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297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喷墨打印机中设有一光接收器和数个电触针,喷墨墨盒包括:发光部分,设置在墨盒上与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电触点,用于接收来自喷墨打印机的用于驱动发光部分的信号;导电构件,导电构件一端与电触点相对应,另一端与电触针位置相对应,以使墨盒装入喷墨打印机时导电构件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与电触点及电触针相接触。由于导电构件的应用,无需修改传统芯片的结构,可防止芯片触点受到墨水的污染,解决现有喷墨墨盒的电触点容易受到从出墨口泄漏的墨水的污染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制造简单,可有效地降低墨盒的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喷墨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墨盒O
技术介绍
为了使用户及打印机都能及时了解墨盒的状态,如装入位置是否正确、墨水量是否充足等,现有技术通过在盒体上采用导光结构设计,如设置一导光柱及显示部分,从而可将位于芯片上的发光部发出的光引导至墨盒外部,进而将光信号传递给打印机的光接收器以及用户的眼睛,使得打印机及用户可以及时判断墨盒的状态。上述技术方案中,对导光柱的透光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即导光柱必须使用高透明材料制成,且各个面的光洁度要求较高,显然,这样会增加导光柱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在无形中也就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201010173403. 8提出一种加长柔性电路板,其与传统芯片的电路基板不同,其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可变形性,其上同样形成有电触点以及发光部(如 LED灯),并将发光部设置在与打印机的光接收器相对的位置上,而触点与传统芯片一样都放置在与打印机电触针直接接触的位置上,如此设置,当墨盒装机后,发光部被驱动后发出的光可直接发送至墨盒外部,被光接收器所接收,无需上述导光部分结构,制造简单。然而, 上述方法需要对传统芯片的电路基板做出改进,其中,为了使柔性电路板可以沿着墨盒的外部结构而弯折定位,其厚度设置的较小,这样在墨盒制造过程中必须谨慎安装,否则容易出现柔性电路板损坏的问题,如此容易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此外,如上述中国专利的图示可知,芯片的电触点位于或近似位于墨盒出墨口所在底壁上,则电触点容易受到从出墨口泄漏的墨水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墨盒,以解决现有喷墨墨盒的电触点容易受到从出墨口泄漏的墨水的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墨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所述喷墨打印机中设有一光接收器和数个电触针,所述喷墨墨盒包括发光部分,设置在所述墨盒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电触点,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喷墨打印机的用于驱动所述发光部分的信号;其特征是,还包括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一端与所述电触点相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电触针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喷墨打印机时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触点及电触针相接触。所述电触点的数量与所述电触针的数量相对应,所述导电构件包括数条分别连接彼此对应的电触点及电触针的导电筋,所述导电筋的数量与所述电触点的数量相对应。3所述导电构件为导电塑料制成。所述导电构件与所述墨盒一体制成。所述导电构件与所述墨盒分开制成。所述墨盒还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墨盒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的侧壁上,可相对所述侧壁而移动,且操作所述弹性构件能够将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喷墨打印机上。所述发光部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发光部设置在所述墨盒设有所述弹性构件的侧壁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墨盒还包括电路基板,所述发光部分及所述电触点均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导电构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构件上,在墨盒装入打印机时分别与所述电触点及电触针相接触。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导电构件的应用,无需修改传统芯片的结构,可防止芯片触点受到墨水的污染,解决现有喷墨墨盒的电触点容易受到从出墨口泄漏的墨水的污染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制造简单,可有效地降低墨盒的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实施例墨盒的外观示意图;图Ib则为墨盒的剖视图;图加为本技术实施例墨盒的导电构件结构及芯片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2b则为本实施例芯片结构的示意图;图3则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芯片位置示意图。符号说明1墨盒,11盒体,111隔板,112连通口,12盒盖,13出墨口,131棉芯,14 导气孔,15注墨口,16负压腔,161海绵体,17墨水腔,171棱镜,18、180弹性构件,181第一接合部分,1801开口,19第二接合部分,20侧壁,201凹槽,202轨道,203开口,2,200芯片, 21电路基板,22电触点,23存储器,24发光部,3、30导电构件,31、301倾斜部,32、302端部, 33导电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利用导电构件连接触点与喷墨打印机的电触针, 从而将打印机的输出电压传导至触点上以驱动发光部发光,这样即可将发出的光传输给用户及光接收器,使用户及打印机及时了解墨盒的使用状态,且上述导电构件加工容易、不易折断,并且可减少墨盒的制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无需使用加长柔性电路板,无需改4变原有芯片的结构,并可防止芯片触点受到墨水污染。下面根据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图Ia为本实施例墨盒的外观示意图,图Ib则为墨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a所示,墨盒1包括盒体11与盒盖12,其中,盒体11与盒盖12都是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两者之间通过振动焊接、热熔焊或摩擦焊接等方式而熔合在一起,内部形成密闭的空间。如图Ib所示,墨盒1内部利用隔板11分成负压腔16与墨水腔17,且两者通过位于隔板11下方的连通口 111而相互连接。其中,负压腔16中包含有用以保持墨水的吸收构件,该吸收构件大多采用海绵体161等多孔性材料制成。随着负压腔16中的墨水被消耗用于记录,在墨水腔17中的墨水通过上述连通口 111进入负压腔16,同时空气也进入墨水腔17中,即墨水腔17中的墨水与负压腔16中的空气交换。而且,随着在负压腔16中的空气与墨水腔17中的墨水不断交换,外部大气可通过位于墨盒1顶部中的导气孔14而被吸入至墨水腔17中。此外,如图Ib所示,墨盒1上还设有出墨口 13,其设置在负压腔16的底壁上以给打印机的记录头供墨,且出墨口 13中往往还设置有一棉芯131,其密度比负压腔16中的多孔性材料高,用于引导墨水流动至出墨口 13;而且,墨盒1上还设有注墨口 15,其位于墨水腔17上方,用于注墨墨水至墨盒1中,往往在首次注墨后利用钢珠(图中未示出)进行密封;同时,墨盒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墨水腔17的墨水余量的棱镜171,即墨水腔17的底壁设有棱镜171。利用棱镜检测墨水余量的过程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如图 Ia所示,墨盒1上还设有具有第一接合部分181的弹性构件18和第二接合部分19,其中, 弹性构件18 —端为固定在墨盒的侧壁20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可绕上述固定端而移动的自由端,也就是说,弹性构件18可相对于上述侧壁20而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确切地说,当墨盒1装机时,弹性构件20可从远离上述侧壁20的位置移动至靠近上述侧壁20的位置以使位于其上的第一接合部分181与打印机上的第一接合机构相配合,从而将墨盒1固定在打印机上。另外,当墨盒1装入打印机后,上述侧壁20与上述喷墨打印机的电触针及光接收器位置相对,也就是说,上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墨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中,所述喷墨打印机中设有一光接收器和数个电触针,所述喷墨墨盒包括:发光部分,设置在所述墨盒上与所述光接收器相对应的位置上;电触点,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喷墨打印机的用于驱动所述发光部分的信号;其特征是,还包括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一端与所述电触点相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电触针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墨盒装入所述喷墨打印机时所述导电构件的所述一端及所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触点及电触针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