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331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和工作头,工作头相对主机至少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主机包括:主壳体、电机以及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一个动力轴;电动工具还包括:一个旋转壳体,旋转壳体与主壳体构成转动连接,工作头包括:头部壳体、驱动组件和输出头,驱动组件包括:能与动力轴配合的驱动轴,头部壳体与旋转壳体构成滑动连接,头部壳体相对旋转壳体滑动时具有第一滑动位置和第二滑动位置;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中心设有传动孔,驱动组件还包括:与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和能插入传动孔的联轴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工具至少具有工作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两种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工作头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满足了工作环境不同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和工作头,工作头相对主机至少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主机包括:主壳体、电机以及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一个动力轴;电动工具还包括:一个旋转壳体,旋转壳体与主壳体构成转动连接,工作头包括:头部壳体、驱动组件和输出头,驱动组件包括:能与动力轴配合的驱动轴,头部壳体与旋转壳体构成滑动连接,头部壳体相对旋转壳体滑动时具有第一滑动位置和第二滑动位置;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中心设有传动孔,驱动组件还包括:与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和能插入传动孔的联轴杆。本技术的电动工具至少具有工作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两种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工作头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满足了工作环境不同时的需求。【专利说明】 电动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头能够旋转的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电动扳手包括工作头以及主机部分,其作为一种通过电力驱动来拧紧螺丝的工具使用,广泛的受到使用者的青睐。但是,现有的电动扳手中,其通常只有一只工作状态,也即是工作头只能处于一固定的位置,当需要对一些比较难以操作的拐角或者缝隙等狭窄区域进行操作时,对于现有的电动扳手,一方面电动扳手工作头与主机处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使得电动扳手的体积较大,难以深入到狭窄区域中;另一方面,对于位于需要拐弯才能操作的区域,工作头难以接触到待操作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头能够旋转的电动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和工作头,工作头相对主机至少具有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两个以上的工作位置,主机包括:主壳体、电机以及动力组件,电机设置在主壳体中,动力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动力轴;电动工具还包括:一个旋转壳体,旋转壳体与主壳体在动力轴的自由端侧构成转动连接,工作头包括:头部壳体、驱动组件和输出头,驱动组件部分设置在头部壳体中,驱动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能与动力轴配合将扭矩引入驱动组件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头部壳体构成转动连接,头部壳体与旋转壳体构成滑动连接,驱动轴随着头部壳体同步滑动,头部壳体相对旋转壳体滑动时至少具有第一滑动位置和第二滑动位置;动力组件中还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中心设有传动孔,第一锥齿轮固定在动力轴的自由端并与之同步枢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能与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和一个自由端能插入传动孔构成传动配合的联轴杆,第二锥齿轮和联轴杆固定在驱动轴的自由端并与之同步枢转。 进一步地,工作头还包括一个能偏压头部壳体使其向第二滑动位置靠近的偏压元件。 进一步地,偏压元件为螺旋弹簧。 进一步地,旋转壳体包括:伸入头部壳体内的配合部,配合部形成有一段轨道槽,头部壳体的端部形成能嵌入轨道槽的滑动凸起。 进一步地,工作头还包括一个能与头部壳体同步滑动的安装套管,驱动轴穿过安装套管并通过轴承与之构成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套筒的筒壁包括:外筒壁和内筒壁,在外筒壁和内筒壁之间设有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夹层空间,外筒壁设有供滑动凸起卡紧的固定槽。 进一步地,旋转壳体的配合部的端部形成有沿径向向内凸起的限位凸起,安装套筒的外筒壁还设有供限位凸起嵌入其中的开口槽,固定槽与开口槽处于外筒壁的不同周向位置。 进一步地,偏压元件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设置在夹层空间中,螺旋弹簧的一端抵住夹层空间的封闭的一端,另一端抵住旋转壳体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联轴杆均设置在旋转壳体中。 进一步地,主壳体设有能将工作头锁定在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的第一锁定部,头部壳体或/和旋转壳体设有与第一锁定部配合的第二锁定部。 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旋转壳体使得工作头可以自由的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且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时,动力轴和驱动轴之间采用不同的传动模式进行扭矩的传递,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工具不能在拐角或者缝隙等狭窄区域进行操作的问题,从而实现工作头具有两种工作状态,满足了工作环境不同时的需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电动工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工具处于另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时工作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且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 图4所示为图2中的电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时工作头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 图5所示为图3中所示头部壳体处于第二滑动位置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4中所示头部壳体处于第二滑动位置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3中所示的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多个工作状态的电动工具,本技术的电动工具可以为常用的各种电动工具,例如电钻、冲击钻、电动扳手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动扳手为例。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电动工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工具处于另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动工具(图未标)为一种电动扳手,其包括主机100、旋转壳体200以及通过该旋转壳体200与主机100相连的工作头300,通过该旋转壳体200使得本技术的工作头300相对主机100可以转动到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位置)以及第二工作位置(如图2所示位置),从而使得本技术的电动工具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更换工作状态。为了方便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特别做出如下定义,该定义不作为限制本技术的实质性内容:当工作头30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此时穿过主机100以及工作头300中心的第一轴线X以及平行于该第一轴线X的方向为轴向,此时垂直于该轴向的方向为径向,围绕该轴向的方向为周向;当工作头300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此时穿过主机100中心的第一轴线X和工作头300中心的第二轴线Y、以及平行于第一轴线X或者第二轴线Y的方向均为轴向,此时垂直于该轴向的方向为径向,围绕该轴向的方向为周向。 图3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时工作头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且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图4所示为图2中的电动工具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此时工作头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且头部壳体处于第一滑动位置。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4,主机100作为本技术的电动工具的动力部分,其主要包括主壳体110、电机(图未示)以及动力组件120。其中主壳体110为电动工具的外壳,其内部用于收容电机以及动力组件120等装置,外部可以作为供操作人员握持的手柄;电机用于将外界提供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给动力组件120。 动力组件120与电机传动连接,其包括一个由电机驱动的动力轴121,该动力轴121部分伸出主壳体110进入到旋转壳体200中,可以理解的,在动力轴121与电机之间还可以包含其他传动件(图未标)。 旋转壳体200位于工作头300和主机100之间,其在主壳体110的动力轴121的自由端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主机和工作头,所述工作头相对所述主机至少具有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两个以上的工作位置,所述主机包括:主壳体、电机以及动力组件,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主壳体中,所述动力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由所述电机驱动的动力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一个旋转壳体,所述旋转壳体与所述主壳体在所述动力轴的自由端侧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头包括:头部壳体、驱动组件和输出头,所述驱动组件部分设置在所述头部壳体中,所述驱动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能与所述动力轴配合将扭矩引入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头部壳体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头部壳体与所述旋转壳体构成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轴随着所述头部壳体同步滑动,所述头部壳体相对所述旋转壳体滑动时至少具有第一滑动位置和第二滑动位置;所述动力组件中还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中心设有传动孔,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在所述动力轴的自由端并与之同步枢转,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能与所述第一锥齿轮配合的第二锥齿轮和一个自由端能插入所述传动孔构成传动配合的联轴杆,所述第二锥齿轮和所述联轴杆固定在所述驱动轴的自由端并与之同步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利进塞韦里茨·格奥尔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