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044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墨盒包括:第一墨水腔室和与第一墨水腔室连通的第二墨水腔室,墨水供应部,与第一墨水腔室连通,变形腔,设置在第一墨水腔室内部,第一墨水腔室和第二墨水腔室之间通过毛细通道连通或者第一墨水腔室与第二墨水腔室通过小孔连通,第二墨水腔室中设置有毛细部件。即使在除了第一墨水腔室以外其他墨水腔室的墨水都已耗尽的情况,打印设备往变形腔内部充气,毛细通道也能阻止第一墨水腔室的墨水回流至其他墨水腔室,从而使墨水主要流向打印设备的打印头中,即墨盒能被正确地检测。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在墨盒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墨水回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墨盒包括:第一墨水腔室和与第一墨水腔室连通的第二墨水腔室,墨水供应部,与第一墨水腔室连通,变形腔,设置在第一墨水腔室内部,第一墨水腔室和第二墨水腔室之间通过毛细通道连通或者第一墨水腔室与第二墨水腔室通过小孔连通,第二墨水腔室中设置有毛细部件。即使在除了第一墨水腔室以外其他墨水腔室的墨水都已耗尽的情况,打印设备往变形腔内部充气,毛细通道也能阻止第一墨水腔室的墨水回流至其他墨水腔室,从而使墨水主要流向打印设备的打印头中,即墨盒能被正确地检测。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在墨盒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墨水回流的技术问题。【专利说明】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
技术介绍
目如,有的喷墨打印设备利用可更换墨盒来作为存储墨水的容器。在这种喷墨打印设备中,通常设置了带打印头的墨盒安装部。在墨盒安装至该安装部之后,墨盒的出墨口与该安装部的打印头连通,以形成打印操作。 目前有的墨盒(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在其内部设置了可变形的袋。墨盒安装后,通过对该袋进行充气,可以使墨盒内部的墨水向打印头输出,打印头处设置了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墨水后,就可以确定墨盒安装正确;之后,通过对该袋的排气,使墨盒内部恢复正常的压强。 在打印操作时,喷墨打印设备会从墨盒的出墨口抽取墨水,墨盒内部形成负压。此时,可变形的袋膨胀,推动联动杆,从而打开进气口阀,墨盒内部达到气压平衡。当打印操作停止时,该袋逐渐收缩,墨盒内部恢复正常的压强。 然而,由于这种墨盒内部通常具有多个腔室,对于那些最靠近出墨口的腔室内的墨水还未用完,而其他腔室墨水用尽的墨盒,在墨盒安装至打印设备时,打印设备对该袋进行充气,部分墨水会回流至其他腔室,而导致流至打印头的墨水不足,造成检测失败。 因此,有的墨盒在最靠近出墨口的腔室与其他腔室连接的位置设置了单向阀,防止墨水回流。但是,该单向阀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这样的设置会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加。如果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部件漏装或者装错的情况,还会导致墨盒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产品质量。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号CN103380002A。
技术实现思路
本发技术提供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以解决现有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在墨盒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墨水回流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包括: 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室和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室连通的第二墨水腔室, 墨水供应部,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室连通, 变形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 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和第二墨水腔室之间通过毛细通道连通。 还包括可接收所述喷墨打印设备充入的气体的气体连通部,所述气体连通部与所述变形腔连通。 所述毛细通道呈迷宫形。 所述毛细通道位于盒体的侧壁上,通过密封膜密封形成。 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还设有可形变的偏压件,与所述变形腔抵接。 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还设有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偏压件。 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包括: 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室和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室连通的第二墨水腔室, 墨水供应部,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室连通, 变形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 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墨水腔室与第二墨水腔室通过小孔连通,所述第二墨水腔室中设置有毛细部件。 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还设有可形变的偏压件,与所述变形腔抵接。 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还设有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偏压件。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述第一墨水腔室和第二墨水腔室之间通过毛细通道连通或者第一墨水腔室与第二墨水腔室通过小孔连通,第二墨水腔室中设置有毛细部件。即使在除了第一墨水腔室以外其他墨水腔室的墨水都已耗尽的情况,打印设备往变形腔内部充气,毛细通道也能阻止第一墨水腔室的墨水回流至其他墨水腔室,从而使墨水主要流向打印设备的打印头中,即墨盒能被正确地检测。解决了现有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在墨盒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墨水回流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毛细通道只需要通过密封膜的焊接形成,相对于目前有的墨盒使用的单向阀来说,制造工艺简单,不会出现装配单向阀时错装和漏装的情况。而且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墨盒的立体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1墨盒的盒体的两个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墨盒的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墨盒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涉及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墨盒内部结构: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涉及的墨盒的立体图,墨盒I包括盒体11,盖体12,电路基板13,墨水供应部14以及气体连通部15。其中,盖体12用于与盒体11的开口接合形成腔室,以存储墨水。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为两个,分别是第一盖体12a和第二盖体12b,以焊接的方式与盒体11的开口接合。此外,电路基板13设置在墨盒I的上表面,用于与打印设备的控制器进行信息传输,以控制打印操作。 图2a和图2b为本技术墨盒的内部不图,墨盒I内部设有墨水容纳部,墨水容纳部包括至少两个墨水腔室。在本实施例中,墨盒具有6个墨水腔室,分别是第一墨水腔室111、第二墨水腔室112、第三墨水腔室113、第四墨水腔室114、第五墨水腔室115以及第六墨水腔室116,每个墨水腔室都与其相邻的墨水腔室形成流体连接。墨水从第六墨水腔室116、第五墨水腔室115、第四墨水腔室114、第三墨水腔室113、第二墨水腔室112到第一墨水腔室111的顺序依次被消耗,即墨水的流动方向是从第六墨水腔室116依次到第一墨水腔室111。其中,第一墨水腔室111与第二墨水腔室112之间利用毛细通道180连通。其他墨水腔室中位于墨水流动方向最下游测的墨水腔室通过开口与第二墨水腔室112连通,即第三墨水腔室113与第二墨水腔室112连通。 更具体的,毛细通道180的第一开口 18a位于第一墨水腔室111,第二开口 18b位于第二墨水腔室112。且该毛细通道180位于盒体11的侧壁上,利用密封膜密封形成(如图1所示)。毛细通道180具有毛细力,因此流体的流动能造成阻力。在本实施例中,毛细通道180呈迷宫形,通过迷宫形的设置能进一步增加毛细通道180的阻力。 第一墨水腔室111中设置了变形腔117。变形腔117的固定部分由盒体11内壁往盒体11内部延伸的周围壁1170形成,可形变部分由可形变部件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可形变部件为一张可形变的薄膜(图中未显示)。通过将薄膜焊接至周围壁1170上来形成变形腔117。当变形腔117内部压强小于第一墨水腔室111时,薄膜朝变形腔117内部变形,使变形腔117收缩;当变形腔117内部压强大于第一墨水腔室111时,薄膜朝变形腔117外部变形,使变形腔117膨胀。 墨盒I的气体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打印设备用的可更换的墨盒,包括: 墨水容纳部,至少包括第一墨水腔室和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室连通的第二墨水腔室, 墨水供应部,与所述第一墨水腔室连通, 变形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内部, 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墨水腔室和第二墨水腔室之间通过毛细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作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