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防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7767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2:48
一种罗拉防缠绕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清洁组件,牵伸机构中上罗拉的外侧端面同轴固定有清洁凸轮;清洁组件中套接有清洁座的安装轴平行位于上罗拉的上方,安装轴一端套有扭簧与安装座的下部固定连接,扭簧连接在清洁座与安装座之间;安装轴另一端有挡圈;清洁垫的上沿与清洁座固定,下沿与上罗拉成线性接触;拨杆固定在清洁座靠近挡圈的一侧与清洁凸轮形成凸轮机构。上罗拉转动一周清洁垫与上罗拉分离一次,被清洁垫剥离的纤维可以回到正常牵伸的纤维条或纤维束中,有效地提高了纱线质量和产品制成率。去除手动清洁,减少劳动强度。清洁工作独立进行,清除掉的缠绕纤维不会相互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有效降低了生产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罗拉防缠绕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清洁组件,牵伸机构中上罗拉的外侧端面同轴固定有清洁凸轮;清洁组件中套接有清洁座的安装轴平行位于上罗拉的上方,安装轴一端套有扭簧与安装座的下部固定连接,扭簧连接在清洁座与安装座之间;安装轴另一端有挡圈;清洁垫的上沿与清洁座固定,下沿与上罗拉成线性接触;拨杆固定在清洁座靠近挡圈的一侧与清洁凸轮形成凸轮机构。上罗拉转动一周清洁垫与上罗拉分离一次,被清洁垫剥离的纤维可以回到正常牵伸的纤维条或纤维束中,有效地提高了纱线质量和产品制成率。去除手动清洁,减少劳动强度。清洁工作独立进行,清除掉的缠绕纤维不会相互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有效降低了生产和维修成本。【专利说明】罗拉防缠绕装置
本技术属于纺纱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纤维条牵伸过程中纺纱机械部件的清洁装置,具体为一种罗拉防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具有牵伸机构的纺纱机械中作为主要牵伸部件的上罗拉和下罗拉组成牵伸罗拉。在摇架加压弹簧的作用下,上罗拉具有握持纤维的能力,使纤维按一定的线速度运动,发挥罗拉牵伸的作用。但在实际纺纱过程中,纤维高速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的静电以及上罗拉表面附着的棉腊和油剂都会导致运动中的纤维缠绕在皮棍上。若上罗拉表面的纤维未被及时去除,则容易导致上罗拉受损,进而出现纱线质量下降、断头率增高、制成率降低等不良影响。在牵伸机构中上罗拉包括前上罗拉、后上罗拉皮辊和中上罗拉皮圈。前上罗拉通常采用负压气流吸取来清洁所缠绕的纤维;中上罗拉皮圈和后上罗拉皮辊,则通常采用罗拉防缠绕装置来清洁。 如图6和图7所示,现有的皮辊缠绕装置,主要包括清洁皮带21和清洁粘轮22。其中,清洁皮带21的下方皮带面与中上罗拉皮圈402和后上罗拉皮辊401表面线形接触,而清洁皮带21的上方皮带面则与清洁粘轮22接触。在纺纱机械运转的过程中,被缠绕在中上罗拉皮圈402和后上罗拉皮辊401的纤维会被清洁皮带21带走,再由清洁粘轮22将纤维从清洁皮带21上粘取,最终由人工手动清除清洁粘轮22上的纤维。 现有罗拉防缠绕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 1、纤维在缠绕至皮辊或皮圈上以后,现有的罗拉防缠绕装置通过将纤维从皮辊上带走来达到清洁的目的,这样会导致纱线的质量和制成率降低。 2、现有罗拉防缠绕装置中的清洁平皮带同时清洁后上罗拉皮辊和中上罗拉皮圈缠绕纤维。这样的结构容易导致前面清除的纤维又缠绕到后面的皮辊上,使得清除效果不理相 3、需要人工来回巡视并及时清除清洁粘轮上粘附的纤维,在高速纺纱的情况下,人工清除粘轮的周期频繁,极大增加挡车工人的劳动强度。 4、由于清洁皮带需要皮带面张紧才能与后上罗拉皮辊和中上罗拉皮圈保持线性接触,所以需要配设相应的张紧机构。又因为清洁粘轮需要转动并且要与清洁皮带之间具有传动速度差,所以需要配设相应的驱动机构。由此可知,现有罗拉防缠绕装置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此外,若缠绕装置某一处出现问题,则需要停止整个装置的工作进行检修,故维修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罗拉防缠绕装置,能够将纤维在缠绕初始阶段从皮辊上剥离,使纤维回归至正常牵伸的纤维条或纤维束中,有效地降低对纱线质量的影响,提高纱线的产品制成率。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罗拉防缠绕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清洁组件,安装板对称固定在牵伸机构摇架的两侧,清洁组件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板上并与牵伸机构中上罗拉的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罗拉的外侧端面固定有清洁凸轮,该清洁凸轮与上罗拉同轴连接且同步转动;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轴、清洁座、清洁垫、扭簧、挡圈和拨杆;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挡圈、清洁座和扭簧依次套装于安装轴上,清洁座可在安装轴上转动;所述安装轴位于上罗拉的上方,并与上罗拉的轴线平行,安装轴套有扭簧的一端与安装座的下部固定连接,扭簧位于清洁座与安装座之间,扭簧的一端与清洁座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扭簧用于复位转动的清洁座;所述挡圈靠近清洁座固定在安装轴的另一端,挡圈用于限制清洁座在安装轴轴向上的位移;所述清洁垫的上沿固定在清洁座的表面上,清洁垫的下沿与上罗拉的表面形成线性接触;所述拨杆固定在清洁座靠近挡圈的一侧,拨杆的位置与所述清洁凸轮的位置对应,拨杆与清洁凸轮形成凸轮机构,清洁凸轮转动一周,拨杆将清洁垫与上罗拉分离一次。 进一步,所述上罗拉包括后上罗拉皮辊和中上罗拉皮圈,一个上罗拉对应设置一组清洁组件。 进一步,所述清洁垫与上罗拉等宽。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连接安装座的位置有条形孔,条形孔的条形方向与上罗拉的轴线垂直,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锁紧螺栓,安装座通过穿过条形孔的锁紧螺栓与安装板连接;放松的锁紧螺栓可在条形孔内滑动位移,用来调整所述清洁组件与上罗拉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拨杆为钩状部件,该钩状部件向清洁凸轮方向弯曲。 进一步,所述安装座与安装轴连接的位置设有盲孔,该盲孔可容纳所述扭簧和清洁座的一端,盲孔内设有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第一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扭簧扭紧时清洁座的转动角度,第二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扭簧放松时清洁座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为台阶,该台阶设置在盲孔的弧形侧壁上,所述清洁座在与盲孔弧形侧壁对应的侧面上设有棱台,所述台阶位于扭簧扭紧时棱台随清洁座转动的轨迹上,棱台可被台阶限位阻挡。 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为凸台,该凸台设置在盲孔的底面上,所述清洁座在与盲孔底面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台位于扭簧放松时凸块随清洁座转动的轨迹上,凸块可被凸台限位阻挡。 进一步,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钩挂在凸台和凸块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上罗拉表面线性接触的清洁垫在对缠绕纤维进行及时清理后,由清洁组件中的拨杆和上罗拉端部的清洁凸轮形成的凸轮机构使上罗拉转动一周,清洁垫与上罗拉分离一次,这样可实现被清洁垫剥离的纤维不被带走,而是回到正常牵伸的纤维条或纤维束中,有效地降低了对纱线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纱线的产品制成率。并且,由于缠绕纤维会回归至正常的牵伸工作中,所以无需人工再次手动清洁,极大的减少了挡车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因为一个上罗拉对应设置一个独立的清洁组件,所以清洁工作是独立进行,清除掉的缠绕纤维不会在上罗拉之间产生相互影响。本技术的结构简单,配置合理,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中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向透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中:1、摇架,2、安装板,3、清洁组件,4、上罗拉,401、后上罗拉皮辊,402、中上罗拉皮圈,5、条形孔,6、锁紧螺栓,7、拨杆,8、清洁凸轮,9、安装座,10、安装轴,11、清洁座,12、清洁垫,13、挡圈,14、扭簧,15、棱台,16、台阶,17、凸台,18、凸块,19、纤维条,20、下罗拉,21、清洁皮带,22、清洁粘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罗拉防缠绕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清洁组件,安装板对称固定在牵伸机构摇架的两侧,清洁组件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板上并与牵伸机构中上罗拉的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罗拉的外侧端面固定有清洁凸轮,该清洁凸轮与上罗拉同轴连接且同步转动;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轴、清洁座、清洁垫、扭簧、挡圈和拨杆;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挡圈、清洁座和扭簧依次套装于安装轴上,清洁座可在安装轴上转动;所述安装轴位于上罗拉的上方,并与上罗拉的轴线平行,安装轴套有扭簧的一端与安装座的下部固定连接,扭簧位于清洁座与安装座之间,扭簧的一端与清洁座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扭簧用于复位转动的清洁座;所述挡圈靠近清洁座固定在安装轴的另一端,挡圈用于限制清洁座在安装轴轴向上的位移;所述清洁垫的上沿固定在清洁座的表面上,清洁垫的下沿与上罗拉的表面形成线性接触;所述拨杆固定在清洁座靠近挡圈的一侧,拨杆的位置与所述清洁凸轮的位置对应,拨杆与清洁凸轮形成清洁凸轮机构,清洁凸轮转动一周,拨杆将清洁垫与上罗拉分离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定宝胡革明马孝育陈华曹云霞陈文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