接收到 准确的信号。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内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语音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后盖分离开的立体示意 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语音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语音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显示各导电端子之 间的相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 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开关、包覆绝缘本体10的金属壳体30及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 后端的盖板40。 绝缘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向前凸伸的对接部12,一插接孔15前 后贯穿主体部11与对接部12,用以收容插头(未图示),主体部11包括围设于插接孔15外 侧的顶壁16、底壁17及两侧壁18,顶壁16开设有第一收容槽161,一侧壁18开设有第二收 容槽182及位于第二收容槽182内侧的第三收容槽183,另一侧壁18开设有一第六收容槽 186,底壁17开设有第四收容槽174及位于第四收容槽174上侧的第五收容槽175,第一、第 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收容槽161、182、183、174、175、186分别向后贯穿主体部11并分 别与插接孔15贯通。第二、第三收容槽182U83左右间隔开并相互贯通,第四、第五收容槽 174、175上下间隔开并相互贯通。 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端子21、22、23,第一端子21包括直角型的第一 固定部211、自第一固定部211向前延伸的弹性第一接触部212及自第一固定部211底部向 后延伸的焊接脚213。第二端子22包括坚直板状的第二固定部221、自第二固定部221前 端向内侧及向后延伸的弹性第二接触部222及自第二固定部221底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 脚223。第三端子23包括水平板状的第三固定部231、自第三固定部231向前及向上延伸 的第三接触部232及自第三固定部231向后延伸的第三焊接脚233。 开关包括相互接触或断开的可动端子31与固定端子32,可动端子31包括第一定 位部311、自第一定位部311向上弯折延伸的直角型抵接部315及自第一定位部311向后延 伸的第一焊接部313,第一定位部311为水平片状结构,抵接部315为坚直片状结构,其包括 直立部316及自直立部316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317,直立部316与延伸部317的连接位 置处安装有一抵接块318,抵接块318设置圆形饼状结构,抵接块318为塑胶或金属材料制 成,抵接块318也可以成型于可动端子31上。 固定端子32包括坚直板状的第二定位部321、自第二定位部321前端向内侧及向 后延伸的弹性第四接触部322及自第二定位部321底部向后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3,第二定 位部321内侧设有向内侧水平凸伸的搭接部325及形成该搭接部325后留下的通孔326, 搭接部325为坚直片状结构且与可动端子31的延伸部317前后对齐。插头插入时,插头能 够抵推可动端子31的延伸部317与固定端子32的搭接部325接触或断开,实现侦测的功 效。 金属壳体30包覆在绝缘本体10主体部11的外侧,实现信号屏蔽的作用。 盖板40设有前后贯通的若干定位孔41,用以供导电端子20的第一、第二、第三焊 接脚213、223、233及第一、第二焊接部313、323穿过,定位孔41沿左右方向排成一行。 本专利技术语音连接器100组装时,导电端子20与开关分别向前组装于对应收容槽 161、182、183、174、175、186内,第一端子21的第一固定部211固定于第一、第三收容槽 161、183内;第二端子22的第二固定部221固定于第二收容槽182内,并且位于第一固定部 211的外侧;第三端子23的第三固定部231固定于第四收容槽174内;可动端子31的第一 定位部31固定于第五收容槽175内,并且位于第三固定部231的上方;固定端子32的第二 定位部321固定于第六收容槽186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触部212、222、232、322及 抵接部315分别凸伸入插接孔15内。第一、第二、第三焊接脚213、223、233及第一、第二焊 接部313、323向后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语音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脚,所述开关包括可动端子及固定端子,所述可动端子具有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抵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固定端子具有搭接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所述抵接部与搭接部前后对齐以与搭接部接触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良张光卿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