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石膏成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850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耳部石膏成型器,该成型器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方的手柄,所述主体整体形状与耳廓凸面相适配;所述主体包括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以及底板,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连接后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且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能在它们的至少一个连接处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在治疗的操作方式上有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时提高了操作效率,在石膏固定时更快捷更牢固,也方便了操作人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传统石膏固定的各项缺陷,具备了安全性、有效性、易操作性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耳部石膏成型器,该成型器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方的手柄,所述主体整体形状与耳廓凸面相适配;所述主体包括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以及底板,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连接后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且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能在它们的至少一个连接处打开。本技术不仅在治疗的操作方式上有了改变,更重要的是在使用时提高了操作效率,在石膏固定时更快捷更牢固,也方便了操作人员。本技术克服传统石膏固定的各项缺陷,具备了安全性、有效性、易操作性等。【专利说明】耳部石膏成型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的耳部石膏成型器。
技术介绍
对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疗效最好的方法就是穿刺抽液、耳廓石膏固定。传统的石膏固定由医务人员依据个人经验,手工涂抹,石膏塑型的办法,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①完全掌握此项技术,操作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练习过程,且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操作过程繁琐,随意性大,导致石膏固定后会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均的现象;石膏涂抹时经常会污染到病人耳周的皮肤和头发,影响美观石膏固定期间,病人耳部闷胀感明显,自感听力受影响。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一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比如: 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耳廓夹,申请号:200820174202.8,该技术公开了一种耳廓夹,其特征在于在弹簧的两个延伸端固定着内侧具有凸起的耳廓夹板。耳廓假性囊肿手术后带上该耳廓夹就可以不用再打石膏固定了,为患者解除了打石膏的痛苦,同时也方便了术者的操作。 使用耳廓夹和使用石膏固定在耳廓假性囊肿疾病的治疗上是不同的治疗方式。而在临床上就“复发率”来讲,石膏固定的复发率为“O”.所以,临床上目前为止仍在继续使用石膏固定方式进行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 中国技术专利:耳廓模托,申请号:201220754116.0,该技术提供一种耳廓模托,由耳罩和手柄组成,耳罩由前板和侧板组成,前板为一平面板,侧板弯曲,与耳廓凸面相适配,前板外缘与侧板外缘密闭连结,前板和侧板围成与耳廓相适合的空腔,手柄设置在耳罩外部。该技术适用于术后对耳廓上打上的石膏进行支撑定形,使用方便。 该耳廓模托是只是对耳廓上打上的石膏进行支撑定形,如果石膏固定牢固根本不需要耳廓模托,所以,在实用性方面也有待考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简单便利的耳部石膏成型器,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耳部石膏成型器,该成型器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方的手柄,所述主体整体形状与耳廓凸面相适配,所述主体包括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以及底板,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连接后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且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能在它们的至少一个连接处打开。 较好的,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之间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在所述铰链处能打开。 较好的,所述主体外侧为光滑的弧形,且在该主体的下弧形部件一侧设有一个凹口,该凹口与耳部耳道对应。 较好的,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凹口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一侧,所述铰链则位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 本技术使用时,将成型器套在耳廓外,并将耳廓完全固定在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以及底板围城的空间里,该空间为浇灌石膏液区域,当石膏浇满成型器,耳廓会完全淹没在石膏液中,待石膏干硬后,从连接处打开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取下石膏成型器,完成上石膏和成型固定。 本技术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石膏成型器,将上石膏和成型固定一次完成,省时省力又能达到最好的疗效。本技术采用圆弧形状,手柄设置在下方,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大大优化操作流程,节省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手柄2,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连接器5,铰链6,底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但是以下的内容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部石膏成型器,该成型器包括主体I和设置在主体下方的手柄2,所述主体I整体形状与耳廓凸面相适配,所述主体包括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以及底板7,所述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连接后与底板7形成一个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且所述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能在它们的至少一个连接处打开;所述底板7位于该空间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之间一端通过连接器5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6连接。连接器5的设置,可以将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以铰链6为圆心呈半圆形打开,便于在石膏凝固后取下成型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两个连接处均可以打开,从而取下成型器。连接器5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能完成两部分连接并能打开的功能即可,比如图1所示的为一个搭钩的连接器;铰链6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5与所述凹口位于所述主体I的同一侧,所述铰链6则位于所述主体I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7位于所述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的底部,所述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位于所述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的侧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器采用医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长度为8_9cm,宽为4_5cm,高为4cm,边厚为4_6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长度为5_7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成型器总长度13_16cm,侧立最大宽度4.3_5cm。 本实施例中,在具体使用成型器时,病人需侧卧,患耳朝上,操作者左手持手柄将成型器完全套住耳廓,贴紧耳屏;右手将调至半稀稠状态的石膏液倒入此石膏成型器上弧形部件3、下弧形部件4与底板7围成的空间中,直至将耳廓全部覆盖;待石膏干硬后取下此石膏成型器即可。整个过程简单,耳部石膏成型器使用便捷,便于操作者学习掌握耳部石膏固定;可以规范耳部石膏固定形状,并避免因操作者技术原因造成石膏形状、大小不一及污染病人耳周皮肤或头发,影响美观;能在石膏成形后预留耳道,缓解病人耳部闷胀感,改善听力。 尽管本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耳部石膏成型器,其特征在于该成型器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方的手柄,所述主体整体形状与耳廓凸面相适配;所述主体包括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以及底板,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连接后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且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能在它们的至少一个连接处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石膏成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之间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部石膏成型器,其特征在于该成型器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方的手柄,所述主体整体形状与耳廓凸面相适配;所述主体包括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以及底板,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连接后与底板形成一个容纳耳廓、浇灌石膏液的空间,且所述上弧形部件、下弧形部件能在它们的至少一个连接处打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亚云顾泓朱国珍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